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音樂史 西方音樂的起源與發展
音樂在人類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開始認識關於音樂各種知識之前,讓我們先來探討「音樂」到底是什麼吧!
從中文名詞的意涵來看:「音」是「聲響、消息」,「樂」為「歡喜、愉悅」;將這兩字加在一起,則為「和諧悅耳的聲音」。
Music一字源自希臘女神繆思(Muse)之名。繆思是職司藝術與科學的九位女神的通稱,其引申意義是對真與美的探索。科學家們認為音樂與天文、數學密不可分,是開啟宇宙奧祕之鑰。
法國沙特大教堂的浮雕,刻畫畢達哥拉斯在測量弦的長度與音程比例之間的關係。提出「畢氏定理」的畢達哥拉斯,認為音樂與算術密不可分;他除了在數學方面有高度成就之外,更是希臘著名的音樂理論學者。
義大利音樂理論家迦富里歐所著之《音樂理論》中有畢達哥拉斯對於音程比例的描畫。
人類社會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音樂,現已無從考證。
但根據考據,人類尚未發展出語言、文字之前,已知道用聲音的高低與強弱來相互溝通;在慶祝農耕、打獵收穫時,往往會敲打石器、木器來營造歡樂的氣氛。
原始社會的樂舞都與先民的勞動生活有關。
西方學者的「勞動節奏說」、「語言說」、「異性吸引說」與「自然模仿說」……等,皆說明音樂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西方音樂的發展
數千年前的西方音樂由於年代過於久遠,加上所遺留下來的資料殘缺不全、考證不易,因此西方音樂史的研究大多是從希臘時期開始。西方音樂的發展與宗教、神話緊密連結。
在希臘神話中,里拉琴代表太陽神阿波羅,奧魯管則是酒神戴歐尼斯的象徵。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認為音樂具有神奇的力量,能醫治疾病、淨化心靈,乃至於感動鬼神;更提倡音樂有教化的功能,不同的音樂具有不同的教化特質。
里拉琴亦稱為手琴,希臘人將它視為智慧和穩健的象徵。在藝術作品中,阿波羅手裡常拿著里拉琴,來伴奏古希臘的英雄史詩。
阿波羅將琴贈予他的兒子奧菲歐,他的琴聲出神入化,具有神奇的力量,足以打動天地萬物,使人們忘憂。
奧魯管是古代近東民族的主要管樂器,其構造類似現代的雙簧管,音色高亢響亮,通常用在崇拜酒神的儀式中。
希臘在西元前146年被羅馬蠻族所征服,音樂逐漸失去其重要性。
直到西元392年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音樂才再度受到重視。
希臘在西元前146年被羅馬蠻族所征服,音樂便逐漸失去其重要性。
直到西元392年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音樂才再度受到重視。
音樂補給站
希臘的哲學家認為音樂具有神奇的力量;不同的音樂能影響人類產生不同的行為,
此學說稱為「音樂美育說」。
柏拉圖則認為音樂對於教育有十分重要的影響,能激發情感,教化涵養。
亞里斯多德更發揚光大,創立哲學學校,應用音樂的力量與特質來修養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