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詞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woo-woo-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woo-woo- 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 低綺戶 照無眠 不應有恨
何事長向別時圓
woo-woo-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woo-woo-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唐‧張繼〈楓橋夜泊〉
張繼(約715—779),字懿孫,襄州(湖北襄陽縣)人,中唐詩人。天寶十二年(753)進士,曾任檢校祠部員外郎、洪州鹽鐵判官。《全唐詩》收錄其四十餘首詩作,〈楓橋夜泊〉寫於天寶十五載流寓蘇州時,是他最負盛名的詩篇,著有《張祠部詩集》。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月落」,營造出月沒夜深的幽暗氛圍,幾聲「烏啼」噪動,更突顯夜的靜謐,啼聲蒼涼,聲聲牽動游子心弦。「霜滿天」,霜氣連天,森冷逼人,鄉愁悒鬱的異鄉旅人,怎堪如斯蕭瑟黏膩的負荷?江岸泣血丹楓,搖落西風,遠方閃爍漁火,欲訴還休。濃愁簇擁無眠,悵對天涯。首聯以冷寂淒清秋夜、霜濃露重籠罩的荒寒,襯托飄泊旅人、客舟難眠的孤苦情境,份外懾人。「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位於姑蘇城外的寒山寺,夜半響起的鐘聲,鐘聲破空而來,聲聲敲進客船中擁被無眠的旅人耳裡。
張繼傳世詩篇約四十餘首,只有〈楓橋夜泊〉最為讀者所熟知。而「寒山寺」原本亦只蘇州城外一座小寺,卻因本詩廣受誦掦,遂而聲名遠播,誠乃一詩而成就一詩人、一寺院,此詩〈楓橋夜泊〉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