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來就不是一個為了葛萊美獎而創作的音樂人,雖然他也有無數的暢銷專輯,1988年,進入搖滾名人堂,雖然在生涯的開始,他被視為民謠的彌賽亞,然而,當他被視為民謠救世主的時刻,直接使用電吉他惹惱聽眾。他是Bob Dylan,無法歸類。
收藏、儲存、分享專案
收藏喜愛的專案、日後方便再次瀏覽。如果想微調、編輯可「儲存專案」至我的專案。
利用各大社群分享讓專案內容的能見度更加曝光,同時宣傳作者。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msg}}
他從來就不是一個為了葛萊美獎而創作的音樂人,雖然他也有無數的暢銷專輯,1988年,進入搖滾名人堂,雖然在生涯的開始,他被視為民謠的彌賽亞,然而,當他被視為民謠救世主的時刻,直接使用電吉他惹惱聽眾。他是Bob Dylan,無法歸類。
Bob Dylan
2016年諾貝爾獎10/13畫下句點,文學獎得主由75歲美國歌手巴布狄倫(Bob Dylan)獲得殊榮,得獎原因是
「在美國歌曲的偉大傳統裡,創造新的詩意表現手法」。
稍早在記者會上宣布得獎人時,全場媒體一陣譁然,依慣例,當局從不公開有其他入圍名單,但先前英國博奕公司公布的賭盤,他根本不是預料中的熱門人選,巴布狄倫能唱、能寫,雖然他得獎讓各界有些意外,但巴布狄倫的歌曲對於美國及海外樂迷的影響早就超越一切限制,沒人質疑他作品的影響力。
音樂家比爾懷曼(Bill Wyman)曾為文推崇狄倫「歌詞精緻,歌曲的主題和關懷突破時空,少有詩人作品能有如此影響力。」
迪倫早期受到了美國創作歌手小理察的表演和音樂人伍迪·蓋瑟瑞、勞勃·詹森和漢克·威廉斯的歌詞的影響,並在後來發展及個性化了既有的音樂風格。
狄倫在其50多年的歌唱生涯中探索了美國歌曲風格里的各種成分——從民謠、藍調及鄉村到福音音樂、搖滾樂和洛卡比里,再到英格蘭式、蘇格蘭式和愛爾蘭式民謠,還有爵士樂和搖擺樂
1988年6月7日,狄倫在美國加州的 Concord 展開了一場名為Never Ending Tour的巡迴,此後以每年一百場上下的次數,在全球各地演出。至2010年底,
這場巡迴已演出超過兩千三百場
1988年6月7日,狄倫在美國加州的 Concord 展開了一場名為Never Ending Tour的巡迴,此後以每年一百場上下的次數,在全球各地演出。至2010年底,
這場巡迴已演出超過兩千三百場
開 場 白 是 這 樣 介 紹 他
多年來,迪倫演唱會開場都只有一句引言,由 一位聲底渾厚的男子負責,據說是迪倫的巡演助理之 一:
「先生女士們,哥倫比亞唱片公司藝人,巴布迪倫!」
很酷很低調。然而今年三月,聽到的開場白已有調整,宣讀這段台詞的聽起來仍是同一位助理,還配上了馬戲團的華麗音樂:
「先生女士們,讓我們一起歡迎搖滾樂的桂冠詩人,六十年代亞文化夢想的代言人。他逼民謠上了搖滾的床,在七十年代化過一臉濃妝,而後在藥物濫用的迷霧中消聲匿跡。接著他重現人間,信了耶穌。八十年代末期,他被當成過氣角色一筆勾銷,卻又忽然改弦易轍,在九十年代末開始推出他畢生最強的若干作品──先生女士們,哥倫比亞唱片公司藝人,巴布迪倫!」
唱作者先驅,始終與文學一體
所謂「唱作者」(Singer/Songwriter)這個型態,顧名思義,除了吟唱,也必須要在譜寫詞曲上,完整呈現自身對於語言的看法,與世界的聯繫
「唱作者」在詩與歌的交互闡述,從文學的脈絡看來,有其傳統與價值,
從他們的詞曲中,語言,都得到得當代性的豐富詮釋。
Bob Dylan的歌詞在不同階段中,有不同意義,反戰指標,關注人物與種族問題,社會面向的寫真,個人情懷,太多例子了,有尖銳有優美,每每反應時代。他不僅是反叛的代表,也是詩歌的作者,他是歌謠名宿,也是搖滾巨星。
一起躬逢其盛,從而心領神會,我們何其有幸,生在Bob Dylan的時代,因為這一次的「意料之外」,繼續喜愛唱作者,繼續喜愛文學,繼續在各種領域探索語言的歸處。
............
