何謂「膠彩」
又稱作:重彩畫、岩彩畫、日本畫、東洋畫。
是一種以「膠」為媒介,混合礦物粉末後,畫在紙、絹、麻或木板上的一種作畫型式。
礦物顏料
最常見的為礦物顏料,將天然礦石磨成粉末後,與「膠」、水調和而成,再用畫筆畫在紙、絹、木板等材料上。
礦物顏料依照顆粒大小,分不同的號數 數字越大,顆粒越細,顏色越淡。由於天然礦物會折射光線,所以膠彩畫常常看起來都有閃耀的光芒。
胡粉
胡粉為白色顏料,是自牡蠣殼碾碎而成。除了可以與其他顏料混色使用,也可厚塗做成立體的效果。
「膠」
膠,通常從動物或魚類的皮、骨物提煉而成,如:鹿膠、鰾膠、牛膠、兔膠、粒膠、三千本膠等。
基底材料
膠彩畫可以畫在各種東西上,如:紙、絹、布、木板,這些舊稱為基底材料。
膠彩畫因為顏料層層堆疊,所以基底材料要夠強韌。
其它
依據不同的需求,還有很多用具都可能會使用到,如:筆洗、碟子、研缽、膠鍋、砂子筒、毛筆等等。
特色
膠彩畫通常呈現出柔和、溫潤的氛圍。但膠彩還是有很多不同的可能性,它既可以重重疊疊出如油畫般厚實的效果,也可以像水彩、水墨般呈現流動、飄逸的感覺。
歷史
膠彩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中國唐代的「工筆重彩」,之後傳播至日本、朝鮮等地,在日本成為「日本畫」、「大和繪」。日治時期,「日本畫」傳播至台灣,在當時的台展、府展中歸為「東洋畫」。
臺灣光復後,因膠彩歸在國畫部,而掀起「正統國畫」論爭,東洋畫被質疑是日本畫而非正統國畫。1977年林之助先生提出以膠彩畫取代東洋畫,用材質定名以避免意識形態爭論。
林玉山(1907~2004)
1907年出生於嘉義,本名英貴,號雲樵子、諸羅山人及桃城散人,父親為民間畫師兼裱畫師傅。1922年師承畫家伊阪旭江,1926年前往日本,就讀東京川端畫學校西畫科。
1927年參加第一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即獲入選,並與郭雪湖、陳進同被譽為「臺展三少年」。
蓮池/1930/膠彩、絹/國立臺灣美術館
《蓮池》是林玉山為臺灣美術史留下的一件傳世經典作品,為了親身體會蓮花最美的時刻,林玉山在蓮池旁漏夜守候,等待晨曦來臨時蓮花的初綻。此幅作品以工筆精描,且為了表現曙光乍現的效果,使用赤金、青金、水色金等顏彩,華美且精妙。此件作品更在2015年 通過文化部文資局指定為國寶,成為臺灣近現代畫家第一件國寶級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