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繩音樂
沖繩,舊稱琉球,曾是一個半獨立王國,幾百年來受到中國和日本的影響,在戰後又有美國影響的影子,因此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形態,在音樂方面,其獨特性也顯露出來。
沖繩音樂有幾個分類,其中包括屬於宮廷音樂的御座樂、與戲劇、小唱相關的音樂、民謠、流行曲、以及童謠等。
傳統樂器則有琉球箏(Kutu)、胡弓(Kucho)、琉笛(Huanso,横笛的一種)、拍子木、三板(Sanba)、四竹、平太鼓、締太鼓、指笛等。
但是,最普及的樂器則是琉球三弦(三線,Sansin),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把,用來彈奏民謠或民謠風格的流行曲。
Web:《三線》維基百科
Web:《三線與太鼓的介紹》
戰後沖繩音樂的發展有兩個特點。
其一,受美國統治的影響,沖繩的搖滾樂發展快速,並形成與日本本土不同的搖滾樂風格。
其二,新創作的民謠,以及以民謠為元素的流行音樂獲得發展空間,形成沖繩音樂的另一個特點。
近年來,沖繩民謠被稱作“島唄”。
Web:《島唄》維基百科
沖繩因為大大小小島嶼眾多,其中又因各地方言均不相同,所以歌謠的承傳可說是多彩多姿。
一般人們所指的沖繩音樂,大部分所指都是歌謠部分,除了在沖繩慶典拔河大賽或划龍舟競技的時候會使用到銅鑼、太鼓、貝或金鼓等所謂的「囃子音樂」外,沖繩的樂器並不是那麼的盛行。
沖繩樂器
代表沖繩傳統樂器的三線、胡弓(二胡)、或笛子等都是從中國輸入後再被改良過的樂器,而箏則和日本本土使用的樂器相同。
在這些樂器還沒有傳入沖繩以前的音樂,也僅止於手拍子(小鑼)、或太鼓和歌一起合奏的歌謠,或者祈禱時沒有伴奏音樂的神歌。
不管是從中國傳至首里的路次樂(地方的一種鼓吹樂)也好,或者琉球箏曲的「段物」也是18至19世紀中從日本本土傳到沖繩的音樂。
在沖繩,可說它自己獨自的器樂曲,除了現在的流行歌曲外幾乎等同於零。
沖繩歌謠
外間守善氏的南島歌謠大成(1980)中,沖繩歌謠被區分為呪禱歌謠、敘事歌謠、敘情歌謠等。這些歌謠都是由村落共同體到王權社會、然後由首里貴族們的個人思想、隨著敘情發展,然後到社會的成熟中又延伸出來的。
ps. 外間守善(1924-2012),日本的語言學者,琉球文學、文化研究的第一人者。
》呪禱歌謠
呪禱歌謠 是村落共同體中向神祈願中所發展出來的歌曲。這樣的都是屬於沒有旋律的居多,就算是有旋律也只是2~3音所組成的單純的旋律,這也是最大的特徵。
》敘事歌謠
而 敘事歌謠 諸如沖繩諸島的豐作、豐漁,或是關於對機器織布、造房子、造船等的生產器具有詳細的描述過程,像這樣的祈願歌曲較多。重複的對句是其特色。
》敘情歌謠
外間守善氏將沖繩群島的 敘情歌謠 分為「琉歌」、「口說」、「仲風」、八重山的「節歌」等等。
敘情歌謠的萌芽在古老的宮廷歌謠(1532、1613、1623年編纂)裡能見到其紀錄,而它真正成型則是在8.8.8.6的音數律確立了以後,也就是有了琉歌以後,隨著三弦歌、節歌的出現才有的。
「琉歌」因為受到首里士族們的影響,漸漸的也傳向民眾發展成現在的民謠,也就是所謂的島歌。