巴布·狄倫(英語:Bob Dylan,1941年5月24日-),原名勞勃·艾倫·齊默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美國唱作人、藝術家和作家。
從1961年發布首張專輯至今,狄倫在流行音樂界和文化界起到的影響已超過50年。
童年生活大部分都在收音機前聽廣播裡的藍調和鄉村歌曲中度過;
他在高中的時候就有自己的樂團,最早已知的錄音John Bucklen Tape,是他於1958年與高中好友John Bucklen在狄倫家中翻唱Little Richard和Richard Rodgers等人的歌曲
在大學時代,漸漸對民謠產生興趣,開始在學校附近的民謠圈子演出,並首度以巴布·狄倫作藝名。大學第一年沒讀完,他就從學校退學,但依然留在明尼阿波利斯的民謠圈內演出。
他的大多數著名作品都來自1960年代的反抗民謠,也被廣泛認為是當時美國新興的反叛文化的代言人
他的部分早期作品成為了當時美國民權反戰運動的聖歌,例如《答案在風中飄》(Blowin' in the Wind)和
《時代在變》(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g)
The Times They Are A Changin 變革的時代
Written:Bob Dylan 巴布狄倫
Come gather round people
Wherever you roam
And admit that the waters
Around you have grown
And accept it that soon
You'll be drenched to the bone
散居各地的人們,在此聚集吧
時代的潮水已經往上浸升
承認吧,你們將被淹沒
If your time to you is worth savin'
Then you better start swimming
Or you'll sink like a stone
For the times they are a changin
如果年華值得珍重
最好此刻開始游動
不然你將如石頭沉至水底
因為這是變革的時代
Come writers and critics
Who prophesize with your pen
Keep your eyes open
The chance won't come again
作家和評論家,帶著你們的筆來預言吧
把眼光放遠,機會只有一次
Watch what you say
For the wheel's still in spin
And there ain't tellin' who that it's naming
For the loser now
Will be later to win
For the times they are a changin
時代巨輪仍在轉動
留意你們的言語
而且不必急著定論
今天失意之人或許明日將贏得勝利
因為這是個變革的時代
Come senators, congressmen
Please heed the call
Don't stand in the doorway
Don't block up the hall
For he that gets hurt Will be he who has stalled
國會議員們請注意人民呼喚
別固守門戶,別封鎖大廳
凡阻撓者將要付出代價
There's a battle outside And it is ragin'
It'll soon shake your windows
And rattle your walls
For 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
鬥爭的烈焰正在外面洶湧
一瞬間,憤怒將敲破你的窗
撞倒你的牆
因為這是變革的時代
Come mothers and fathers
Throughout the land And don't criticize
What you can't understand
Your sons and your daughters
Are beyond your command
Your old road is Rapidly agin'
這片土地上的每一位父親、母親
切莫妄加評斷,如果你們無法弄懂
你們過往道路正在急速衰敗
兒女已超乎你們掌控
Please get out of the new one
If you can't lend your hand
For 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
若無法出力協助
就請讓路給年輕人
因為這是變革的時代
The line it is drawn The curse it is cast
The slow one now Will later be fast
界限已劃定,詛咒已發出
今日躑躅不前者,來日迅如疾風
As the present now Will later be past
The order is Rapidly fadin'
And the first one now Will later be last
For 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
當今世界,轉眼成明日黃花
眼前的秩序,日漸褪蝕
今朝當權者,明日淪落無人聞問者
因為這是變革的時代
1961
在一些紐約格林威治村的小俱樂部中的演出中,他逐漸脫穎而出,獲得了以Robert Shelton為首的樂評人的好評,並為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的傳奇星探約翰·哈蒙德所注意,於當年10月與該公司簽訂了第一份唱片合約,為期五年,並於1962年推出了名為《巴布·狄倫》的處女專輯
《Song To Woody》與
《Talking New York》
他於1963年發行第二張專輯《自由馳騁的巴布·狄倫》(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專輯中十三首歌都是狄倫自己的創作,並因其受到伍迪·格思里而影響,以演唱抗議歌曲而出名,他這個時期最有代表性的歌曲之一,即《答案在風中飄》(Blowing in The Wind),
