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
我們會盡快進行您的訂閱申請。
普通高中/音樂(二)丙版/第11章/音樂知識/臺灣當代音樂家/江文也/陳泗治/呂泉生/郭芝苑/史惟亮/許常惠/盧炎/蕭泰然/馬水龍/李泰祥/賴德和/潘皇龍/錢南章/金希文
作者於 2017年09月08日 加入吉寶系統,喜歡他的創作就關注他吧!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第11章 音樂知識 臺灣當代音樂家
音樂知識 臺灣當代音樂家
江文也 出生於臺北大稻埕,1914年舉家遷徙廈門,1928年就讀日本武藏高等工業學校電機科,利用課餘時間在日本東京上野音樂學校學習聲樂與作曲。30年代逐漸展露過人的音樂才華,1936年以管弦樂曲《臺灣舞曲》獲德國柏林「第11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文藝競賽二等獎。代表作品有《鋼琴斷章小品集》、歌曲〈春曉〉、〈靜夜思〉、〈春夜洛城聞笛〉、〈漁翁樂〉等。
江文也
拉縴人風雅頌合唱團 江文也〈漁翁樂〉
天主教佳播聖詠團 & 天主教志工合唱團 江文也〈聖母經〉
陳泗治 出生於臺北士林,1934年進入東京神學大學學習作曲,1942年返國,1964年完成臺灣基督長老教會通用的《聖詩》,出任淡江中學校長達25年,兼具音樂家與教育家的身分。其創作具有濃厚的鄉土色彩及強烈的宗教精神,包括鋼琴曲《臺灣素描》、神劇《上帝的羔羊》等,他所編寫的〈臺灣光復紀念歌〉,明亮燦爛,為當年人人朗朗上口的音樂教材。
陳泗治
臺灣音樂哲人 陳泗治
卓甫見 陳泗治鋼琴曲《臺灣素描》 〈蕉葉微風/水牛背上的八哥/ 青空彩鳶/倦〉 陳泗治校長百歲冥誕紀念音樂會
卓甫見 陳泗治鋼琴曲《臺灣素描》 〈山羊之舞/台灣少女/母背搖籃/台灣高山之舞〉 陳泗治校長百歲冥誕紀念音樂會
陳澄雄指揮 苗栗縣竹南國小兒童合唱團 苗栗縣建國國小兒童合唱團 敦化美聲合唱團演唱 臺灣省立交響樂團演奏 陳泗治〈臺灣光復紀念歌〉
卓甫見 陳泗治鋼琴曲 〈龍舞/淡水幻想曲〉 淡江中學建校100周年音樂會
呂泉生 出生於臺中,自小在音樂氣息濃厚的環境下成長,1936年進入日本東京東洋音樂學校,主修鋼琴,後因手指受傷,改學聲樂。1943年返臺後開始採集民謠,並以五線譜記錄、整編為合唱曲。1957年與辜偉甫創辦榮星兒童合唱團,落實臺灣近代音樂教育的基礎,曾獲頒行政院文化獎,作有〈搖嬰仔歌〉、〈杯底嘸通飼金魚〉、〈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等撫慰人心的歌曲。
呂泉生
呂泉生(左)與榮星兒童合唱團創辦人辜偉甫合影,呂泉生擔任合唱團團長兼指揮。
呂泉生帶出許多優秀的音樂人才,被譽為「臺灣合唱之父」。
大小百合 呂泉生〈搖嬰仔歌〉
吳文修 呂泉生〈杯底嘸通飼金魚〉
〈杯底嘸通飼金魚〉 作曲的由來
呂泉生指揮 榮星合唱團演唱 呂泉生〈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 合唱版
鳳飛飛 呂泉生〈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 獨唱版
行政院文化獎第11屆得主 呂泉生
