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高中/音樂丙版/第6章
普通高中/音樂(一)丙版/第3章 西洋文藝復興時期
普通高中/音樂(一)丙版/第9章 中國音樂史話
普通高中/音樂(一)丙版/第7章 西洋古典時期(二)
普通高中/音樂(一)丙版/第8章 亞洲音樂
普通高中/音樂(一)丙版/第4章 西洋巴洛克時期(一)
普通高中/音樂(一)丙版/第1章 西方音樂的起源與發展
普通高中/音樂(一)丙版/第5章 西洋巴洛克時期(二)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第6章 西洋古典時期(一)
漫遊音樂史 西洋古典時期(一)
華麗、矯飾的巴洛克風格在18世紀中葉,逐漸失去風采。當時的人們受到啟蒙運動的影響,認為經驗和科學才是獲得知識的途徑。
在藝術表現上,追求均衡節制的風格與冷靜理性的美學觀,形成音樂史上的古典時期。
在音樂方面,古典主義為18世紀後半至19世紀的音樂風格,特別是海頓、莫札特與貝多芬的成熟創作期。
音樂補給站
啟蒙運動是17世紀歐洲的思想運動,對舊有的思想行為的挑戰。
啟蒙運動重視教育,鼓勵人們具有獨立的思考能力;重視科學推理,凡事講求證據,是一個以理性為主的時代。
啟蒙運動根據天賦人權和民主政治架構出一種新的社會形式,挑戰政治、宗教的權威教條,進而產生美國獨立宣言、法國大革命和英國的政治改革。
古典大師海頓,作品展現純正的古典風格。
「音樂神童」莫札特。
貝多芬肖像,為佚名畫家仿自斯蒂勒1819年的畫作,圖中的貝多芬正在創作宗教作品《莊嚴彌撒》。
古典時期的音樂風格
古典時期的音樂追求平衡與理性的美學標準:
器樂音樂的發展更臻完美成熟。
音樂功能不再只是「個人情感的表現」,而是「美學藝術的呈現」。
作曲家崇尚調性與結構,旋律樂句工整,音樂表情變化豐富。
樂曲節奏的速度平穩,音樂注重平衡的質感。
和聲單純而嚴謹,已無持續低音。
低音多為分解和弦的伴奏型態。
海頓與莫札特確立器樂曲的古典形式,為此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
貝多芬注入強烈的個人特質,重視情感的表達,擴充並實驗新的作曲技巧,
掙脫古典框架的束縛,成為「浪漫主義」的先驅。
古典時期器樂音樂的發展
古典時期的音樂多為純粹的「絕對音樂」,講求嚴謹的結構性,
經常以樂曲的曲式或編制來命名,如奏嗚曲、室內樂、協奏曲、
交響曲等。
奏鳴曲
奏鳴曲(sonata)源自於義大利文“sonare”,其涵義為「以樂器演奏」,是為樂器所作的樂曲,包含三或四個樂章的大型器樂曲。18世紀之後鍵盤奏鳴曲躍升為主流。由海頓、莫札特以及貝多芬發揚光大,奠定其四樂章的曲式結構。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曲被稱為鋼琴的「新約聖經」。
奏鳴曲式
奏鳴曲式為古典時期的作曲家常用的一種樂曲形式,其主要結構包含:
1.呈示部:主題的呈現與介紹,通常可分為第一主題與對比性的第二主題。
2.發展部:由主題加以發展,是調性變化最多的部分。
3.再現部:將主題再次呈現,並將兩對比主題,在調性上得到新的統一。
室內樂
室內樂是在室內演奏或演唱的小編制音樂。
由幾人合奏,每人各演奏一個聲部。
通常不含獨奏,風格細緻、手法精煉。
古典時期重要的室內樂作家首推海頓。
海頓
海頓一生服務於匈牙利艾斯特哈基親王的宮廷,畢生致力於室內樂的創作,