在其後的反戰和民權運動中被反覆傳唱,而很多人也是透過在電影《阿甘正傳》中瓊·貝茲對這首歌的翻唱而認識狄倫。
(Blowing in The Wind)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一個人要經歷多長的旅途
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 才能成為真正的男人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鴿子要飛躍幾重大海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才能在沙灘上安眠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 要多少炮火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才能換來和平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那答案,我的朋友,飄零在風中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隨風飄逝
How many years must a mountain exist 山峰要屹立多久
Before it is washed to the sea 才是滄海桑田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 人們要等待多久
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 才能得到自由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 一個人要幾度回首
And pretend that he just doesn't see 才能視而不見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那答案,我的朋友,在風中飄零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隨風而逝
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 一個人要仰望多少次
Before he can see the sky 才能見蒼穹
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 一個人要多麼善聽
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cry 才能聽見他人的呐喊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 多少生命要隕落
'Till he knows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才知道那已故的眾生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我的朋友,在風中飄零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答案隨風而逝
狄倫許多早期的歌曲,都是因為別人的翻唱才廣為人知,例如被人們稱為民謠女皇的瓊·貝茲與彼得、保羅和瑪麗(Peter, Paul and Mary),不僅翻唱過狄倫的歌曲,更是狄倫的重要支持者和朋友
瓊·貝茲與狄倫彼此相知相惜,
遂產生一段秘密戀情,兩人開始交往。
自1963年起,
瓊·貝茲邀請狄倫與她一起巡迴演出;1963年8月28日,兩人曾於著名的「進軍華盛頓」這場大規模的民權運動遊行中,演唱《Only A Pawn In Their Game》與《Keep Your Eyes On The Prize》這兩首歌曲。
正是在這次大遊行中,
馬丁·路德·金發表了他著名的
《我有一個夢》的演講。
在這個過程中,狄倫逐漸成為人們心目中民權運動的代言人
他曾經於1963年和1964年,兩次在新港民謠音樂節(Newport Folk Festival)上演出。
六零年代的民謠音樂界,對於搖滾樂的出現與盛行普遍感到不滿,狄倫卻在1965年7月25日,於當年的民謠音樂節中,第一次在舞台表演中使用電吉他,在觀眾的掌聲和噓聲中,他僅僅演唱了三首「插了電(Plugged)」的歌曲,隨即被憤怒的聽眾趕下台
這被認為是其從民謠轉向搖滾樂的轉折點
1965年
狄倫發行了自己的第一張搖滾專輯《重訪六十一號公路》(Highway 61 Revisited)
其中的一曲《像一塊滾石》(Like a Rolling Stone)迅速登上美國排行榜第二名、英國排行榜第四名,後來並被Rolling Stone雜誌列為史上最偉大的歌曲
Like A Rolling Stone
Lyrics:Bob Dylan
Music:Bob Dylan
Once upon a time you dressed so fine
You threw the bums a dime in your prime, didn't you?
People'd call, say, 'Beware doll, you're bound to fall'
You thought they were all kiddin' you
You used to laugh about
Everybody that was hangin' out
Now you don't talk so loud
Now you don't seem so proud
About having to be scrounging for your next meal.
How does it feel
How does it feel
To be without a home
Like a complete unknown
Like a rolling stone?
