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球歷史
撞球運動的起源地尚無定論,有起源於西班牙、英國、法國等不同的說法,起源時間大致為十四、十五世紀之間 。
最初是一種在草地進行的戶外運動,用一支靠在肩上的長曲棍,握住一端去打擊圓石,令其滾動相碰的遊戲。
開侖
- 開侖競賽項目有四球競賽、三球競賽等 ….
- 一類是限制在某些區域內的擊球次數,例如自由球及各種障礙線。
- 另一類是額外要求母球或子球碰撞桌邊(顆星) ,例如一顆星及目前最受重視的三顆星。
開侖傳奇Semih Sayginer(07:15)
花式撞球
花式撞球使用的球桌有六個袋口,撞擊目的在於使色球落入袋口。因使用標有號碼的各色子球(花球),故稱之為「花式撞球」。
其玩法有14.1、8號球、9號球及10號球等 。
斯諾克
一種落袋式撞球 1個白色母球 15 個紅球和 6 個色球。
紅球入袋得 (1) 分,
色球入袋分數為
黃(2)綠(3)棕(4)藍(5)
粉紅(6)黑(7)
花式撞球桌(有球袋):
2.850m* 1.580m * 0.85m
開侖撞球桌(無球袋):
2.840m* 1.420m *0.8 m
英式(司諾克)撞球桌(有球袋): 3.569m* 1.778m* 0.851 m
球杆 桿頭到桿尾分別是:
皮頭(tip)先角(Ferrule)前節 (Shaft)橡皮頭中輪(Joint)大輪 後節(Butt)
John Wesley Hyatt 使用熱可塑性塑膠製成撞球使得撞球成為平民化的運動。 接著的撞球由碳酸樹脂及酚醛樹脂製成。
巧克 Chalk
可以保持皮頭的乾燥, 避免皮頭跟光滑的球面接觸時滑桿 。
成分是矽土和鋼鋁石成分 ,依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指尖架橋法 :
當母球與子球距離接近時,架橋與V字型架橋法相同,但必需將手指撐起,使球跨越子球(障礙球),來撞擊母球。
扣環式架橋法 :
食指和大姆指連接成圓圈包住球桿,將其餘三指盡量張開,與手腕貼住檯面。
橡皮邊架橋法:
球桿置於食指與中指之間,緊貼檯面,利用檯邊與手指形成架橋
(此用法多用於母球較接近檯邊時使用)。
V字型架橋法 :
豎起大姆指,利用它與食指的根部形成V字型,除姆指之外,其餘四指貼住檯面,球桿置於V字型凹處。
Willie Mosconi的名言 :
『不管比分高低, 只要給我一次上場機會就能結束比賽。 』
於1968年進入美國BCA名人殿堂
楊清順(1978年4月3日-) 台灣高雄市人 花式撞球運動的職業選手。 於1990年代至2000年代多次獲得國際性重要花式撞球比賽的冠軍。與趙豐邦等同時期的花式撞球選手,創建台灣的職業撞球,使得撞球運動演變成台灣最受歡迎的運動之一。
1996年,正式投入職業撞球,並以全勝姿態贏得全日本花式撞球錦標賽的冠軍,也是該賽事史上最年輕冠軍。 也因為年紀很輕,部分媒體與花式撞球球迷稱他為「撞球神童」。
六歲撞球神童(07:12)五歲撞球神童(02:25)撞球的精準度表演(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