郭芝苑 出生於苗栗苑裡,自小受到民間戲曲的薰陶,作品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1941年進入日本東京東洋音樂學校學習作曲。曾獲頒吳三連文藝獎、第13屆金曲獎終身特別貢獻獎、第10屆國家文藝獎以及行政院文化獎等。其作品豐富多元,包括歌劇《許仙與白娘娘》、管弦樂曲《釋迦傳》、室內樂、鋼琴曲、獨唱和合唱曲等,以及許多光復初期為臺語電影所寫的通俗歌曲。
郭芝苑
蘇顯達小提琴 李芳宜鋼琴 郭芝苑三首小提琴與鋼琴小品 〈夜深沉/台灣旋律/車鼓舞〉
拉縴人風雅頌合唱團 郭芝苑〈楓橋夜泊〉
鳳飛飛 郭芝苑〈心內事無人知〉
郭芝苑追思音樂會
郭芝苑紀念音樂會 重現大師經典作品
史惟亮 出生於中國遼寧,原就讀北平藝專音樂系,1949年以流亡學生身分進入臺灣師範學院,隨後赴歐洲深造。少時便對傳統音樂十分喜愛,又因在北平藝專受到老師江文也的啟發,赴歐深造,以民族音樂的創作為方向。返國後成立臺灣第一所音樂圖書館,並成立中國民族音樂研究中心,與許常惠發起民歌採集運動,保存包含民間說唱藝人陳達的曲藝。作品包含清唱劇《琵琶行》,以及為雲門舞作《夏夜》所編的《弦樂四重奏》。
史惟亮
1965年史惟亮準備建音樂圖書館的報紙報導。
1965年成立的「中國青年音樂圖書館」,為臺灣第一所音樂圖書館,左為史惟亮。
史惟亮德國檔案 珍貴民族音樂臺師大再現
史惟亮計畫
陳君笠指揮 師大附中校友管樂團演奏 史惟亮〈師大附中校歌〉
許常惠 出生於彰化和美,是臺灣第一代留歐的音樂家。1959年返臺,致力於民歌採集,是極富使命感的民族音樂學家。他成立亞洲作曲家聯盟,擴展臺灣作曲家的視野。一生獲獎無數,包含吳三連文藝獎、行政院文化獎、法國政府騎士勳章、法國榮譽軍團長官級勳章、總統府二等景星勳章等。重要作品有清唱劇《葬花吟》、歌劇《白蛇傳》、歌曲〈昨自海上來〉等。
許常惠
Lawrence Golan指揮 陳允宜獨唱 臺師大音樂系弦樂團演奏 許常惠獨唱曲〈女冠子〉
Lawrence Golan指揮 臺師大音樂系弦樂團演奏 許常惠弦樂合奏曲《弦樂二章》
黃暐貿 許常惠琵琶獨奏曲《錦瑟》
吹笛人室內樂團 許常惠長笛獨奏曲《盲》
盧炎 出生於中國南京,臺灣師範大學畢業,1965年赴美專攻作曲,接觸荀貝格、魏本、洛赫伯克、巴爾托克等現代作曲家的作品,其作品前衛創新,風格不拘形式,具有詩歌般的美感,擅長以無調性的技法,創造出極具個人風格的曲風。代表作品包括管弦幻想曲《海風與歌聲》、歌曲〈憶江南〉、〈浪淘沙〉、〈瑛瑛曲〉等。
盧炎
十方樂集打擊樂團 盧炎〈浪淘沙〉
李郁茹 盧炎《洛夫歌曲四首》 〈窗下/有鳥飛過〉
江靖波指揮 東吳大學音樂系管弦樂團演奏 盧炎管弦幻想曲《綺思曲》
陳中申竹笛 采風樂團 盧炎《國樂五重奏》
十方樂集打擊樂團 盧炎《擊樂三重奏》
用音符寫詩的作曲家 盧炎 Part1
用音符寫詩的作曲家 盧炎 Part2
蕭泰然 出生於高雄,臺灣師範大學畢業後,受到老師許常惠的影響,進入日本武藏野音樂大學攻讀鋼琴與作曲。其音樂作品中充滿對鄉土的熱愛,先後獲頒行政院文化獎、臺北市文化獎章、第10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與特別貢獻獎。重要的作品包括神劇《耶穌基督》、《小提琴協奏曲》、《大提琴協奏曲》、《鋼琴協奏曲》、史詩《1947序曲》,以及歌曲〈上美的花〉、〈永遠的故鄉〉等。
蕭泰然
臺南南門教會 蕭泰然神劇《耶穌基督》
蘇顯達小提琴獨奏 雄頌管弦樂團演奏 蕭泰然《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邱君強指揮 歐陽伶宜大提琴獨奏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演奏 蕭泰然《C大調大提琴協奏曲》 第二樂章