You've gone to the finest school all right, Miss Lonely
But you know you only used to get juiced in it
And nobody has ever taught you how to live on the street
And now you find out you're gonna have to get used to it
You said you'd never compromise
With the mystery tramp, but now you realize
He's not selling any alibis
As you stare into the vacuum of his eyes
And ask him do you want to make a deal?
How does it feel
How does it feel
To be on your own
With no direction home
Like a complete unknown
Like a rolling stone?
1973年
另 一 首 經 典
Knockin On Heavens Door
Knocking on heaven's door
是美國詩人歌手鮑伯狄倫Bob Dylan的作品,為了一九七三年的電影比利小子創作的插曲,被很多人翻唱過,像是邦喬飛Bon jovi、槍與玫瑰Guns N' Rose,艾瑞克克萊普頓Eric Clapton,艾薇兒拉維尼Avril Lavigne等等。這首歌曲是不是跟反戰有關?不過歷史背景是連結的上,當年的美國一場接著一場的戰爭,令國人開始厭倦,偏偏這些戰爭又不是為了保衛自己的國家。
雖然聽起來很有反戰的意義,可是看了鮑伯狄倫Bob Dylan的訪問又不是那麼一回事,是為了比利小子Billy the Kid這一個美國民間的傳奇,跟廖添丁這類的俠盜很相像,劫財濟貧殺殺江洋大盜之類的,被民眾視為英雄,政府視為不法之徒,在那個開拓的年代裡,違法是理所當然的。比利小子有個朋友,政府答應了他,只要殺了比利小子就可以成為警察,後來他當上了,背叛了朋友,承受內心的煎熬。
那二三十年間有一堆創作反對政府反對戰爭反對暴力歌曲,都有一定的訴求與願望,有不少的先軀者就是以此為出發點,站出來跟美國人民同一個陣線,表示自己的思想,表達出和平的想法,也是很多反戰團體跟人權民主組織,很愛用引用的一首歌曲。雖然世人將他誤當成反戰歌曲,倒也非常的合適,尤其是歌名響敲天堂的門,因為其歌詞與曲風,很容易令人聯想到這裡,那個敏感又嬉皮的年代。
這首歌的歌詞雖然簡單又不斷的重複同樣的歌詞,可是具有深意,令自己想到什麼時候政府讓我們仇恨彼此,然後官員從中得利,靠著跟軍火商的合作獲利,財團得到最新的數據,跟最多的訂單,人們的天性是殺戮還是和平,為什麼要逼著別人去進行戰爭。逼迫人們互相殘殺,這些人真的想殺人嗎,還是只是被這些政客推上了戰場,手中拿著槍卻不知道為了什麼而戰,迷惘疲憊的心靈得不到安慰。
原曲相當的安祥,就跟歌曲的命名擁有同樣的意義,只有單純的吉他伴奏,合弦也是最簡單的方式,再由其他的樂器的加入,輕輕柔柔的歌聲,像是訴求一段故事,故事中人們會死去,沒有美好的結局,只有互相仇殺,可能只有到了我們死了才知道,為什麼要互相仇殺。吉他加上歌聲真的聽起來觸動內心那一塊多愁善感的區域,經過不斷重複的副歌與歌詞,讓我們徹底想要了解這背後的深意到底是什麼。
聽起來像是歌曲,也像是詠唱的詩篇,訴說著殺人與被殺的經過,開槍與被開槍,是不是死了就可以上天堂,身上沾滿了血,不知道是自己的,還是敵人的,這些敵人是不是也跟自己一樣有家庭,有愛他的人,有他愛的人,死了別人會不會傷過。把槍丟掉跟徽章拿下,我們不需要這個,只不過殺了很多人才可以得到這些,視線越來越不清,不了解這到底有什麼用,或許放下了誤解,就能敲開和平的大門。
Knockin On Heavens Door
Mama take this badge from me
媽媽幫我摘掉這枚徽章
I can't use it anymore
