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一 表面織構參數代號
在表面織構符號上用到的表面織構參數共分三大類:(1)輪廓參數;(2)圖形參數;(3)相關於材料比曲線之參數。
1. 輪廓參數(ISO 4287)
附表1-1、附表1-2、附表1-3中列出輪廓各種表面織構參數之代號。依據高斯(Gaussian)濾波器來定義,有三種表面輪廓(R、W、P 輪廓)。
2. 圖形參數(ISO 12085)
附表1-4、附表1-5中列出圖形方面各種表面織構參數代號。只有粗糙度圖形參數和波紋圖形參數兩種。
3. 相關於材料比曲線之參數(ISO 13565-2及ISO 13565-3)
以材料比曲線相關聯有二種不同之參數系統:
(1) 以線性材料比曲線為基礎之參數:附表1-6及附表1-7中列出線性材料比曲線方面各種表面織構參數之代號。只有粗糙度輪廓一種,但有兩種不同的濾波方法。
(2) 以機率材料比曲線為基礎之參數:附表1-8及附表1-9中列出機率材料比曲線方面各種表面織構參數之代號。有粗糙度輪廓和結構輪廓兩種。
附錄五 表面織構符號的比例和尺度
1. 比例
依據附圖5-1~附圖5-3畫出基本符號和附加部分。附圖5-2中(c)~(g)符號的形狀與CNS3中之直式大寫字母相同。尺度參照附表5-1。附圖5-1中的(b)符號水平線的長度,依水平線上方之加註事項的長短調整。
附圖5-3
附圖5-3中之“a”、“b”、“c”、“d”和
“e”區域所寫之字高等於h。
2. 尺度
符號及其加註項目的尺度如附表5-1中之規定。
附錄九 圖形(Motif)參數(ISO 12085)
圖形(Motif):不一定相鄰的兩個輪廓的單峰最高點之間的結構輪廓部分。如附圖9-1之放大圖形。
1. 粗糙度圖形參數(R 輪廓),參數有R、Rx、AR
用有限界值A的完整規範操作收集提取的圖形,如附圖9-1。依照此定義,一個粗糙度圖形的長度ARi應小於或等於A。也就是R輪廓的傳輸波域範圍在(λs-A)之間。而其評估長度(ln)則依傳輸波域偶對而決定,如附表9-1。限界值規則只有16%規則。
2. 波紋圖形參數(W 輪廓)參數有W、Wx、Aw、Wte(總深度)
用有限界值B 的完整規範操作收集從上包絡線提取的圖形,如附圖9-2。依照此定義,一個波紋度圖形的長度Awi 應小於或等於B。也就是W 輪廓的傳輸波域範圍在(A-B)之間。而其評估長度(ln)則依附表9-2的傳輸波域偶對而決定,限界值規則只有16%規則。
附錄十 機件之邊緣形態及其符號表示法
機件之邊緣是指兩面之交線,邊緣有外邊緣和內邊緣之分。外邊緣有讓切、銳邊、毛頭三種狀況,如附圖10-1(a)所示;內邊緣有讓切、銳邊、避尖三種狀況,如附圖10-1(b)所示。
1. 用語釋義
(1) 毛頭:是指外邊緣由其理想幾何形態向外之粗糙凸起,此種凸起是由於機製或其他成型方法所殘留,如附圖10-2所示。
(2) 銳邊:機件之外邊緣或內邊緣與其理想幾何形態幾乎無任何偏差。
(3) 讓切:外邊緣或內邊緣由其理想幾何形態向內之偏差,如附圖10-3所示。
(4) 避尖:內邊緣由其理想幾何形態向外之偏差,如附圖10-4所示。
2. 邊緣符號表示法
(1) 基本符號:基本符號是用以指出邊緣之所在,並界定各加註事項之位置。其形狀如同一般之指線,並在指線之水平線上方加一成直角之二直線,如附圖10-5(a)所示,此二直線之長為標註尺度數字字高的1.5倍,粗細與標註尺度數字同。在基本符號加註事項之書寫位置,如附圖10-5(b)所示。
(2) 邊緣形態與其尺度之表示法
(a) 邊緣形態標註在基本符號中(1)的位置:“+”號代表邊緣可凸出理想幾何形態,例如:外邊緣之毛頭,內邊緣之避尖,如附圖10-6(a)所示。“-”號代表邊緣可由理想幾何形態內凹,例如內、外邊緣之讓切,如附圖10-6(b)所示。在“+”或“-”之後寫出偏離理想幾何形態之尺度,如附圖10-6(c)。尺度如有上下之限界,則最大限界寫在最小限界之上方,如附圖10-6(d)所示。
(b) 邊緣形態標註在基本符號中(2)的位置:表示邊緣形態在垂直方向之毛頭(避尖)或讓切及其尺度,如附圖10-7所示。
附圖10-7 邊緣形態標註在基本符號(2)的位置
(c) 邊緣形態標註在基本符號中(3)的位置:表示邊緣形態在水平方向之毛頭(避尖)或讓切及其尺度,如附圖10-8所示。
附圖10-8 邊緣形態標註在基本符號(3)的位置
3. 邊緣符號在視圖上標註方法
(1) 符號所指位置之意義
(a) 直線邊緣:指線指在直線邊緣之端視圖上,如附圖10-9所示。
(b) 圓形邊緣:指線必須指在圓形孔口或孔底之非圓形視圖的一端,如附圖10-9之右側剖視圖上。
附圖10-9 直線與圓形邊緣之表示法
(c) 前後面之邊緣:單視圖時,指線直接指在邊緣上,表示該物體前後兩面之邊緣狀況相同,如附圖10-10所示。
