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
我們會盡快進行您的訂閱申請。
非洲音樂與生活息息相關,從生老病死、祭典大禮、巫師施法、工作娛樂等,皆以音樂為內容。非洲的樂器亦包羅萬象,具有強烈律動感,其中以打擊樂器最具特色。
作者於 2017年09月08日 加入吉寶系統,喜歡他的創作就關注他吧!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msg}}
非洲音樂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也是唯一被赤道一分為二的大陸,包含五十三個國家,三千多個部落,一千多種語言;北邊和歐洲相望,有高山、平原、峽谷、盆地、河流、雨林,以及世界最大的撒哈拉沙漠,形成獨特的自然景觀,產生不同的部落村莊,也孕育獨具特色的文化藝術。 除了偉大的古埃及文明外,西元前八世紀的北非迦太基帝國(Carthage)曾建立世界最先進的大學和圖書館,中非的衣索比亞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基督教歷史,皆證明非洲不是化外之地,而是人類文明重要的發源地。
迦太基因為其強大的海軍控制西地中海,因此成為西地中海的貿易中心。
非洲音樂 非洲音樂與生活息息相關,從生老病死、宗教信仰、祭典大禮、巫師施法、祈福求雨、工作娛樂,舉凡大小儀式,如誕生禮、成年禮、婚喪喜慶以及部落間的消息傳遞,皆以音樂為內容。
非洲祈雨儀式
非洲樂器包羅萬象,具有強烈律動感,其中以打擊樂器最具特色,以非洲鼓為例,種類可達數百種,音色更因地區不同而變化萬千。又因十五世紀以來的奴隸制度,在輸出黑奴的同時,無形中也將音樂的精髓傳出,對歐美音樂文化造成極大的影響。
非洲鼓 合奏欣賞
非洲地大物博,民族多元,信仰各異,因此產生複雜的音樂文化,依其地理位置與歷史特殊性可分成四大區塊: 1.古埃及 2.北非 3.中非 4.撒哈拉沙漠以南(東非、西非、南非)
非洲音樂文化區。
古埃及音樂 古埃及文明可追溯至西元前2700年,僅次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考古出土的歷任法老文物中,陸續發現精巧的樂器以及各項古文物。 埃及的音樂,以祭典音樂與宮廷音樂為主,樂器的種類除了刻畫於石壁上的古埃及豎琴(ekidongo)外,尚有手琴(kissar)、各種直笛、風笛,以及各式皮鼓、鈴鼓、手鼓等。
古埃及壁畫中的樂師與舞者,右邊為豎琴,中間則為撥絃樂器烏德琴。
彈奏埃及手琴的樂師。
埃及手琴 演奏欣賞
7支一套的埃及耐笛。
埃及耐笛 演奏欣賞
北非(摩洛哥、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 北非諸國包含瀕臨地中海的摩洛哥、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等國,在十一至十五世紀,此區域統稱為馬格利布(Maghrib),是摩洛哥皇室的領地。 北非音樂受到西班牙摩爾人的安達魯西亞(Andalucía)音樂影響,代表性的樂器有撥絃樂器烏德琴(ud)、簧片樂器嗩吶、耐笛(ney)、拉巴琴(rabab)、達拉布卡鼓(darabukka)等。
烏德琴。
烏德琴為中東普遍使用的樂器,於文藝復興時期傳至歐洲,發展成為魯特琴(lute)。
烏德琴 演奏欣賞
