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悌 (Erik Satie, 1866-1925)
最早提出類似環境音樂概念的,是法國作曲家薩悌,他將其稱為「家具音樂」(furniture music),其用意是希望這類音樂在晚餐時當作背景音樂播放,能軟化刀叉碰撞的噪音,並填補大家無話可說的尷尬感。
參考資料:
Muzik-Online 從集體創作談起:法國近代作曲家
薩悌在1917-1923年間陸續創作三組「家具音樂」作品,共包含五首,並分別在譜上標註適合作為哪些場所的背景音樂。
1917年所創作的第一組作品,編制為長笛、單簧管、弦樂器及小號,全曲僅四小節須重複演奏,作為迎接賓客的背景音樂。
1920年所創作的第二組作品,編制為三支單簧管、一支長號及鋼琴四手聯彈、由兩首小品組成。
右側為第一首小品 《Chez un "Bistrot》,作為小酒館的背景音樂。
環境音樂 ( Environmental Music)
環境音樂又稱為氛圍音樂( Ambient Music),屬於國外後現代音樂的一支分流,一般說法是起源於英國,由環境音樂之父 伊諾(Brian Eno, 1948- )提倡,伊諾認為:「環境音樂必須滿足各個聽覺注意力層次,不能只強調某一個特定的層次;還必須既能讓人忽略它的存在,但又非常地有趣。」
參考資料:Music for Airports liner notes
早期的環境音樂大多屬於無調性實驗音樂(Atonal Experimental Music),音樂的內涵或音色變化極其細微,例如單調重複且冗長的火車鳴笛聲,其實環境音樂廣泛的定義,還包含「取樣」環境音(Sampling)再結合現成音樂所創作的作品。
環境音的取樣極為廣泛,生活周遭的各種聲響都可以作為選擇,舉凡是電話、飛機、蟲鳴鳥叫、水流、風吹、雨滴...等,都可以取樣為環境音。環境音樂也經常與禪學、音樂心理學、音樂治療等理論結合,成為一種輔助性音樂。
伊諾 (Brian Eno, 1948- )
伊諾是 英國知名當代音樂製作人、前衛音樂家、環境音樂大師,被稱為環境音樂之父, 令人震驚的是他並未接受過正式音樂教育,完全憑藉其天分自學,大學時期就讀藝術學校, 主修現代藝術與抽象繪畫,間接接觸到 John Cage、LaMonte Young、Terry Riley等極限主義作曲家,激發他對前衛與實驗音樂的興趣。
伊諾在1971年 加入英國搖滾團體Roxy Music,擔任鍵盤手和合成器手,擅長以合成器、磁帶系統,甚至將整間錄音室當做樂器,對其他團員們所演奏的音樂加以處理,製造出扭曲或奇異的聲響效果。
參考資料: 五四三音樂站
伊諾 致力於拓寬音樂的邊界,激發出各種創作的可能性,除了Roxy Music,他也曾與許多知名樂手、團體合作擔任唱片製作,例如:U2、James Blake、Coldplay...等。伊諾同時也是一位視覺藝術家,擅長將光、影像及聲音結合,創造出實驗性的藝術創作,其前衛的藝術品味也使他的作品廣受展覽邀約,曾受邀至威尼斯雙年展、北京日壇公園、聖彼得堡、雪梨歌劇院...等地展出。
1974年伊諾因操勞過度導致肺炎,隔年更因車禍意外入院治療休養,在住院這段期間的某個大雨天,伊諾本想起身打開收音機來掩蓋窗外滂沱的雨聲,身體卻因病痛動彈不得,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伊諾靈光乍現,引發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音樂理念-環境音樂,他認為音樂也可以像光影、顏色一般,不需擾動周圍平衡且融入環境成為一種獨特的氛圍。
伊諾的環境音樂經典作品有:
《Another Green World》(1975)
《Discreet Music》(1975)
《Before and After Silence》(1977)
《Ambient 1 : Music for Airport》(1978)
《Ambient 2: The Plateaux of Mirror》(1980)
《Ambient 3: Day of Radiance》(1980)
《Ambient 4: On Land》(1982)
《Apollo: Atmospheres and Soundtracks》(1983)
參考資料: MyMusic- Brian Eno (布萊恩伊諾)
伊諾在1978~1982年間所發行的Ambient系列專輯,被奉為環境音樂圭梟的奠基之作。
《機場音樂》
(Ambient 1:Music for Airport)
此張專輯於1978年發行,結合磁帶迴路(tapeloop)及合成器,伊諾希望聽者能輕鬆的感覺音樂,不須聚精會神聆聽,就如同電影的背景音樂,幫助觀賞者融入情境。如此概念性的創作理念,使這張專輯的音樂十分抽象,結構也較為鬆散。
《鏡子》( Ambient 2: The Plateaux of Mirror)
此張專輯於1980年發行,由伊諾與前衛鋼琴作曲家Harold Budd共同創作而成,Harold Budd編寫、彈奏鋼琴旋律,伊諾則負責後製電子音效及音色合成。樂曲風格較第一張專輯 有更多變化性,在環境氣氛的營造上也更為生動。
《光輝的一天》(Ambient 3: Day of Radiance)
此張專輯於1980年發行,由伊諾與美國音樂家Laraaji共同創作而成,除了電子合成器還加入傳統樂器齊特琴,使音樂風格添加神秘宗教色彩,成為這系列專輯中最為特別的一輯。
《大地》( Ambient 4: On Land)
此張專輯於1982年發行,是這系列專輯的最後一張,也是最具實驗性質的,專輯中有些作品是對某個地點的描述,但實際上伊諾並沒有去過這些地方,而是利用自己對於該地點的片段瞭解和想像力,透過音樂來表現未知的空間感和時間感。
伊諾曾入圍4次全英音樂獎「最佳英國製作人」,並於1994及1996年獲頒全英音樂獎「最佳英國製作人」;2008年則是以《Everything That Happens Will Happen Today》一輯入圍第52屆葛萊美獎「最佳另類音樂專輯」。
這類不斷重複、變化不大的環境音樂適合當做工作或休息時的背景音樂,除了可以讓人感到放鬆之外,還能幫助保持高度專注,使工作時更有效率。
Ambient Mixer 是國外知名的環境音合成網站,提供13類、上千首不同的樂曲,只要點選圖示就可以聆聽各類型的音樂。
聆聽時可自行調整聲響,mixer的最上排Channel會標示出這段樂曲出現的各種聲響,可依個人喜好調整各個Channel的音量,下方還有隨機效果可以選擇,創造獨一無二的音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