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義藝術之定義
Definition of Feminism Art
二十世紀60年代中期在西方藝術界出現的藝術潮流。藝術家們以女權主義的方式,喚醒女性的自我意識。
※其著重點有三:
1. 描述男女不平等現象,或女性的處境。
2.以女性的觀點闡述其思想。
3.提出改善之道,含對人性與社會的期許
根植於西方1960年的婦女解放運動,女性自覺意識提高,使建立以女性為中心的思考方式。1970年代受反越戰運動的支援,開始有組織的推動女性主義藝術作品,抗議不平等待遇、積極爭取權利。
美國的女性藝術史學者Linda Nochlin於1971年率先發難質問: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性藝術家?開創以女性主義觀點研究藝術史的先例,本身各種社會身分——女性、猶太人、學者、藝術史學者、母親、職業婦女、中產階級等 ——所帶來的精神與心智層面上的經驗,這些身分包含了以種族、性別、職業、經濟等作為區分的標誌,是社會價值結構所提供她這名「女性」的經驗。
作品表現方式多元、無固定的形式風格(各主義自成不同流派),借助各種媒介和形式來陳述對自己生理、心理、身份、社會地位等等問題的探討。
1.一開始表現的內含通常充滿銳利與敵對的氛圍,表達許多女性長久累積的憤怒心情。
2.新生代的女性藝術家著力在女性所獨有的溫暖、愛以及繽紛的色彩表現。
代表藝術家與作品(一)
Artist and work of Feminism Art I
30~40年代
芙烈達·卡蘿(西班牙語:Frida Kahlo,1907-1954),墨西哥女畫家,以自畫像著名。破碎的自我構成她藝術中的最大力量,身體上的致命大傷與心靈上的致命大傷,卻是她獨樹一格的創作養份,她以自畫像來療癒自己、重構自我。當我們凝視著卡蘿的自畫像,彷彿在凝視著一個女人一瓣瓣的將內心用畫筆剝開,從中看到了一種獨屬於女人,最原始的表現力。
因為一場嚴重車禍,導致她的脊椎和骨盆都十分脆弱,仍決定生下孩子,但懷孕後的不適與舊疾復發,心中的恐懼與不安,終究導致流產。彷彿像是要彌補內心的失落。這幅作品一九三六年在紐約展示時,引來很大的視覺衝擊,許多人驚訝於怎麼會有人將流產的景象如此直接描繪,但正因為這大膽的表現,卡蘿打破了傳統美學上對女體類似維納斯般的膜拜,真正刻劃出女人真實生命的美與醜,還原出女性生命的力道。
代表藝術家與作品(二)
Artist and work of Feminism Art II
70年代
茱蒂‧芝加哥(Judy Chicago)從年輕時就明確的要成為女藝術家和發展女性主義危基礎的藝術教育的意識。身為一個女性藝術家奮鬥經歷和藝術創作,都是1970年代美國女性主義的典型範例。倡導的「回歸自己的感受,面對自己的生活經驗,使用自己熟悉的材料。」這些作品涉及女性的身體、生理、婚姻、家庭、社會角色、生活狀況等許多問題。
《晚宴》使用了多重的「女性」相關元素,由三十九個餐桌組合的龐大的晚宴場景,使用了「三角形」這個女性生殖器官的象徵符號:39個參桌上分別是西方歷史上39個女性的座位,中央的地板書寫著999個女性的名字;桌上的煮菜盤盛滿著不是我們習慣看到的佳餚美食,而是燦爛的女性生殖器的裝飾性圖案和雕塑;以及大量的被西方藝術史貶低為低及的、女性化的藝術方式,如彩繪瓷陶、刺繡、裝飾性圖案的使用.......,<晚宴>彷彿是象徵性的上演著西方文明史中女性歷史的一幕。
代表藝術家與作品(三)
Artist and work of Feminism Art III
80年代
一九八五年,一群由女性藝術家和藝術工作者組成了「游擊隊女孩」(Guerrilla Girls),因其發音相似於大猩猩(gorilla),因此這個團體出現時,總在頭上戴著大猩猩的面具。她們沒有固定的成員,但每一位參與此團體的人(包括男性)都有著對女性藝術與美學的相當信仰。她(他)們如游擊隊般出現在藝術的各個領域裡,以尖酸諷刺但幽默的方式檢視著藝術界對於女性的不平待遇,亦因此平反了不少藝術界對於女性的封殺。
「游擊隊女孩」首次示威在1985年,指出紐約現代主義美術館展覽中參展的169位藝術家中,只有13位女性藝術家,充分說明兩性不平等的關係。「游擊隊女孩」製作的著名海報,將安格爾作品《土耳其宮女》頭部換上大猩猩頭像,並質問「女性一定要裸體才能進入大都會博物館嗎?」。海報右下方,印有「在現代藝術領域只有不到5%的藝術家是女性,但是卻有85%的裸體是女性的」。她們的攻擊策略,使得她們的作品具有說服力。
代表藝術家與作品(四)
Artist and work of Feminism Art IV
90年代
作品:母親
布爾喬亞刻意將蜘蛛的尺寸放大到足以駭人的地步,隱含著她要母親更堅強,更強悍去防衛自己的利益的意義。
維吉尼亞˙吳爾芙
(Virginia Woolf,1882年-1941年)是一位英國女作家,被譽為二十世紀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的先鋒。多在文章中展現女性主權主義、突顯女性並非男性附屬地位的概念,為後世作家援引女性觀點的經典代表。Micheal Cunningham改編吳爾芙著作的現代小說獲得了普立茲小說獎,
Thea Bregazzi及Justin Thornton兩位服裝設計師便宣告他們在2012年Preen的春夏女裝設計,靈感來源便是來自於吳爾芙的堅硬性格,將其精神穿越時空、賦予現代摩登的形象,透過其色調與質感的選擇、並搭配都會女性的剪裁輪廓,表現出吳爾芙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