我不再需要配戴它了
It's getting dark too dark to see
天色越來越暗,眼前變得模糊不清
Feels like I'm knockin' on heaven's door
感覺像是我在敲著天堂之門
Knock-knock-knockin' on heaven's door
敲阿敲著天堂之門
Knock-knock-knockin' on heaven's door
敲阿敲著天堂之門
Knock-knock-knockin' on heaven's door
敲阿敲著天堂之門
Knock-knock-knockin' on heaven's door
敲阿敲著天堂之門
Mama put my guns in the ground
媽媽把我的槍放到了地上
I can't shoot them anymore
我不能再對任何人開火
That cold black cloud is comin' down
那烏雲越來越低沉
Feels like I'm knockin' on heaven's door
感覺像是我在敲著天堂之門
Knock-knock-knockin' on heaven's door
敲阿敲著天堂之門
Knock-knock-knockin' on heaven's door
敲阿敲著天堂之門
Knock-knock-knockin' on heaven's door
敲阿敲著天堂之門
Knock-knock-knockin' on heaven's door
敲阿敲著天堂之門
其 他 版 本
1975年
狄倫探望了深處囹圄中,因種族歧視蒙受不白之冤的黑人拳王「颶風」羅賓·卡特(Rubin "Hurricane" Carter),並創作了一首長達八分多鐘的《颶風》("Hurricane")為他聲援。同年10月30日,他展開一場名為「Rolling Thunder Revue」的巡迴,與瓊尼·米歇爾、Roger McGuinn、詩人Allen Ginsberg一起演出,甚至瓊·貝茲這位在民權運動後期,因為與狄倫意見不一而分道揚鑣的昔日情人,也加入巡迴。
80年代以後,狄倫的唱片得到的評論和市場的反應比較不一。在1985年,他與自己的伴唱歌手卡洛琳‧鄧尼斯結婚,並在此年生下一名女孩。這次婚姻一直持續到90年代早期。
1988年他入選了搖滾名人堂。
自1994年以來狄倫已出版了6本畫作書,他的作品也曾在大型藝術畫廊中展出過。作為一個音樂家,狄倫的唱片總銷量已超過了1億,也讓他成為暢銷音樂藝人之一。狄倫曾獲諸多獎項,包括12尊葛萊美獎、1尊金球獎及1尊奧斯卡金像獎
其他延伸資料
馬世芳 迪倫為什麼酷?
賈伯斯一生最愛的偶像,搖滾傳奇詩人巴布狄倫
我們何其有幸,生在Bob Dylan的時代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8869
瓊·貝茲75歲了,她唱起鮑勃·迪倫時的眼神仍然叫人心醉https://read01.com/N42d0.html
臺中國家歌劇院與其說 是「建築」,不如說 是「柔軟、謎樣的生物活動狀態」。設計者 伊東豐雄 「臺中國家歌劇院」為地下二層、地上六層建築物,位於臺中市西屯區七期重劃區, 面積約為5.7公頃,總樓地板面積1萬5,473.25坪。定位為國際級水準及規模之表演機 構,兼具戲劇人才培養與薪傳之文化單位;其功能為各類表演藝術場所,包括音樂 劇、現代劇、舞台劇、臺灣傳統戲曲、兒童劇等,總興建總經費達新臺幣43.6億元, 有2014席具有國際水準的大劇院(Grand theatre)、800席中劇院(Playhouse)、200席小 劇場(Black Box)、藝文工作坊、藝術商場、行政辦公空間及停車空間等。 本篇17-19頁圖片由吳榮峰先生提供
