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音樂史「三大神劇」介紹
音樂史上的「三大神劇」除了課本介紹的韓德爾(George Friedrich Handel, 1685-1759)《彌賽亞》(Messiah)之外,還有海頓(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創世紀》(The Creation)與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 1809-1847)《以利亞》(Elijah) 。
劍橋國王學院合唱團
布蘭登堡合奏團演奏
韓德爾神劇《彌賽亞》
從1750年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過世之後到1800年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第一號交響曲問世的約五十年期間,西洋古典音樂發生了許多變化,而此半世紀也正好是海頓從少壯的18歲到人生最後前9年的時間。
當時,音樂從重視對位的複音音樂演變成主旋律加上合聲的主音音樂,樂曲的類型也由交響曲、奏鳴曲、弦樂四重奏為主的器樂曲,取代了彌撒、神劇、組曲、大協奏曲。音樂發展的中心從教堂轉移到宮廷,音樂的價值從宗教轉移到個人。在這樣激烈鮮明的板塊移動過程中,海頓的音樂扮演了不可取代的角色。
1791年5月海頓在英國西敏寺參加「韓德爾音樂會」,聽到神劇《彌賽亞》的演出大受感動,因此考慮創作神劇《創世紀》。後來在1796年,海頓64歲時,才真正開始創作,1798年4月6日寫下最後一個音符,這也是海頓第一次用德文寫作宗教合唱曲。
據說《創世紀》於1798年4月29日在維也納舒瓦岑堡宮殿首演,樂團編制超過一百八十人,當時的聽眾是一群貴族,演出後受到極為熱烈的迴響,更有眾多無法進入宮殿的群眾圍在宮外聆聽,而這齣海頓晚年淬鍊人生精華於其中的音樂作品,果然成為歷史上最重要的神劇之一。
另外,孟德爾頌作有許多宗教樂曲,他對宗教音樂的興趣,除了表現在1829年發掘演出巴赫的《馬太受難曲》(St. Matthew Passion),象徵他對巴洛克宗教音樂的研究外,神劇《以利亞》是他逝世前一年,以舊約《聖經》中先知以利亞的故事為題材寫成的作品,並成為浪漫派最偉大的宗教音樂之一。
《以利亞》分為二部,第一部描寫西元前9世紀,堅守耶和華信仰的以色列,介入了巴力邪教,招致耶和華憤怒引發了旱荒,預言此事的以利亞,變成民眾憎恨的對象,但後來即在他的力量下帶來恩惠之雨。第二部則是以利亞再度受到迫害,躲到山中,在此遇見了耶和華,最後以利亞將巴力趕出以色列,自己昇天而去。
Marcus Creed指揮
荷蘭廣播合唱團演唱
荷蘭廣播愛樂演奏
孟德爾頌神劇《以利亞》
全曲內容充實,處處充滿精采樂音,例如男高音演唱的〈如果你們衷心尋求我〉(Ye People, Rend Your Hearts),以及女高音演唱的〈以色列人啊,請聽上主的話〉(Hear Ye, Israel!)等最為出名。此外,無伴奏女聲三重唱的天使之歌〈向山舉目〉(Lift Thine Eyes),則充滿無與倫比的美。最後描寫以利亞昇天情景的合唱曲〈這樣,你的光彩流露〉(And Then Shall Your Light Break Forth),除了原有的戲劇氣氛外,也充滿令人感動的高尚宗教情操,可說是一齣將孟德爾頌的樂才,與巴赫以來德國音樂傳統融合開花的作品。
Ethan Bremner
〈如果你們衷心尋求我〉
選自孟德爾頌神劇《以利亞》
Leah Crocetto
〈以色列人啊,請聽上主的話〉
選自孟德爾頌神劇《以利亞》
Brighton Chamber Choir
〈向山舉目〉
選自孟德爾頌神劇《以利亞》
Mormon Tabernacle Choir
〈這樣,你的光彩流露〉
選自孟德爾頌神劇《以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