Yin Yin Huang 蕭泰然《c小調鋼琴協奏曲》 第三樂章
蘇顯達小提琴 李芳宜鋼琴 蕭泰然小提琴小品 〈冥想曲/夢幻的恆春小調/ D調夜曲〉
陳雲紅指揮 台北室內合唱團演唱 蕭泰然〈永遠的故鄉〉
音樂家蕭泰然辭世 作品傾訴臺灣之愛
文化容顏 蕭泰然
行政院文化獎第28屆得主 蕭泰然
臺灣音樂家 蕭泰然傳
馬水龍 出生於基隆,從小受到傳統戲曲的影響,作品極具民族特色。就讀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受教於蕭而化、許常惠、盧炎等。1972年赴德深造,曾獲頒中山文藝獎、吳三連文藝創作獎、金鼎獎、美國國務院傅爾布萊特學術獎,是第一位於美國紐約林肯藝術中心發表整場個人作品的臺灣作曲家,作有鋼琴獨奏曲《臺灣組曲》、《梆笛協奏曲》、舞劇《廖添丁》、《孔雀東南飛》等。
馬水龍
馬水龍《弦樂四重奏》 2015年春秋樂集_秋季
林義偉 馬水龍〈踢踢踏〉
簡崇元 馬水龍〈水中花〉
2012年臺大名譽博士 馬水龍
一代作曲大師殞落 馬水龍享年76歲
李泰祥 出生於臺東馬蘭部落,為臺東阿美族原住民。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畢業,1973年獲洛克斐勒獎學金赴美進修,回國後致力於音樂創作。重要作品包括管弦樂曲《現象》、雲門舞劇《薪傳》、實驗劇《還緣》、歌劇《張騫傳》等。同時也創作流行音樂,作有如〈橄欖樹〉、〈錯誤〉等膾炙人口的歌曲。晚年致力於原住民音樂創作,完成阿美族史詩的大型管弦樂作品《狩獵》。
李泰祥
齊豫 李泰祥〈橄欖樹〉
莊舜旭指揮 臺大交響樂團演奏 李泰祥〈橄欖樹〉 管弦樂版
李泰祥 李泰祥〈錯誤〉
齊豫 李泰祥〈有一個人〉
李泰祥 & 唐曉詩 李泰祥〈告別〉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李泰祥編曲 〈馬車夫之戀/丟丟銅仔/天黑黑〉 浪漫音樂詩人李泰祥主題音樂會
向大師李泰祥致敬 《美麗的錯誤》三度演出
文化容顏 李泰祥
臺灣音樂大師 李泰祥
賴德和 出生於彰化員林,自小從野臺戲中奠立音樂基礎,作品兼含傳統與創新的魅力。就讀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期間,與陳懋良、馬水龍、溫隆信創立向日葵樂會,推廣現代音樂創作。受到林懷民藝術理念的啟發,用現代音樂的手法來詮釋中國戲曲的精神。1987年以舞劇《紅樓夢》獲頒國家文藝獎,2010年再度榮獲第14屆國家文藝獎。作品包括《眾妙》、《春水》、《待嫁娘》等。
賴德和
賴德和《待嫁娘》 2011年春秋樂集_秋季
邱君強指揮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演奏 賴德和《安魂曲》 (祭921臺灣世紀末大地震)
十方樂集打擊樂團 賴德和《甲申隆冬》II
徐以琳 賴德和〈畫眉〉
林義偉 賴德和〈油桐花若開〉
用音樂書寫人生 賴德和 (相關內容從影片24分鐘開始)
潘皇龍 出生於南投埔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畢業後,赴歐洲專攻作曲,返國後致力推動現代音樂。曾獲頒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德國音樂學院音樂創作比賽第二獎、德國尤根龐德作曲獎等。其作品創新前衛,在精神上卻結合中國的哲學思想,形成獨特的音樂風格,代表作包括《五行生剋》、《陰陽上去》、《迷宮.逍遙遊》等。