作有80多首弦樂四重奏,確立完整的四樂章結構。
音樂補給站
弦樂四重奏是古典時期重要的樂種,由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以及一把大提琴組成,構成一個音域完整的小型樂團。相當於管弦樂曲中的交響曲,室內樂中的弦樂四重奏 是表達作曲家思路的最高媒介。
圖:弦樂器家族,由於音色相近常為重奏樂
器。此圖為弦樂四重奏編制,由左至右
分別是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
大提琴。
海頓的弦樂四重奏《皇帝》:
共有四個樂章,包含兩個快板樂章、一個慢板樂章以及小步舞曲。
慢板的第二樂章,為典型的古典變奏曲式,以著名的〈皇帝讚歌〉旋律為主題,
與四段不同的變奏所組成。
樂曲一開始,為主題的呈現,主題旋律由最高聲部的第一小提琴來演奏。
主題之後的第一變奏,為兩把小提琴的合奏,主題旋律出現在第二小提琴聲部,
第一小提琴則以快速的十六分音符演奏對位聲部。
在第二變奏中,主題移至大提琴聲部,
拍子則由2/2拍子,改變為4/4拍子。
第三變奏中,主題旋律由中提琴演奏,
拍子回到2/2拍子。
最後的第四變奏,主題旋律回到第一小提琴聲部,
此段落的和聲變化更為豐富。
古樂新風貌
海頓《皇帝》四重奏第二樂章的變奏曲主題,改編自他為奧地利國王法蘭茲二世所作的生日誕辰歌,也稱為〈皇帝讚歌〉。這首旋律優美、曲調莊嚴的歌曲,為當時奧國的國歌。
隨著奧匈帝國的瓦解,如今這首莊嚴的曲調被填上新的歌詞,1922年德國威瑪政府正式將之訂為德國國歌,並於1991年兩德統一之後,成為正式的聯邦國歌。此曲在平凡中流露出的純樸氣質,是海頓創作才華的極高表現。
海頓〈皇帝讚歌〉樂譜手稿
另一版本〈皇帝讚歌〉手稿
古典時期的協奏曲:
以獨奏協奏曲為主流,獨奏與樂團之間的對比更為強烈。
此時期的作品保留快─慢─快的三樂章結構:
第一樂章典雅絢麗,融合奏鳴曲式,發展成為協奏曲獨有的「第一樂章形式」。
第二樂章多為抒情的慢板,沉思溫婉,有如器樂的詠唱調。
第三樂章快速瑰麗,充滿燦爛的光華。
莫札特作有40餘首協奏曲,多數為鋼琴所創作。
莫札特
莫札特的鋼琴協奏曲多為他在維也納演奏會的作品。這些作品保留巴洛克時期協奏曲的三樂章結構,融入交響樂手法,使獨奏與樂團間保持絕妙的平衡、戲劇性的對比,旋律簡易卻情感深刻,完善鋼琴協奏曲的形式,成為後世的典範。
莫札特作品第23號《A大調鋼琴協奏曲》:
是莫札特鋼琴協奏曲的顛峰之作。
第一樂章以抒情優雅的主題開始,融合歌唱性與戲劇性,
展現出古典主義的均衡優美。
第二樂章為罕見的升F小調,鋼琴獨奏為幽暗哀傷的曲調。
第三樂章為自由的輪旋曲式,主題活潑,生趣盎然,
在節奏上極具動感。
交響曲
古典時期所發展的新樂種。
為管弦樂團所創作的多樂章作品,通常包含四個樂章。
在海頓、莫札特的作品裡成型完善,到貝多芬的創作中發揚壯大。
詳細內容請見
BBC Symphony
貝多芬
海頓作有108首交響曲,完善四樂章結構,奠定近代管弦樂團的基礎。莫札特的41首交響曲在海頓的基礎上發揚光大。貝多芬作有9首交響曲,將古典交響曲發展到顛峰。他不斷地創新內容、擴展編制,將古典樂派的嚴謹風格逐漸鬆綁;同時注入其人格特質,將交響曲的形式發展到極致,成為後世的里程碑。
圖:作曲中的貝多芬,此為1890年的石版
畫。
貝多芬擁有的最後一架鋼琴,他從1818年起,以這架鋼琴創作了許多樂曲,此架鋼琴現存於他波昂故居的博物館中。
貝多芬的標題交響曲