台北市松山文化創意園區,簡稱松山文創園區(原松山菸廠)位於台灣台北市信義區,建於1937年,前身為台灣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專賣局松山菸草工場」,1945年更名為「台灣省專賣局松山菸草工廠」,1947年又更名為「台灣省菸酒公賣局松山菸廠」,1998年停止生產,2001年由台北市政府指定為第99處市定古蹟,並於2010年正式轉型定名「松山文創園區」。松山菸廠在戰後種植大量植栽,景觀優美,停產後已經成為台北市東區最大的綠地。除 松山文創園區,松山菸廠舊址目前還有臺北文創大樓及興建中的台北大巨蛋,與松山文創園區分屬不同管理單位;且臺北文創大樓為BOT模式獨立經營,不屬於松山文創園區營運範圍,兩者亦互不隸屬。
臺中國家歌劇院與其說 是「建築」,不如說 是「柔軟、謎樣的生物活動狀態」。設計者 伊東豐雄 「臺中國家歌劇院」為地下二層、地上六層建築物,位於臺中市西屯區七期重劃區, 面積約為5.7公頃,總樓地板面積1萬5,473.25坪。定位為國際級水準及規模之表演機 構,兼具戲劇人才培養與薪傳之文化單位;其功能為各類表演藝術場所,包括音樂 劇、現代劇、舞台劇、臺灣傳統戲曲、兒童劇等,總興建總經費達新臺幣43.6億元, 有2014席具有國際水準的大劇院(Grand theatre)、800席中劇院(Playhouse)、200席小 劇場(Black Box)、藝文工作坊、藝術商場、行政辦公空間及停車空間等。 本篇17-19頁圖片由吳榮峰先生提供
台北市松山文化創意園區,簡稱松山文創園區(原松山菸廠)位於台灣台北市信義區,建於1937年,前身為台灣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專賣局松山菸草工場」,1945年更名為「台灣省專賣局松山菸草工廠」,1947年又更名為「台灣省菸酒公賣局松山菸廠」,1998年停止生產,2001年由台北市政府指定為第99處市定古蹟,並於2010年正式轉型定名「松山文創園區」。松山菸廠在戰後種植大量植栽,景觀優美,停產後已經成為台北市東區最大的綠地。除 松山文創園區,松山菸廠舊址目前還有臺北文創大樓及興建中的台北大巨蛋,與松山文創園區分屬不同管理單位;且臺北文創大樓為BOT模式獨立經營,不屬於松山文創園區營運範圍,兩者亦互不隸屬。
undefined注意:本資料內容僅供學校教師授課參考之用,禁止一切商業行為之用。《Whiplash》電影精彩片段 (02:05)《Whiplash》官方網站《Whiplash》臉書二、本片介紹《進擊的鼓手》(Whiplash)是一部2014年達米恩·查澤雷編劇並執導的美國劇情片,麥爾斯·泰勒和J·K·西蒙斯主演。影片於2014年1月16日在日舞影展上首映並贏得評審團大獎。之後索尼經典電影取得影片的國際發行權。《進擊的鼓手》經典歌曲 (01:55)二、本片介紹重要獎項 第72屆金球獎最佳男配角:J. K. Simmons 第68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輯、最佳音效 2014美國電影學會獎:年度十佳電影二、本片介紹重要獎項 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影片提名 最佳改編劇本提名:Damien Chazelle 最佳男配角:J. K. Simmons 最佳剪輯:Tom Cross 最佳混音:Craig Mann, Ben Wilkins 和 Thomas Curley三、卡司陣容麥爾斯·泰勒 Andrew NeymanJ·K·西蒙斯 Terence Fletcher梅利莎·拜諾伊斯特 Nicole保羅·萊瑟 Mr. NeymanMichael Cohen Stagehand Dunellen四、劇本靈感劇本的靈感來自於達米恩·查澤雷的經歷:他年輕時是個鼓手,而他的老師有點瘋狂。後來他就從這段記憶里挖掘出了一些東西,故事核心是男主角以及男主角與其老師之間「不太健康」的師徒關係。 本片的劇本初稿是在查澤雷就讀哈佛時,根據自己的高中經驗為靈感而寫的,最初創作的劇本有85頁,但後來一直籌不到資金,不過劇本得到看好後,Right of Way Films 和 Blumhouse Productions 公司的團隊幫助將其劇本改編成18分鐘的短片而獲得青睞,強尼·西蒙斯和J·K·西蒙斯主演。