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搜尋專案、作者
透過關鍵字、作者名稱快速找尋內容。
觀看專案
翻閱簡報可由下方進度欄位的左右鍵調整或是由右側欄位快速瀏覽上下頁面。
想要放大視窗吉寶也提供全螢幕瀏覽喔!
一、東西建築分道揚鑣 漢寶德教授主講 建築是怎樣產生的?上古之時,穴居而野處,那時候,人類在開化前,與動物一樣, 為了安全,為了防風避雨,要找一個洞穴棲身,維持生存基本條件。 所以建築的主要意義是棲身之所,英文稱為Shelter。 如果人類沒有開化,可能到今天仍然是穴居野處的動物。 有了文化,洞穴的意義就改變了。
收藏、儲存、分享專案
收藏喜愛的專案、日後方便再次瀏覽。如果想微調、編輯可「儲存專案」至我的專案。
利用各大社群分享讓專案內容的能見度更加曝光,同時宣傳作者。
五、近代來臨前的東西方世界 漢寶德教授主講 七世紀到十二世紀左右,東方的宋朝,政府怯弱,但是民間工商業蓬勃發展, 知識份子也擺脫了門第的影響,平民可以通過考試制度光宗耀祖。 西方的民族國家在此時逐漸興起,各國的教堂也以市民為中心, 建築技術經幾世紀的發展,哥德式教堂在此時活潑登場。
七、王權鞏固後的世界 漢寶德教授主講 十七世紀以後,中國在腐敗的明代之後, 出現了清代大一統的帝國, 國力強盛,但建築制度規範森嚴刻板。 此時的西方,巴洛克建築發生於羅馬。 拋棄了靜態的理性形式觀, 追求動態的感性的形式與空間。 英、法在此時興起,國勢強盛。 這些國王自義大利請來設計師, 利用當地哥德時代訓練所傳出來的工匠, 磨合為當地的文藝復興風格。 巴洛克時代於是來臨。
二、壯麗的帝國建築 漢寶德教授主講 一個成功的帝國應該是能吸收優秀文化,並把它發揚光大的帝國, 從而為後期文明的發展奠定基礎。 很有趣的是,東、西兩大帝國, 都是在柔性的宗教的力量下瓦解, 而開啟了一種新的世界。
八、現代世界的來臨 漢寶德教授主講 18世紀是歐洲反封建鬥爭最激烈的時期, 最後導致1789年法國大革命, 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迅速發展。 工業革命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 1769年,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 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帶來重大飛躍。 隨後自英格蘭擴散到整個歐洲大陸, 19世紀傳播到北美地區。
六、近世文明的曙光 漢寶德教授主講 「歐洲文藝復興」 是指回到古希臘羅馬時代的美學,回復以人為本的精神, 這時期,詩歌、文學、科學成就斐然。 文學家:但丁、薄伽丘、莎士比亞 畫家:波提切利、達文西、拉斐爾 雕刻家:米開朗基羅 科學家:哥白尼 探險家:哥倫布、麥哲倫。
三、宗教建築形式的開拓 漢寶德教授主講 在基督教傳入羅馬之初,帝國是採取高壓政策,但到公元312年, 君士坦丁頒發了【米蘭諭令】,在羅馬帝國裡正式宣布願意接納基督教; 東漢末年,佛教東來,本身沒有什麼力量,因為北方勢力將佛教帶入, 透過統治階層,強加於中國臣民,逐漸被人民接受。 四世紀到六世紀,宗教的力量深深影響了東西建築的發展。
四、歐洲中古世紀與唐宋 漢寶德教授主講 自羅馬帝國衰亡到基督教文明建基的這段時期, 被一些史家稱為黑暗時代, 但其意義是,在羅馬帝國的後期,國力衰弱, 已無能力壓制周遭蠻族的入侵, 而逐漸使古典文明消失於落後的蠻族之手。 而在此同時,東方的大唐帝國是中國的盛世, 國家富裕,工商發達,貿易及於國際, 在建築上成為韓日等周邊國家的模仿對象。
想像未來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創造它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大小創意-東西建築 十講
(第一堂)
一、東西建築分道揚鑣
漢寶德教授主講
建築是怎樣產生的?上古之時,穴居而野處,那時候,人類在開化前,與動物一樣, 為了安全,為了防風避雨,要找一個洞穴棲身,維持生存基本條件。 所以建築的主要意義是棲身之所,英文稱為Shelter。 如果人類沒有開化,可能到今天仍然是穴居野處的動物。 有了文化,洞穴的意義就改變了。
石文化和土文化, 造成了中西建築, 最大的分野!
「建築」是容納人際文化的容器, 所以是文明曙光中最早的人造物, 不再是洞穴,是用手建造的家。
關於【東西建築十講】
【第一堂】東西建築分道揚鑣5-1 :
建築的起源
由於群居,由於可以通力合作,才能建造人工的洞穴,留下古文明最早的痕跡。 土相對於石材,是很容易操作的。可以以土和水為泥牆,可以直接自泥地割切為磚,也可以如後期的夯土為壁。與石文化比較起來,建屋變得很輕易。這是它的優點。但是不可諱言的,泥土的房屋破壞也很容易,以土木為材料的東方文化中,建築無法持久,當年的盛況無法得見了。
拍攝時間:2012/9/15
地點:天下文化人文空間。
【第一堂】東西建築分道揚鑣5-2:
東方建築與美學
以土木為材料的東方文化中,是無法寄予永恆的紀念價值的。它與衣物一樣只供今生所享用。因此而產生出中國以死後世界為經營生命延續價值,墓葬遂成為重要建築遺存了。 精緻的文化不能發揮在建築上,敬神祭祖的精神就表現在文物上。銅器、漆器與玉器在上千年的歷史中,這三類器物到戰國時期都達到技術與藝術上相當高的水準,為後世所景仰。
【第一堂】東西建築分道揚鑣5-3:
石文化的雕刻之美
在地中海的東岸,有一種非常特殊的美石,就是大理石。這種石材精美者近乎純白,非常細緻,希臘的藝術家一方面雕刻美麗的神像,一方面爲建築雕鑿美麗的柱子。建築因此進入美術的領域。 在希臘文明中,柱子不只是一根柱子,它的神聖的意義是一根美的柱子。所以在古典希臘時期,在雅典的巴特農神廟上,我們看到了西方文明的美感典範。
【第一堂】東西建築分道揚鑣5-4:
西方比例與構圖之美
自西方人看,「比例」是美的根源。他們看人體美,各部份的尺度合宜,常常也表示比例的優美。因為他們發現人體的美落實在幾何上,不能不相信美的神聖性。
【第一堂】東西建築分道揚鑣5-5:
希臘柱式
「美」為神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神廟的柱列上考究美感是最恰當的。 希臘柱式分為:多利克柱式、愛奧尼柱式、科林仙柱式。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