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搜尋專案、作者
透過關鍵字、作者名稱快速找尋內容。
介紹馬友友的「絲路之旅」音樂計畫,以及采風樂坊為傳統國樂另闢蹊徑的過程。
介紹中東地區音樂特色與傳統樂器。
花藝可溯及到二千多年前的漢代,那時候的人已經懂得使用圓形的陶盆來象徵廣大的池塘或湖泊。六朝時候,花藝便與佛教之「以水養 花供佛」的習尚結合一起。中國插花特重花材與花器之比例,國人素將花器視為大地,作品以厚實、古典見稱。日本插花早期是貴族和僧侶才能插作的,一般百姓是沒機會的, 後來才漸漸流行到各階層,反映在日本,人的原始信仰中對大自然敬畏與喜愛。
茶道之旅/茶庭之旅:談談建仁寺與東陽坊
伊東豊雄(1941年6月1日-)是一位日本當代建築師,以概念性建築著稱,尋求所創作出來的建築物能同時表達現實與虛幻的世界。他曾獲得日本建築學會獎、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金獅獎與普利茲克獎。出生於朝鮮日治時期的京城府。
介紹美國藝術四大獎之一:戲劇界東尼獎的設獎歷史、獎項、頒獎典禮特色等。
介紹泰國、越南、寮國、緬甸、印尼的傳統音樂與樂器特色。
職業學校/音樂/第14課/音樂新視野/西風東漸—國樂與西樂相遇的新格局
阿根廷著名足球員、五屆世界足球先生獲獎者,梅西雖然身材條件不若其他明星球員,但他仍憑藉天分與不懈的努力在球壇闖出一片天。
普通高中/音樂(一)/第12課/音樂新視野/西風東漸—國樂與西樂相遇的新格局
職業學校/美術 資源版/第二章 緣起不滅—臺灣美術的發展/三、東洋繪畫與西方繪畫的影響
五、近代來臨前的東西方世界 漢寶德教授主講 七世紀到十二世紀左右,東方的宋朝,政府怯弱,但是民間工商業蓬勃發展, 知識份子也擺脫了門第的影響,平民可以通過考試制度光宗耀祖。 西方的民族國家在此時逐漸興起,各國的教堂也以市民為中心, 建築技術經幾世紀的發展,哥德式教堂在此時活潑登場。
七、王權鞏固後的世界 漢寶德教授主講 十七世紀以後,中國在腐敗的明代之後, 出現了清代大一統的帝國, 國力強盛,但建築制度規範森嚴刻板。 此時的西方,巴洛克建築發生於羅馬。 拋棄了靜態的理性形式觀, 追求動態的感性的形式與空間。 英、法在此時興起,國勢強盛。 這些國王自義大利請來設計師, 利用當地哥德時代訓練所傳出來的工匠, 磨合為當地的文藝復興風格。 巴洛克時代於是來臨。
東市場大約在1935年(昭和10年)間興起,最初只是竹管棚架搭建市集。後來利用1953年建造西螺大橋時的剩餘木料改為現今形式,鋼筋混凝土結構部份則是1965年才完成。 透過修復整備環境、低度再利用與引進優質文化產業等方式進行活化再利用,原廣場空間規劃為民眾休憩、小型戶外展演的文化場所,販賣區則是西螺地區特產的文化新市集
二、壯麗的帝國建築 漢寶德教授主講 一個成功的帝國應該是能吸收優秀文化,並把它發揚光大的帝國, 從而為後期文明的發展奠定基礎。 很有趣的是,東、西兩大帝國, 都是在柔性的宗教的力量下瓦解, 而開啟了一種新的世界。
八、現代世界的來臨 漢寶德教授主講 18世紀是歐洲反封建鬥爭最激烈的時期, 最後導致1789年法國大革命, 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迅速發展。 工業革命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 1769年,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 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帶來重大飛躍。 隨後自英格蘭擴散到整個歐洲大陸, 19世紀傳播到北美地區。
六、近世文明的曙光 漢寶德教授主講 「歐洲文藝復興」 是指回到古希臘羅馬時代的美學,回復以人為本的精神, 這時期,詩歌、文學、科學成就斐然。 文學家:但丁、薄伽丘、莎士比亞 畫家:波提切利、達文西、拉斐爾 雕刻家:米開朗基羅 科學家:哥白尼 探險家:哥倫布、麥哲倫。
十、當代與未來 漢寶德教授主講 上世紀九O年代以後,影響於建築者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社會主義的消失」。 在資本主義國家,勞工階級逐漸得到公平合理的待遇, 領導國際共產主義的蘇俄先行瓦解, 使民主政治與市場經濟逐漸成為全世界接受的制度, 建築因而回到民間。 其次是「高科技的快速發展」。 電腦成為普遍的工具,知識隨手可得。 建築的作業方式與思考方式都已改變。
一、東西建築分道揚鑣 漢寶德教授主講 建築是怎樣產生的?上古之時,穴居而野處,那時候,人類在開化前,與動物一樣, 為了安全,為了防風避雨,要找一個洞穴棲身,維持生存基本條件。 所以建築的主要意義是棲身之所,英文稱為Shelter。 如果人類沒有開化,可能到今天仍然是穴居野處的動物。 有了文化,洞穴的意義就改變了。
法國作曲家。
三、宗教建築形式的開拓 漢寶德教授主講 在基督教傳入羅馬之初,帝國是採取高壓政策,但到公元312年, 君士坦丁頒發了【米蘭諭令】,在羅馬帝國裡正式宣布願意接納基督教; 東漢末年,佛教東來,本身沒有什麼力量,因為北方勢力將佛教帶入, 透過統治階層,強加於中國臣民,逐漸被人民接受。 四世紀到六世紀,宗教的力量深深影響了東西建築的發展。
四、歐洲中古世紀與唐宋 漢寶德教授主講 自羅馬帝國衰亡到基督教文明建基的這段時期, 被一些史家稱為黑暗時代, 但其意義是,在羅馬帝國的後期,國力衰弱, 已無能力壓制周遭蠻族的入侵, 而逐漸使古典文明消失於落後的蠻族之手。 而在此同時,東方的大唐帝國是中國的盛世, 國家富裕,工商發達,貿易及於國際, 在建築上成為韓日等周邊國家的模仿對象。
九、鄉愁的後現代 漢寶德教授主講 二十世紀初,在知識界理性的主導下, 工業化帶來的社會問題與生產工具的革新, 形成現代主義建築的機械美學, 與社會關懷的內涵。 接著來臨的兩次世界大戰, 獨裁國家的主政者, 為了權力與國族的象徵, 在建築上要求高度紀念性的外觀,傾向於傳統的學院派, 使現代建築成為自由與民主的象徵,逐漸被開明派所接受。 但是大戰過去後,理性的建築失去了必要性, 感性的要素逐漸出現了。 第九講下一講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