(d) 邊緣之全周:在指線之傾斜線與水平線交點上,畫一直徑約3mm之小圓,如附圖10-10所示。
附圖10-10 前後邊緣及全周邊緣之表示法
(e) 部分之邊緣:在距離邊緣約1mm處,用粗鏈線平行畫出所指之部分邊緣,指線指在粗鏈線上,並標出應有之尺度,如附圖10-11所示。
附圖10-11 部分邊緣之表示法
(2) 公用之邊緣符號標註法
(a) 各部位邊緣之符號完全相同者:
若同一機件上各部位之邊緣符號完全相同(指內、外邊緣),則將其邊緣符號註記在視圖外,或標題欄附近,如附圖10-12(a)所示。
若各部位邊緣符號僅外邊緣完全相同時,則註記成如附圖10-12(b)所示。
若各部位邊緣符號僅內邊緣完全相同時,則註記成如附圖10-12(c)所示。
(b) 各部位邊緣之符號大都完全相同,但有少數例外者。
若各部位邊緣之符號大都完全相同,則在公用之邊緣符號旁括號內填入少數例外之邊緣符號,並將少數例外之邊緣符號標註在視圖上,如附圖10-13所示。
若少數例外之邊緣符號,有多種不同的狀況,則括號內之邊緣符號可簡化成如附圖10-14所示。
附錄十一 表面粗糙度對零件功能的影響以及參數的應用
對於零件表面,一般選用振幅參數如Ra、Rz 控制表面粗糙度已能滿足功能要求,但對某些關鍵零件有更多的功能要求時。例如:塗層(披覆)性能抗振性、抗腐蝕性、減少流體流動摩擦阻力(如導軌、法蘭)等要附加選用間隔參數或混合參數,如用Rsm 來控制表面微觀不平度橫向間距的細密度。對耐磨性,接觸剛性要求高的零件(如軸承座、軸承、量具等)要附加選用曲線與相關參數,例如:輪廓材料比(Rmr(c)),相對材料比(Rmr),以控制加工表面的耐磨特性和承載能力。
表面粗糙度對零件功能的主要影響及相對應的參考參數應用如下:
1. 對配合性能的影響
會影響配合性能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對間隙配合,由於初期磨損,峰頂會很快磨損,使用間隙加大。對於過渡,過盈配合時,也會擠平波峰,減少實際有效過盈量,尤其對小尺寸配合影響更為顯著。相對應的參考粗糙度參數:Ra、Rp、Rz。
2. 對耐磨性能的影響
加工後的零件表面,由於存在峰谷,使接觸表面祇是一些波峰接觸,因而減少了實際接觸面積,使得壓力強度增大,磨損加劇。相對應的參考粗糙度參數Rmr、Rsk、Rvk、R△q。
3. 對接觸剛性的影響
兩表面接觸時,因單位面積壓應力增大,亦即集中應力增加,受外力時,材料造成撓度變形,而使波峰接觸面積不足。相對應的參考粗糙度參數:Rz、Rmr(c)、Rpk。
4. 對疲勞強度的影響
零件表面越粗糙,對應力集中越敏感,而導致零件疲勞損壞。因此承受循環負荷的表面易引起應力集中。表面粗糙度對疲勞強度的影響程度隨材料不同而異,對鑄鐵件的影響不甚明顯,對於鋼件則強度越高影響越大。相對應的參考粗糙度參數:Rz、Rv、Rvk。
5. 對密封性(氣密度)的影響
對於無相對運動的密封表面,微觀不平度的波谷過深,則受預壓後的密封材料不能完全填滿而留有縫隙,造成洩漏,表面越粗糙,洩漏越嚴重。對於有相對運動的密封表面,其微觀不平度一般為4~5μm,用以儲含潤滑油較為有利,如表面太光滑,不利於儲存潤滑油,反而會引起摩擦磨損。此外,密封性的好壞也和加工紋理方向有關。相對應的參考粗糙度參數:Rp、Rpk。
6. 對抗腐蝕性的影響
零件表面粗糙則表面上的腐蝕性氣體或液體易於積聚,會沿零件表面層滲透,加劇腐蝕。因此,在有腐蝕性氧體或液體條件下工作的零件表面的粗糙度值要小。相對應的參考粗糙度參數:Ra、Rv、Mr2。
7. 對流體流動阻力的影響
流體在管道中流動時,會受到阻力,當管道內發生擾流時,摩擦阻力就大。摩擦阻力和微觀不平度的波谷深度有關,也和微觀不平度輪廓形狀有關,特別是和微觀不平度峰谷側面的區域斜率有關。相對應的參考粗糙度參數:Rz、Ra、R△q。
8. 對金屬表面披覆(塗層)的影響
粗糙的表面能吸收噴塗金屬層冷卻時產生的拉伸應力,故不易產生裂紋,會使物件表面產生光澤所表現的高級質戚。所以在噴塗金屬前須使其表面有一定的粗糙度。相對應的參考粗糙度參數:Rp、Rc、Rku、R△q。
9. 對表面電流的影響
當高頻電流在導體表面流通時,電流聚集在導體表面1μm深的薄層中,由於表面粗糙度的影響,表面電阻的實際值會超過理論值,所以會有產生遲滯現象或產生傳熱抑制現象。相對應的參考粗糙度參數:Ra、Rz、Rmr。
10. 對振動和噪音的影響
機械設備的運動對表面粗糙不平,運轉時會產生振動和噪音。尤其高速運轉的滾動軸承、齒輪、曲軸、凸輪軸等零件,這類現象更為明顯。所以這類零件的參數值要小,才會平穩靜音。相對應的參考粗糙度參數:Ra、Rz、Rsk、Rm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