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appella
是什麼?
A cappella為義大利語,直譯為英語是in chapel,意思是「在聖堂」。之後把它形容詞化、名詞化,用來特指教堂音樂的一種樣式。音譯為 「阿卡貝拉」。
Web:《無伴奏合唱》維基百科
定義
阿卡貝拉的意義可定義為:「僅運用人聲所創造出來的音樂」
“music created with nothing more than the human voice ”
廣義的「人聲」則可定義為「人類身體所能創造出來的聲音」。
即一種不依賴樂器的人聲音樂。
來源
在音樂史、古樂中,原為歐洲教堂音樂的一種樣式,與伴奏的有無並無關係。然而十六世紀時,文藝復興時期的複音音樂 再興,加之人們經常誤以為樂曲中的聲樂部分不需要樂器同時演奏,該詞的意涵遂逐漸演變為專指無伴奏的人聲音樂 。
複音音樂從西元九世紀開始發展,在文藝復興時期達到了全盛的狀態。與過去的單音音樂相較,複音手法使得音樂的表現力變得更加豐富而多彩。
Web:中世紀與複音音樂
帕勒斯特里那
教堂音樂的簡樸化
文藝復興音樂中,音樂家以教堂為舞台,創作複雜豪華的樂曲,導致最後喧賓奪主,搞不清到底是宗教儀式還是音樂會,且重要的歌詞難聽懂。教廷針對這種情況,在教會改革中,倡導教堂音樂的簡樸化,於是無伴奏合唱 形式孕育而生。
代表作曲家: 帕勒斯特里那 (Giovan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1525-1594)
作曲家們在中世紀、文藝復興時代和對位法的聲部疊加使無伴奏的合唱逐漸成形(複音音樂 )。
巴洛克時代、古典主義時代,隨著和聲法逐漸確立,形成女高音 、女低音 、男高音 和男低音 四聲部合唱的作曲方法,無伴奏合唱於是擁有了「橫向的流動」和「縱向的和諧」。
Web:《複音音樂》維基百科
特色
有別於文藝復興時期的交響樂以及巴洛克時期的協奏風格,層次感極強。
常見的音樂風格為
15和16世紀的教堂音樂
亦有利用這種形式來重新編排流行音樂
Web:教堂音樂
其特徵為
全曲,或一部分為復調
較樸實,歌詞容易聽懂
有多重分組,無伴奏,或者加以哼唱歌曲旋律的簡單伴奏
廣義上,滿足上述條件1和3,或者單純的條件3就可以指教堂音樂 ,所以作為曲式,a cappella並不一定是「無伴奏」。
在古典音樂中
教堂音樂中自古就有無伴奏合唱,格雷果聖詠(Gregorian Chant,宗教音樂的代表)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浸信會、基督教會等各個教派在宗教儀式時都不使用樂器。
Gregorian Chant是以拉丁文唱出,內容是聖經中的經文,純粹為宗教禮儀而創作。它是單音音樂,沒有樂器伴奏,也沒有節線或拍子記號,完全是自由節拍,節奏大多跟隨經文語音節奏。
帕勒斯特里那《馬采魯斯教皇彌撒曲》的《羔羊經》(約1561年),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無伴奏合唱,複調織體。
拉赫瑪尼諾夫
在正教會聖歌中
正教會聖歌中除了極少數以外都是禁止伴奏的,因此在形態上是無伴奏聲樂 。
因此柴可夫斯基、謝爾蓋•拉赫瑪尼諾夫等在器樂曲方面才華橫溢的作曲家也為正教會創作聖歌。
形式上是無伴奏合唱,但是正教會內部不使用 Acapella這個詞。
定音通常使用音叉,或者按照神父的音高為準。因此經常從樂譜指定的調進行轉調。
在流行音樂中
1980~90年代期間,音樂劇中使用A cappella引起關注,之後出現TAKE 6等合唱組合。
流行音樂中的無伴奏合唱並沒有古典樂中和聲、對位的構成,而大多數具有爵士和聲。 使用麥克風,且用聲音模擬打擊樂效果等等各種新手法 被廣泛運用。
阿卡貝拉團
阿卡貝拉團是專以阿卡貝拉歌曲為其主要表演內容的團體,人數則並未有特殊限制,一般業餘團體的人數較多,甚至有達到100人。
一個聲部大致有 1~3 人。至於職業阿卡貝拉團則是以 3 ~ 7 人較為常見 (尤其 4 ~ 6 人最多),因為在職業水準的要求之下,精緻的音樂不需人多,每個聲部(part)只需一人即可達成。
不依賴樂器的人聲音樂,稱為阿卡貝拉團 "A Cappella group"。
而演唱流行、爵士、搖滾甚至hip-hop等比較現代歌曲的團體,稱之為 「阿卡貝拉人聲樂團」
A Cappella Vocal Band (AVB)
也可簡稱為「人聲樂團」Vocal Band (VB)
「其實人類本身所能發出的聲音就是最美麗的聲音,
而人的聲音竟然還有很多很多尚待開發的部分!」
單人演唱
具有四個八度音域的 Bobby McFerrin 的單人演唱 (one man/mouth band) 是否歸類為阿卡貝拉,那答案絕對是肯定的!
Web:《巴比.麥菲林》百度百科
Take 6
知名團體
Take 6 :將教堂聖樂混合R&B
the Swingle Singers :跨古典與現代
Zap Mama :將鄉土音樂混合世界各地
(這種音樂風格的近年也流行於香港,台灣和日本)
The King's Singers :將古典結合
POP The Nylons :將 doo-wop 結合 POP
The Real Group :由傳統走上爵士
國王歌手合唱團
The King's Singers
創立於1968年,由六位男歌手組成因為出自英國劍橋大學的國王學院,而以國王歌手為名。他們人氣實力兼具,因而能走出英國,獲得美國電視圈的喜愛,成為全球最廣為人知的無伴奏合唱團體。
「國王歌手」固定的六個人就是兩位假聲男高音、兩位男高音、一位男中音、一位男低音,雖經不斷更新,卻始終保持如一的活力與和諧。
Web:Kings Singers FB
A Cappella
在台灣
台灣的無伴奏人聲音樂
在台灣合唱音樂中心(Taiwan Choral Music Center)朱元雷 先生的推廣下,從2001年至今已有長足發展。
Web:台灣合唱音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