貝多芬的9首交響曲中,有4首附有標題,大多是出版商所附加的。只有第六號交響曲《田園》的每個樂章由貝多芬加入標題的文字敘述,如「小河邊的風景」與「暴風雨」等,來傳達音樂中所要表現的感受。
第三號交響曲《英雄》
這首交響曲原是貝多芬為心目中的英雄拿破崙而創作的。不同於傳統交響曲的寫作,貝多芬不使用旋律主題,而是直接以兩個大和弦揭開了序奏,象徵法國大革命中的炮火聲,也開啟通往浪漫主義的大門。
大衛的畫作《拿破崙穿越聖貝爾納多》,展現拿破崙如虹的英雄氣勢。
貝多芬的第三號交響曲總譜及他使用的
助聽器。
第五號交響曲《命運》
貝多芬在寫作這首交響曲時,正與困擾許久的耳疾奮戰,其中最著名的四個音符,象徵著命運之神在敲門,因此出版商特別加註「命運」的標題,可說是貝多芬向世人宣告其戰勝病魔的決心。
第六號交響曲《田園》
這首交響曲包含五個樂章,打破古典四個樂章的形式,並且加入描繪性的標題文字,將大自然的鮮活景致展現無遺。這類「標題性」的音樂結合了詩歌、繪畫與文學,創造出新的樂曲形式。
第九號交響曲《合唱》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合唱》為一部手法創新的作品,其中第四樂章採用詩人席勒的〈快樂頌〉。席勒的詩中流露出「世界大同」的博愛觀念,以及對造物主的崇高景仰,使貝多芬深受感動,經過三十年的醞釀,創作出此部結合器樂與人聲的偉大作品,不但為交響樂曲增添新的音色,更為當時的作曲家開拓新的視野,成為浪漫樂派交響樂的新指標。
席勒的〈快樂頌〉描繪出「世界大同」的博愛觀念。
音樂補給站
1989年,蘇聯共產政權垮臺,這股民主浪潮隨之推倒了阻隔東西德長達近四十年的柏林圍牆。在指揮家伯恩斯坦的號召之下,一個由全球菁英所組成的樂團,在舊柏林圍牆所在地舉辦一場紀念音樂會,演出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合唱》。當此著名的旋律響起,全世界莫不感動落淚,誠如歌詞所言:「這是過去的苦難,我們要用歡樂來迎接自由與勝利。」
第四樂章
在急板的導奏之後,前三樂章出現過的主題,分別再次呈現。
但是,各主題尚未完整呈現,即被大提琴以朗誦調般的旋律分別打斷。
之後男低音反覆大提琴的旋律片段,唱出貝多芬添加的引詞
「啊!朋友,何必舊調重彈!且讓我們唱首快樂的歌吧!」
接著是此樂章中最著名的一段旋律,這段簡單但振奮人心的旋律
宣揚了「四海一家」的理想世界。
在席勒的詩當中,他勸勉人類應為了自由、理想而奮戰。貝多芬採用進行曲速度來表達這樣的精神,這段樂曲結束在D大調上,象徵人類的努力得到空前的勝利。就在此時,音樂的語氣變得格外虔敬,冀求人類仰望至高無上的上主;女高音更以持續的高音突顯在星空之上的偉大造物主。
緊接著,貝多芬採用一個龐大的雙復格,以此種嚴謹的曲式象徵造物主的崇高及偉大。最後,樂團與合唱團以興奮、激昂的語氣,完成人類追求世界大同的理想。
古樂新風貌
成立於1975年的小丑樂團,是英國歷史悠久的龐克搖滾團體,他們的曲風被定位為「另類搖滾」,是較主流搖滾樂更抒情柔和的音樂。其2006的專輯《繞著軌道搖滾》中,以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合唱》第四樂章〈快樂頌〉的旋律,配上強烈的低音節奏,賦予此著名曲調全新的詮釋與風貌。
圖:小丑樂團《繞著軌道搖滾》專輯封面。
課本沒教的事