土耳其耐笛。
伊朗哈斯貝斯特宮廷中的繪像,圖中的女子正吹著簧片樂器耐笛。
耐笛 & 打擊樂器 合奏欣賞
拉巴琴。
拉巴琴是伊斯蘭教地區普遍使用的絃樂器,也可以用撥絃方式演奏。
拉巴琴 & 烏德琴 合奏欣賞
來自埃及裝飾華麗的達拉布卡鼓。
烏德琴 & 耐笛 & 達拉布卡鼓 合奏欣賞
中非與東非(衣索比亞、蘇丹、肯亞、索馬利亞、喀麥隆、剛果) 此地區的音樂以衣索比亞為代表,四世紀已信奉基督教,至今仍保留使用象形文字,是非洲最古老的國家。 其音樂以特殊的旋律與繁複多變的節奏為特色,樂器有笛子、里拉琴(lyre)、風笛、塤類樂器與鼓類樂器等。
肯亞的里拉琴。
肯亞里拉琴 演奏欣賞
蘇丹里拉琴 演奏欣賞
塤類樂器類似中國八音中的土類樂器。今日流行的陶笛也屬於塤類樂器的一種。
撒哈拉沙漠以南(西非與南非無文字部落區域)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是天然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其音樂舞蹈與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舞蹈熱情奔放,曲調多半不複雜,以便於眾人一起合唱。複節奏(polyrhythm)是西非音樂的一大特色,經常伴隨歌唱或舞蹈同時進行,熱鬧精采。 代表性的樂器有金貝鼓(djembe)、單絃弓琴(chipendani)、可樂琴(kora)、非洲木琴(balafon)、簧片樂器等。
金貝鼓是西非各部落重要的樂器,也是現今流傳最廣的非洲打擊樂器。
擦絃樂器單絃弓琴。
單絃弓琴 演奏欣賞
西非的可樂琴以葫蘆或是木器挖空成為共鳴箱,為彈撥絃樂器,標準為21絃。
可樂琴二人組Toumani Diabaté & Sidiki Diabaté。
可樂琴 演奏欣賞
可樂琴 & 金貝鼓 演奏欣賞
可樂琴 & 凱爾特豎琴 合奏欣賞
音樂補給站 非洲木琴以藤編的骨架為支架,上方的長條木塊為敲擊鍵盤,鍵盤下方加上數個葫蘆形狀的共鳴箱,是盛行於非洲的鍵盤打擊樂器。具有音高,鍵盤數可達21個,相傳是十二世紀馬里王朝時代的樂器,後來傳至拉丁美洲逐漸演化成為今日的馬林巴琴(marimba),可說是現代鍵盤打擊樂器的遠祖。
非洲木琴,以鼓棒敲擊鍵盤發出固定音高,是現代鍵盤樂器馬林巴琴的始祖。
非洲木琴底部。
演奏非洲木琴的孩童。
非洲木琴 演奏欣賞
西非音樂 演奏欣賞
非洲重要鼓類介紹 非洲音樂是世界上節奏最複雜的音樂,多為自由即興方式演出。鼓是非洲音樂之魂,巫師的巫術儀式多以鼓樂伴奏,以求得超自然的力量,因此鼓手具有崇高的地位,並有女性不得打鼓的禁忌。 鼓不僅應用於儀式和娛樂中,也是村落間傳遞訊息的工具,甚至害羞的男性可以藉著鼓聲向異性示愛!訓練有素的說話鼓鼓手可模擬語言以傳達訊息。音樂是探索非洲文化的最佳途徑,鼓則是重要的窗口;認識非洲鼓聲,才能體認非洲文化精髓。
非洲鼓的材料十分多樣,不同地區的鼓,因製作材質與演奏方法的不同,音色也不盡相同:木製的金貝鼓、陶土的巫毒鼓、金屬的達拉布卡鼓,繃上動物皮革以發出聲音,其中以山羊皮所製作的皮鼓音色最為響亮,以下為幾種最常見的非洲鼓類型。
金貝鼓(djembe) 西非的金貝鼓歷史悠久,可追溯至十二世紀的馬里王朝。其外形有如高腳杯,以繩索纏住鼓皮,可以藉由鼓面、鼓邊與鼓緣不同的打擊位置,分別打出低、中、高的音色,優異的鼓手甚至可以擊出數人合奏的效果,令人嘆為觀止。金貝鼓不僅是西非各部落重要的樂器,也是現今流傳最廣的非洲打擊樂器。