四、劇本靈感由於短片在聖丹斯影展上收穫許多好評,因此查澤雷在得到製片商的有力資助後將劇本改拍成完整版的劇情長片,而電影長片版本他只花了19天拍攝,成本為330萬美元。麥爾斯·泰勒擔任新的年輕主演,J·K·西蒙斯繼續飾演教師。 《進擊的鼓手》只拍19天就拍完,流血流淚流汗都來真的?!(01:00)五、劇情提要鼓手Andrew﹝Miles Teller﹞是紐約一間聲望頗高的音樂學校學生,他被校內最嚴格的指揮家Terence Fletcher﹝J.K. Simmons﹞選入學校樂隊,這對Andrew的未來應該是個很大的助力,然而魔鬼導師 Fletcher的地獄式訓練法卻讓他難以承受。五、劇情提要Fletcher的教育方式包括公開羞辱、歧視言論、心理戰與操弄等等,甚至包括肢體暴力,差不多是身心虐待都來,他課堂上學生的臉孔只有恐懼,看不到任何音樂本身帶來的快樂。沒想到,Andrew越被羞辱就越努力,像著魔一樣。《進擊的鼓手》幕後花絮-魔鬼教師篇 (03:47)五、劇情提要安德魯在前往比賽會場中遭遇一場車禍,他依舊堅持著上場。安德魯因為毆打弗萊徹被退學,而佛萊契也因為眾多家長對他教學方式不當的指控被迫離開薛佛。 whiplash - johnny utah turn my pages (01:40)安德魯第一次參與團練。Not quite my tempo - Whiplash (2014) scene (04:20)除了追求不凡以外,爵士樂本身到底能否給他快樂?《進擊的鼓手》劇中提到經典樂手演奏 (04:42)六、劇情探討 在藝術領域裡,追求卓越與過度偏執之間,常常只有一條模糊的線。「進擊的鼓手」比較不去檢視其瘋狂,而是將重點放成意志力的對決,以及兩名主角互為鏡像"mirror image"的有趣對照。 《藝想世界》影評人張硯拓談電影《進擊的鼓手》(01:00)《進擊的鼓手》原聲帶Overture (03:19)除了追求不凡以外,爵士樂本身到底能否給他快樂?音樂本身已經不是Andrew所關心的,Fletcher的好評才像是Andrew不顧一切追尋的,幾乎像他的毒品。 《進擊的鼓手》Scene You earned the part (02:19)嚴師Fletcher雖然看起來很可怕,但Andrew也不惶多讓,Andrew自大且無情無義,一心只想追求極致,看看Andrew對親戚某些言論的不屑與憤慨、看到同學表現比他好時惱羞成怒的糟糕風度、與女友分手的冷酷無情等等,如果Fletcher的可怕教法只能夠對一個人有用,那個人就是Andrew吧。 Whiplash (2014) INSULTS by Fletcher (01:40)Paul Reiser飾演Andrew的父親,他很想保護兒子不被人生摧殘,但明白他不行,也知道兒子已有決定,因此有不少戲,Reiser都是嘴上不講、從眼神透露的,這種父母心頗令人感動。 本片最後一段的意志力對決尤其精彩,這幾乎是矛與盾的對決,充滿無限可能性。那場戲本身的攝影角度、剪接、音樂、演出等等都十分精彩,收尾更是收得令人血脈賁張,《進擊的鼓手》最後一段片段 (14:25)「進擊的鼓手」最大的成就在於,原本以它簡單的幾個主要場景、主要角色幾乎是只有兩人對決、很直線單純的故事線來看,它的本質只是一部小小的獨立電影,但透過各種安排,最後成品感覺「大」多了。《進擊的鼓手》原聲帶Caravan (09:14) 《曾經。愛是唯一》相關電影欣賞曾經。愛是唯一 電影預告 (01:59) Terence Fletcher: There are no two word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more harmful than good job. 七、經典對白令人振奮撼動人心 狂樂振奮 頂尖之作 激勵人心 發人深思 挑戰底線 引人注目 令人著迷 嘆為觀止 熱情彭湃 目眩神迷 令人屏息 勇氣過人 膽顫心驚 瘋狂激進資料參考END「進擊的鼓手」(Whiplash) - 血汗鼓手【影評】沮喪代表你的在乎《Whiplash 進擊的鼓手》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