潘皇龍
邵恩指揮 哈里.斯派納低音單簧管獨奏 臺北市立國樂團演奏 潘皇龍低音單簧管協奏曲《一江風》
十方樂集打擊樂團 潘皇龍《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十方樂集打擊樂團 潘皇龍《圖騰與禁忌》
台北中央C室內樂團 潘皇龍《東南西北 VIII》
陳雲紅指揮 台北室內合唱團演唱 潘皇龍《夢遊女》
錢南章 出生於江蘇常熟,兒時在臺北龍山寺附近成長,受到傳統戲曲的薰陶,音樂極具民族特色。畢業於中國文化學院,1984年赴德國攻讀現代作曲技法。他的作品豐富多元,音樂旋律優美,重視歌詞音韻的處理,含有深沉的詩意。曾以〈馬蘭姑娘〉、〈佛說阿彌陀經〉、〈我在飛翔〉及交響曲〈號聲響起〉奪下4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也是國家文藝獎得主。
錢南章
《馬蘭姑娘》為財團法人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委託作曲家錢南章創作,並於1996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首演。全曲共分八首樂曲,包括〈美麗的稻穗〉(卑南族)、〈喚醒那未儆醒的心〉(阿美族)、〈荷美雅亞〉(鄒族)、〈黃昏之歌〉(排灣族)、〈讚美歌唱〉(魯凱族)、〈向山舉目〉(排灣、阿美族組曲)、〈年輕人之歌〉(鄒族)、〈馬蘭姑娘〉(阿美族)。
國立實驗合唱團演唱 國家交響樂團演奏 錢南章《馬蘭姑娘》 〈喚醒那未儆醒的心/讚美歌唱/ 向山舉目/馬蘭姑娘〉
古育仲指揮 羅玉鈴獨唱 香港中文大學合唱團合唱 錢南章《馬蘭姑娘》 〈荷美雅亞〉
古育仲指揮 張偉文獨唱 香港中文大學合唱團合唱 錢南章《馬蘭姑娘》 〈黃昏之歌〉
古育仲指揮 台北愛樂合唱團演唱 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演奏 錢南章《馬蘭姑娘》 〈讚美歌唱〉
古育仲指揮 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演唱 錢南章《我在飛翔》組曲 〈我在飛翔〉
鄭立彬指揮 陳美玲獨唱 台北愛樂合唱團合唱 臺灣國樂團演奏 錢南章《十二生肖》:蛇
古育仲指揮 許淇鈞獨唱 蔡宛玲朗誦 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合唱 錢南章〈聖哉經〉
金希文 出生於雲林斗六,為美國的作曲博士。作品常以生命與宗教為主題,結合人聲與樂團,在現代風格中融入東方元素,其獨特的曲風深受國際樂壇肯定。他的「關懷臺灣系列組曲」作品,以臺語創作,展現對鄉土的情感與摯愛。其它代表作品包括交響曲《臺灣》、合唱交響曲《無言之歌》、清唱劇《回憶與盼望》、臺語歌劇《黑鬚馬偕》、協奏曲《福爾摩沙的四季》等。
金希文
金希文指揮 音契合唱管弦樂團合唱演奏 金希文《夢見一座橋》
柳瀨洋豎笛獨奏 金希文豎笛協奏曲《清澈的午夜》
金希文《黑鬚馬偕》 製作紀錄
課本沒教的事 除了課本的欣賞曲目外,請透過圖書館或網路,深入認識三位課本所介紹的臺灣當代音樂家,並欣賞其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