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從軍行
原著: 古從軍行 / 李頎 (唐)
創作者:蕭人豪
歌詞
A段
白日登山望烽火 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鬥風沙暗 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營萬裡無城郭 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 胡兒淚眼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 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 空見蒲桃入漢家
歌詞
B段
野營萬裡無城郭 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 胡兒淚眼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 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
歌詞
C 段
白日登山望烽火 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鬥風沙暗 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營萬裡無城郭 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 胡兒淚眼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 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 空見蒲桃入漢家
(最後一段) 野營萬裡無城郭
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 胡兒淚眼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 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 空見蒲桃入漢家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營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葡萄入漢家。
唐‧李頎〈古從軍行〉
李頎(約690-751)河北趙縣人。李頎出身於唐朝士族趙郡李氏,因結交富豪輕薄子弟,致傾財破產。後立志刻苦修己,隱於潁陽苦讀十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進士,曾為新鄉縣尉,始終未得遷調,天寶十載即辭官歸隱。李頎性格灑脫不羈,厭薄世俗,與詩人王維、王昌齡、高適等交往密切。其詩風奔放豪邁,慷慨悲涼,內容、體裁廣泛,以邊塞詩成就最大,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藉漢喻唐。玄宗好大喜功、開疆闢土,徵兵孔急致民不聊生。詩人以樂府古題諷統治者窮兵黷武視人命如草芥之惡行,充滿反戰思維。
首先以緊張忙碌的軍旅生活揭開詩行序幕:「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烽火」:古時於高台點燃以傳遞重要消息的煙火。「交河」:位於新疆吐魯番西面,此借指邊疆的河流。戍邊官兵白天要登上高山瞭望守哨,觀察四方有無燃放烽火的警訊;黃昏時分趁暮靄掩護趕快牽馬到交河邊上飲水。「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刁斗」:古代軍中銅製炊具,容量一斗。白天用以煮飯,晚上敲擊代替更柝。「公主琵琶」:指漢朝細君公主遠嫁烏孫國時所彈的琵琶曲調,此借指「哀怨之調」。邊疆沙漠風沙漫捲、遮天蔽日,夜晚的刁斗聲聲入耳,驚心動魄;遠處傳來的如泣如訴的幽怨琵琶聲,更牽動官兵的哀傷之情。
「野營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城郭」,在古代的主要作用是抵禦敵人進攻,而唐軍所進駐的邊防卻「野營萬里無城郭」,「萬里」極言遼闊,紮營之處,四顧荒野,萬里無城郭可依,由此可見軍隊戰略的不利和艱苦;「雨雪紛紛連大漠」,氣候變化無常,時而風雨時而霜雪相繼侵襲著大漠,軍隊日常作息倍極艱辛。「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如此惡劣的環境,即使生長於胡地的「胡雁」也要「哀鳴夜夜飛」,「胡兒」也會「眼淚雙雙落」,那來自中土的官兵呢?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據《史記‧大宛列傳》記載,漢武帝太初元年,漢軍攻大宛,攻戰不利,請求罷兵。漢武帝聞之大怒,派人遮斷玉門關,下令:「軍有敢入者輒斬之。」此乃「使遮玉門」之典。「輕車」: 即「輕車將軍」,漢代將軍名號。既罷兵不得,只有跟著本部的將帥「輕車將軍」勇往直前與敵軍拚搏。「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葡萄入漢家」。拓邊戰爭費時耗力,兵士命運悲慘,最後只落得埋骨荒野的宿命。連年爭戰,哀鴻遍野死傷枕籍,如此慘烈的犧牲,不過換得葡萄歸種中原,哀哉。
本詩揭露主政者拓邊戰爭的虛偽、殘暴與自私面目,強烈表達了反對不義戰爭的思想,也彰顯了基層人民的苦悶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