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羅諾斯弦樂四重奏《太陽光輪》首演前的宣傳廣告與演出片段
《太陽光輪》的起源
2000年美國太空總署委請克羅諾斯弦樂四重奏,以太空聲音發展成一部完整的音樂作品,克羅諾斯邀請極簡音樂大師泰瑞.萊利(Terry Riley, 1935-)譜曲、流行天團U2的御用舞臺設計大師威利.威廉斯(Willie Williams, 1959-)擔任影像設計,歷時一年完成這部全長約90分鐘、共10個樂章的作品。
《太陽光輪》的特色
這部作品主要是關於人類從地球向外太空探索,渴望瞭解太陽系週遭的環境,聆聽音樂的過程彷彿人類向外探索的歷程,為視覺與聽覺的感官之旅。
作曲家萊利將樂曲的10個樂章稱為10個音樂場景,有各自不同的音樂氛圍,現場的弦樂演奏與收集的太空聲音兩者交錯、互相對話,弦樂四重奏的部分像是在太空旅行,象徵太空船航海家號與伽利略號航行過太陽系的氛圍。
CD封面照片
音樂創作素材
《太陽光輪》的音樂素材包含太空聲音與作曲家萊利的創作,其中太空聲音來自美國太空總署古奈特博士(Dr. Gurnett),架設在地球軌道與太空船上的電漿波接收器所蒐集而來的。
這些聲音令克羅諾斯四重奏的小提琴家哈林頓(David Harrington)與作曲家萊利非常震驚。
哈林頓:「那有點像來自渾沌世界的節奏,又像源自於心靈的律動,更像是甲蟲在你耳邊鳴叫的聲音。 」
萊利:「這些聲音令我的腦海充滿木星、天王星的畫面,感覺自己在太空中前進,彷彿可以感受太空船航海家號與伽利略號航行太陽系,形成一道夢想的光輪。 」
萊利 的極簡音樂
萊利為美國極簡主義音樂作曲家,他是極簡主義的先驅者之一,作品常採用大量重複的簡單音型,同時也運用磁帶。
極簡音樂最大特色在於重複使用相同主題片段、緩慢或不加以改變來呈現和諧的整體。
何謂極簡主義?
「極簡主義」(Minimalism)也可稱為極微主義、極微音樂、低限主義、素樂等。緣起於60年代紐約的藝術運動,重點在於強調理性、直線、幾何、對比等形式;這些極簡的藝術概念後來在繪畫、文學、建築、音樂等方面都產生了相當程度的影響,進而衍生出近代許多重要的藝術派別。
極簡主義某個程度上與東方禪學的意味不謀而合,所以後來在東方也產生很高的接受度。像是在臺灣具有相當知名度的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Tadao Ando,1941-)的作品就是具體例子。
建築現代主義大師密斯(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的名言「簡約即是豐富」(Less is More),也替極簡主義下了良好註解。
萊利著名的極簡音樂作品為〈In C 〉 ,此曲並非寫定的樂曲而是幾個分散的樂段,由演奏者自行連接來演奏,然後隨意停止。極簡音樂經常被用於電影之配樂和其他媒體,藉以提供環境的或心情的烘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