金貝鼓演奏方式。
金貝鼓的表演。
金貝鼓 演奏欣賞
敦敦鼓(dunun) 西非的敦敦鼓是一種低音鼓,通常以兩個以上的鼓組方式出現,有三個不同尺寸: 低音的大型鼓(dununba) 中音的中型鼓(sangban) 高音的小型鼓(kenkeni)
三種尺寸的敦敦鼓。
敦敦鼓的鼓身呈圓桶型,雙面鼓皮,打擊時鼓面平放,擊者以鼓棒敲打鼓面,或以鐵棒敲打繫於鼓側的鐵鈴,發出清脆響亮的音色。 在非洲樂曲中,敦敦鼓多與金貝鼓合奏,是低音節奏不可缺少的角色。
敦敦鼓演奏方式。
敦敦鼓的表演。
敦敦鼓 演奏介紹
敦敦鼓 演奏欣賞
金貝鼓 & 敦敦鼓 合奏欣賞
說話鼓(talking drum) 西非的說話鼓以繩索固定鼓皮,以方便調音。有放在地上一大一小的單面鼓,以及放在腋下的雙面鼓等設計。前者以大小鼓之間的不同音高模仿說話語調;後者則用手臂擠壓繩索使其改變音高,搭配特殊彎曲的鼓棒,便能發出類似說話語調的鼓聲,相當特別。相傳在白人販賣黑奴的時代,村莊的樂師以說話鼓來示警以引導族人逃生。
單面說話鼓 演奏欣賞
雙面說話鼓及特殊彎曲的鼓棒。
夾在腋下演奏的雙面說話鼓。
雙面說話鼓 演奏介紹
雙面說話鼓 演奏欣賞
雙面說話鼓 & 奈及利亞定音鼓 合奏欣賞
雙面說話鼓 & 其他樂器 合奏欣賞
達拉布卡鼓(darabukka) 北非的達拉布卡鼓為單面鼓,和金貝鼓一樣呈現高腳杯的形狀,製作材質有黏土、木頭與金屬。演奏時多置於胸前,以拍擊鼓面、側邊或鼓體,打出多重聲音效果,其受歡迎的程度僅次於金貝鼓。
魚皮面的達拉布卡鼓。
達拉布卡鼓演奏方式。
達拉布卡鼓 演奏欣賞
沙巴鼓(sabar) 塞內加爾土族所用的鼓,可置於地面或繫於腰邊,用單手以鼓棒擊鼓,或隨興地和聽眾互動擊鼓。在慶典進行時,鼓聲的節奏和舞步的變化多樣,是當地土族最具特色的舞蹈,通常由女性舞者隨著鼓聲節奏,不斷地扭腰擺臀,向心儀的男性示愛。
沙巴鼓組。
立於地面演奏的沙巴鼓。
繫於腰邊演奏的沙巴鼓,及配合節奏跳舞的女舞者。
沙巴鼓 演奏欣賞
沙巴鼓 & 金貝鼓 演奏欣賞
沙巴鼓演奏 & 舞蹈欣賞 塞內加爾共和國
巫毒鼓(udu) 奈及利亞人以挖空的圓木或以陶土作為鼓身,繃上皮革而成,有不同尺寸高度,外形類似醒酒瓶的漂亮壺狀,中間留有透氣孔,也可以加水調音。常在鼓座上雕刻精緻的藝術圖騰,其自然的弧線與精緻的外觀,是樂器收藏家的最愛。
現代手工製巫毒鼓,保留整體設計,但做工更加精緻,儼然是藝術收藏品。
巫毒鼓演奏方式。
巫毒鼓 演奏欣賞
巫毒鼓 五重奏
非洲音樂中的複節奏 複節奏是非洲音樂節奏中重要的元素,也是非洲音樂節奏之所以複雜的主要原因。 複節奏就是兩種以上的節奏同時使用,以最常見的6/8拍為例,為「2對3」打法,讓原本的6/8拍節奏變得精采,也更複雜。
而12/8拍更是非洲節奏變化的精髓所在,原本西方音樂的四大拍融入非洲節奏的三大拍打法後,形成「4對3」的奇妙節奏感,再加上鼓手變幻莫測的非重拍重音,聽起來會有千萬種可能性。
非洲音樂 節奏欣賞
FOLI 日常生活中的節奏
非洲舞蹈 非洲舞蹈自然淳樸的生命特質來自土地的脈動,展現豐富的創造力。無論男女老幼,非洲人民個個能歌善舞,高興的時候以歌舞來表達喜悅,憂傷的時候以歌舞來發洩情緒。在工作閒暇之際,只要聽到鼓聲或樂音,便會情不自禁地扭動身體,每逢婚喪嫁娶或歡慶佳節,更會通宵達旦地跳舞。
非洲婚禮舞蹈 烏干達共和國
