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科技執行長 PAUL SHIH
目前就任Fable寓意科技的執行長,也是數家國內外公司的技術顧問,從大學三年級個人接案開始到出來創業, 12個年頭過去了, 始終認為唯有不斷調整個人定位才能走的長遠,尤其在資訊產業替代率高之下更需要這種思維。因此由Paul 帶領的團隊,每位PM不只是把產品做到最好而已更要具備Product Consult 能力,讓合作廠商在0到100的路上,每個階段能被不斷激勵、創造出新價值。
JIBAO: PM (Product Manager) 是確保產品可以如期根據廠商的要求生產出來, 講究技術方向的確認與如何執行。那麼你說的Product consult是否就是在每個環節也把該如何行銷、營運,依據市場反應給予廠商好的建議與定位調整?
PAUL: 某程度上,是的。我發現許多客戶不論公司大小都有同樣盲點,想做產品,有想法但沒有Product strategy導致執行中繞了許多不必要的圈, 甚至公司線上到線下有很好的資源都不懂的整合。這些內部資源就足以開創另一條商機了,但我想只要待在裡面一旦時間久了任誰都會變得無感。 這時有外包團隊的介入是好的,更能看出端倪幫助整個團隊Reset。 所以, 如果PM只是幫客戶做好他們的需求,那麼只會輪為「做工」, 有product consult就更加具備Business strategy部分,協助客戶規劃更長遠的目標然後檢視每階段成效。 很多企業不缺工人去做, 最難的就是動腦的部分了。
JIBAO:做為執行長由你鞭策整個團隊,那麼你個人呢, 有什麼學習對象?
PAUL: 我覺的擁有Mentor是很重要, 在有任何不確定時給予相當建議,不是說對方能力要比你強就好,跟你理念相通能溝通反而較重要。 我個人就有3個Mentor, 一位在紐約詢問Sales相關、一位是我們的股東、另一位是香港那邊的大老闆,有20幾年創業經驗。他們給予我的建議不一定是跟business有關,像是易經、人生觀我們都會交流。
現在創業圈越來越年輕, 很多大學剛畢業的就想跳入, 但還沒在產業累積經驗,做事態度或看事情的角度偏差值很高更容易出錯,所以我建議是先去看看外面看看比較好。 但如果一心就是要創業, 那麼你就更需要有業界的 mentor, 幫你把關那把尺。
JIBAO: 那麼創業之初的契機是?
PAUL: 哈, 算是被公司開除嗎?
其實大三就以個人名義開始接案,那時發覺怎麼接觸到的老闆各個都是業務出身,所以畢業後雖然有拿到許多資訊科技公司的Offer, 薪資也高,我還是跑去做業務看看, 從30K起跳。第一份工作是會計系統相關,屬於公部門單位,寫招標書等,老實說相當無聊。公司前輩們都是30世代的,在他們眼裡就是22歲剛畢業的小毛頭, 所以後來做快一年就離開了。
第二份工作在朋友開的網頁設計公司,是業務兼PM,印象最深刻是看到軟體產業的嚴重削價競爭。 那時候網頁都是偏向建立官方網站,很少像現在都是系統建構,規模龐大。做網頁到後來比的根本就不是你的服務, 因為較基本, 客戶考量的都是價錢。所以現在建立網頁都變成免費的。
來到第三份工作, 也就是真正創業的開始。離開網頁公司後,我跟另外朋友接了物聯網(IOT)案子, 變成我們創業的項目。但好景不常,準備增資時,那時候的founder 說不要被稀釋股權, 我就被趕出來了也才會有今日的FABLE.
JIBAO: 談談創業的困難
PAUL: 什麼大大小小的事都遇過,有投資人中間撤資的導致收不到款項,也有做產品一半公司方向改變。
10年的創業時間過去,不敢說自己達成了什麼,只是取得遊戲規則的入場卷而已。拿定價來說他沒有一個所謂正規價格,各自喊價,造成一種不可取的亂象。 從大三接案開始就默默跟自己說一定要把這種亂象導正, 所以到今天在面對客戶談價格時我會說在前頭, 「你要找專業的就來找我, 要砍價格的麻煩找其他人」。 真的很可惜,如果產業執著於價格CP值而忽略對應的品質,那麼台灣就只會越來越無法跟國際接軌, 然後人才外移。
JIBAO: 建議年輕人的學習方式
PAUL: 不斷嘗試。
尤其你還是很年輕的時候, 根本是一張白紙,沒有鮮明的角色,容易踩線、狀況多。但so what, 人都是不斷嘗試,在錯誤中學習。 在高中有次我們做英文電影報告, 我選的題目是 Coach Carter有關籃球,真人真事改編,那時也沒想太多覺得有沒有可能寫封信給當事人做線上訪談,email寄出了但沒有下文。 說真的他不回你是正常的,但我要強調的是「世界很大不是碰不到的」 起碼你有這個想法而實際落實,就算沒有下文也不會有損失,頂多損失一點時間。
不要沒有問就覺得這件事很難發生, 要做了再說。
你必須學會自我做決定。
我覺的台灣年輕一輩在做決定都會變得顧前顧後, 因爲認為做決定是很重要的事所以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導致反而什麼都不敢踏出。其實小心求證過再做決定,跟一開始依直覺提出的決定,兩者中間的結果差異不大。所以既然如此就做了再說吧, 當讓不是叫你想都不想就去做。 Most important is you have to try。
人生每一件事情不見得都要那麼慎重考慮後才能去嘗試,踏出去比較重要。人生路很長一直需要去做決定, 1年3個, 每3-5年來個大決定。 把他當個人目標, 大三時就有在想接下來10年要做什麼, 一定要想, 要規劃。
了解自己為什麼想做這件事。
大多人的思維會是 「你會做什麼事情你才去做什麼」, 譬如, 我是資管畢業的所以我去投工程師是合理的, 所以很多年輕人會問我,「我適不適合走PM, 我未來應該找什麼工作」,反過來我會問, 你想做PM, 為什麼想。 很多人會說「我程式沒那麼在行, 所以我轉做PM」, 這樣邏輯是不合理的。你只是得到一個解答, 而不是去思考人生的確定性。
As consultant , 我到底適不適合我不知道的, 也不確定我會不會什麼, 我只相信我想解決的問題, 當你層級越走越高, 很多事是沒有答案或蛛絲馬跡可循的。 所以到後來比的就是正槍實彈, 比的誰走的比較深比較久。 年輕人更要去思考到底我想走多遠多深,自己想看看。
JIBAO:今年給自己的目標?
PAUL: 其一就是建立好Product Consult 部門。 其二是幫外包的工程師凝定規範,減少彼此之間合作的Gap。 在量小時,譬如10人團隊,大家就是討論講一講有共識就做了,但一旦配合的外包團隊達到50-100人之間 (公司去年已經破100人以上並持續增加)。 量體之上時要用同怎樣的遊戲規則在玩的時候就相對複雜。如何定價, 理由依據是什麼,值得討論。
也有人跟我說你就做CEO就好了, 讓下面的人來做事, 或不用急著去執行你現在規劃, 可以重長計議。 但我覺得因為我現在已看到問題, 就想開始解決。 因為對我來說是重要的事。公司的方向這麼走是否對, 我不知道 But I must 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