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D基本資料
媒體種類:光碟片
編碼:MPEG2格式
容量:
4.7 GB (單面層)
8.5-8.7 GB (單面雙層)
9.4 GB (雙面單層)
17.08 GB (雙面雙層)
讀取機制:650 nm laser, 10.5 Mbit/s (1×)
寫入機制:10.5 Mbit/s (1×)
標準:
DVD論壇定義的DVD Books 和 DVD+RW 共用標準
開發:
Sony
Panasonic
Samsung
Toshiba Philips
用途:
影片
PS2 Xbox Xbox 360等遊戲機
DVD的定義
數位多功能影音光碟(英語:Digital Versatile Disc;縮寫:DVD),是一種光碟儲存媒體,通常用來播放標準畫質(標準解晰度)的電影,高音質的音樂與大容量儲存資料用途。DVD與CD或Blu-ray Disc(藍光光碟)的外觀極為相似,直徑有80mm、120mm規格等。
DVD的歷史
在1990年代早期,有兩種高容量光碟標準正在研究階段;一個是多媒體光碟(MMCD),支持者是飛利浦和索尼。另一個是超高密度光碟(Super High Density Disc),支持者分別是東芝、時代華納、松下電器、日立、三菱電機、先鋒、湯姆遜和JVC。IBM則出面希望合併兩個標準,以免1980年代VHS和BETAMAX的標準之戰又再出現。後來由於電腦界業者(包括微軟、英特爾等廠商)堅持他們僅支援一種統一的規格,兩大陣營於是將標準合併成為DVD,並於1995年推出 。
DVD原是Digital Video Disc(數位視訊光碟)的首字母縮略字,因初推出時大多廠商只針對視訊方面的宣傳及推出產品,而且當時的電腦產業對高容量的儲存媒體沒有太大需求。後因定位更改,於1995年規格正式確立時,重新定義為Digital Versatile Disc(數位多用途光碟) ,但舊稱的Digital Video Disc也有人繼續沿用。現在一般都只以「DVD」作為其稱呼。
DVD的類別
DVD-ROM:用作儲存電腦資料
DVD-Video:用作儲存影像
DVD-Audio:用作儲存音樂
DVD-R:只可寫入一次燒錄碟片
DVD-RAM:可重覆寫入燒錄碟片
DVD的容量規格
計算DVD的容量時,1GB 代表 1,000,000,000 bytes (10003 bytes),而不是慣用的 1GiB (1,073,741,824 bytes, 10243 bytes),詳見檔案大小轉換。
DVD-5
DVD-5是DVD論壇定義的規格,為標稱容量4.7GB的單面單層DVD片,而燒錄實務上,以簡便方便為記,多半以4480MB省略。
DVD-9
DVD-9的標稱容量為8.5GB的單面雙層DVD片,實際7.92GiB。
DVD-10
DVD-10的標稱容量為9.4GB的雙面單層DVD片,實際8.75GiB。
DVD-14
DVD-14的標稱容量為13.2GB的單面單層+單面雙層DVD片。 相較於其他四種容量的片子,較不廣為人知及運用。
DVD-18
DVD-18的標稱容量為17GB的雙面雙層DVD片,實際15.8GiB。
DVD
圓基片:光碟的基底,通常成分為聚碳酸酯。
紀錄層:有許多等距、平行的鋸齒狀凹槽,用來儲存資料。
反射層:將雷射光反射回去讀寫頭,以讀取資料。
保護層:保護最重要的兩層(紀錄層、反射層)
印刷層:用來標示光碟儲存的資料,亦用於美化之
DVD的結構
圓基片:光碟的基底,通常成分為聚碳酸酯。
紀錄層:有許多等距、平行的鋸齒狀凹槽,用來儲存資料。
反射層:將雷射光反射回去讀寫頭,以讀取資料。
保護層:保護最重要的兩層(紀錄層、反射層)
印刷層:用來標示光碟儲存的資料,亦用於美化之
DVD製造流程
完整的DVD光碟製作流程為母片刻版、壓片射出、印刷包裝。 在母片刻版這個階段,首先從客戶端取得母帶,經過過帶系統,轉換為刻版機讀得懂的資訊,經過層層手續的製成品即為母片,供給射出端當作模具,射出完畢時就是我們一般所看到的光碟片,不過還必須經過印刷,才是最終的完成品。
藍光光碟
所謂藍光光碟,即我們一般所稱的「Blue-ray disc」,是DVD之後的下一代光碟格式之一,一般會在光碟片上印製logo以供消費者辨識。為了因應其高影音、高畫質的內容,藍光光碟的容量為一般光碟片的5倍,有25GB,畫質也較DVD細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