非洲舞蹈歷史悠久,早在六千年前就已出現,是非洲最古老的表現藝術形式,也是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非洲舞蹈種類繁多,大致可分為兩大類: 1.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人舞蹈 2.北非地區的阿拉伯舞蹈 前者又可再分為傳統的儀式性舞蹈和民間的娛樂性舞蹈。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人舞蹈。
非洲傳統舞蹈 祖魯族
非洲傳統舞蹈 波札那共和國
非洲傳統舞蹈 盧安達共和國
非洲傳統舞蹈 烏干達共和國
位於北非的突尼西亞共和國,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伊斯蘭教為國教。其舞蹈的特點是胯部進行大幅度的扭動,節奏明顯;有些舞者也會藉助道具,例如把水罐扛在肩膀上或是頂在頭上,以顯示其平衡力。
北非阿拉伯舞蹈 突尼西亞共和國
北非阿拉伯舞蹈 摩洛哥
北非阿拉伯舞蹈 蘇丹共和國
非洲舞蹈動作粗獷有力,旋律強烈感人,隨著鼓聲的節奏,舞者甩頭伏胸、伸腰擺臀、扭臂晃腳,甚至轉動眼珠來表現身體的力與美。 人民在生活中創造舞蹈,在長期實踐中不斷地改進,使得非洲舞蹈以強烈的節奏、豐富的情感、充沛的活力、磅礴的氣勢,以及變化萬千的舞姿著稱,在世界文化藝術的領域占有重要的地位。
非洲傳統舞蹈 耶路撒勒瑪舞蹈 無形文化遺產
金貝巨獅—馬爺 被臺灣聽眾尊稱為「馬爺」的非洲鼓大師Mamady Keïta有「金貝巨獅」的封號。他出生於幾內亞巴蘭杜古(Balandugu)村,從幼兒時期便開始東敲西打,在曼丁文化的啟蒙下學習關於金貝鼓的傳統與技術,7歲便在貝勒方堤(Harry Belafonte)的電影《非洲舞》(Africa Dance)中擔綱演出。
「馬爺」被認為是最出色的非洲鼓手。
Mamady Keïta 金貝鼓 演奏欣賞
Mamady Keïta & Bolokada Condé 金貝鼓 演奏欣賞
Mamady Keïta & Sewa Kan 金貝鼓 演奏欣賞
馬爺得過無數的獎項與殊榮,被認為是最出色的非洲鼓手。1991年他的傳奇故事被拍成紀錄片《令金貝鼓說話的人》(Djembefola),本片得到紀錄片大獎,描述他離鄉26年後再回到家鄉演奏的歷程。其中的《巴拉庫蘭雅》展現他綿密的演奏技法與超越時間的節奏邏輯,令人讚賞不已。這部影片讓金貝鼓的文化升溫,在全世界引發非洲音樂的流行風潮。
紀錄片《令金貝鼓說話的人》DVD封面。
紀錄片《令金貝鼓說話的人》 結尾
Mamady Keïta於1992年創立的西非曼丁金貝鼓學院(TTMDA),是現今知名以教授傳統西非曼丁鼓樂(金貝鼓與敦敦鼓)為目的的實體教學機構,具有完善並適合任何程度鼓樂愛好者學習的金貝鼓與敦敦鼓教學體系,全球有多間分院。
2017年西非曼丁金貝鼓學院25周年宣傳海報。
西非曼丁金貝鼓學院 2016年北京公演紀錄片 《Legend Never Dies》 第一部:傳承
西非曼丁金貝鼓學院 2016年北京公演紀錄片 《Legend Never Dies》 第二部:跟隨者
西非曼丁鼓樂學院 2016年北京公演紀錄片 《Legend Never Dies》 第三部:舞蹈
西非曼丁金貝鼓學院 2016年北京公演紀錄片 《Legend Never Dies》 第四部: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