多聆聽音樂是了解音樂最好的方法,海頓、莫札特、貝多芬是大家熟知的作曲家,他們的作品數量龐大,音樂平易近人,除了單元中所介紹的作品外,尚有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如《驚愕交響曲》、〈小星星變奏曲〉、《第13號弦樂小夜曲》、〈給愛麗絲〉、〈熱情奏鳴曲〉,請選擇其中三首聆聽,並簡述其創作背景。
認識樂理 音階
調號
鍵盤上的任何一音都可以作為大小調音階中的主音,因此形成許多不同的調。
為了表示各種調性,將升記號或降記號標示於譜表的開端,這些記號則稱為調號。
各種調性之間的關係可以用五度循環圖來表示。
圖中,從C大調往右,為五度上行的升記號系統;向左則為五度下行的降記號系統。
共有十五個大調,包含七個升記號調,七個降記號調,以及一個無升降記號調。每一個大調都有其關係小調,由大調主音往下小三度,即為其關係小調的主音。
在循環圖的下方有三個同音異名的等音調,分別為降D(升C)、降G(升F)、B(降C),它們各有兩種調號與兩種調名。
大音階與小音階
所謂的「音階」,便是將不同的音符加以順序排列而成,不同的排序規則組成不同性質的音階。
一般而言,大音階與小音階是最常見的,其中的差別在於全音與半音位置的不同。
大音階
半音位置在第三、第四音之間,以及第七、第八音之間。以C大調為例:
小音階
又分為自然小音階、和聲小音階、曲調小音階,以及現代小音階等四種。
1.自然小音階:半音位置在第二、第三音之
間,以及第五、第六音之間。
2.和聲小音階:適用於和聲上,將自然小音
階的第七音升高半音,使得第六音與第七
音之間形成增二度的音程。
3.曲調小音階:自然小音階上行時,將第六
音與第七音均升高半音,下行時則還原為
原音高。
4.現代小音階:自然小音階的上行與下行,
第六音與第七音均升高半音。
牛刀小試
由CD播放下列的音階,同學憑「聽覺」來作答,哪些為大音階?哪些為小音階?並試著唱唱看。
聽聽看:以感覺來判斷哪一個是大調?哪一個是小調?
右邊為相似的兩首樂曲,但是在臨時升降記號中有些不同,請辨認出各為何種小音階。
音樂知識 西洋木管樂器介紹
木管樂器:藉由吹嘴或簧片吹進空氣,造成管內空氣振動而發聲。演奏者利用手指或按鍵控制樂器孔的張合,以製造出不同的音高。
木管樂器依其構造,分為以下三類:
1.無簧類:如長笛、短笛。
2.單簧類:如單簧管、薩氏管。
3.雙簧類:如雙簧管、英國管、低音管。
簧片的使用可追溯至古希臘時期,人們發現可藉由吹氣振動而發出聲音。
不同木管樂器的簧片。
長笛
10世紀左右由拜占庭傳入歐洲。
早期長笛為木製的質材。
現今多用金屬製造。
享譽國際,柏林愛樂長笛首席帕胡德。
短笛
長笛的近親樂器。
管身長度約長笛的一半。
音高較長笛高八度。
單簧管
單簧管約18世紀才出現。
常見的有降B調、A調及降E調三種。
低音深沉柔美,高音則尖銳嘹亮。
瑞典單簧管演奏家─弗羅斯特。
薩氏管
管體為金屬,具有類似單簧管的吹嘴。
爵士樂團中常見的樂器。
橫跨流行與爵士樂界的美國薩氏管演奏家
肯尼.吉。圖為中音薩氏管。
雙簧管
源於中世紀。
多以黑檀木製成,音高穩定。
樂團調音的標準。
柏林愛樂雙簧管首席梅耶。
英國管
體型比雙簧管稍大。
音域較雙簧管低五度。
音色深鬱陰暗。
英國管的體型比雙簧管大。
演奏者為謝爾曼。
低音管
具有多彩的音色。
適合演奏音域寬廣及音程跳躍的曲調。
日本低音管演奏家小山莉繪,她參與多達20次的國際音樂大賽,並全數獲得首獎。
維也納木管五重奏為木管室內樂團的翹楚,此為他們1997年專輯《史特勞斯慶典》的封面。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