敘情歌謠之所以發達乃是因為從中國傳來三線。
三線約在14~15世紀從中國傳到琉球,經過改良後約在16~17世紀成為琉球歌的伴奏樂器且廣泛的傳開。
Web:《琉歌》維基百科
《琉歌》 宮下伸 (05:47)
歷史
從15世紀後半葉到19世紀後半葉(明初到清末)的琉球王國時代,琉球與中國一直保持著封貢貿易的關係,從明朝和清朝接收中國文化和樂器,特別是福建和江南的音樂。
1609年(慶長14年)日本薩摩藩介入琉球之後,又接收日本文化和音樂。
1872年日本正式併吞琉球王國,降為琉球藩,至1879年廢藩改置沖繩縣。
明清時期,琉球盛行的樂器與中國俗樂幾乎是相同的,隨著日本的併吞與統治,目前許多中國樂器已經不再流行。
Web:《薩摩藩》維基百科
琉球的三線和胡弓(提琴,球形類擦絃樂器)是江南南三絃和提琴傳入後的演變,日本三味線和胡弓的興起與琉球音樂有關。薩摩藩介入後又從日本引進日本箏。
「御座樂」是琉球宮廷室內音樂;
相對地室外行進樂稱「路次樂」。
琉球宮廷音樂「御座樂」,向由貴族子弟傳承,日本廢藩改為沖繩縣後失傳,加上二次大戰古宮廷被炸毀,樂器全數淪為灰燼。事隔百年之後,才由皇室遺族及文史學者於1990年籌劃「御座樂」的復原工作。
Web:《御座樂復興 再現琉球 宮廷雅樂文化》
沖繩音樂分類
沖繩音樂文學上的分類,分成呪禱歌謠、敘事歌謠、敘情歌謠。在沖繩留下有文字的歌謠雖然是文學研究的全部,但它的分類方法還有很多,也可將沖繩音樂以基層分成大和系音樂、中國系音樂等,還有常常和舞踊或演劇一起上演的沖繩音樂,村落藝能等等。
當間一郎氏(沖繩研究的先驅者)把沖繩的藝能以民俗藝能和古典藝能區分開,民俗藝能中包含有祭祀藝能、庭的藝能、假設舞台藝能;古典藝能則有古典舞踊、組踊、雜踊、歌劇等。
圖表中的分類則是以演奏歌謠的時間和場所為基準所分類的。
勞動時唱的勞作歌、慶典活動所唱的歌、跟生活息息相關的各樣的歌(關於民俗)、童謠、舞台藝術歌謠、還有受到西洋音樂影響的新沖繩歌謠等等,分成七個項目。
上頁圖表中,沖繩音樂的70-80%是(二)慶典歌、(三)座興歌、(六)舞台藝術歌謠為主。
和日本本土歌謠相比之下,沖繩的(一)勞動歌 數量顯得較少,但是八重山和宮古島有很多勞作的歌留傳下來。其他的沖繩諸島關於直接勞動的旋律就極其少了。但是關於豐收的藝能倒是不少,如豐年祭或十五夜舞蹈等。
慶典歌
(二)的慶典歌、祝福的歌謠可以說是沖繩音樂最有特徵的部分了。
我們可以找到很多沖繩基層音樂,如呪禱的歌謠、慶典時敘事的歌謠等古謠。像是過年慶典、造墳墓或者船出航時的祝福等,還有求雨時所歌唱的古謠也被稱為敘事的歌謠。
共同的例行事,如神事儀禮之後,有兼著奉納和餘興的舞蹈和藝能表演。這方面沖繩諸島有舊太鼓、EISA、京太郎、八月十五夜所跳的各種舞蹈,其中大部分的歌謠口說是屬於琉歌,除了舊太鼓以外還有三線伴奏。
宮古和八重山諸島,在豐年祭和節日的慶典時,跳舞的歌謠也大量被傳承下來。八重山因為曾經設置過大和藩,音樂也直接受到首里和鹿兒島的影響很深。
座興歌
(三)座興歌是祝福的時候或休息、遊戲的時候被唱的歌。
這些歌很多都是三線歌,通常在宴席時演唱,大多以古典音樂為開端,以沖繩民謠為中心。
》沖繩古典音樂
宮廷極流行的古典音樂,在廢藩置縣(政府廢除封建制度,是為明治維新)後,以首里、那霸為中心,但現在古典音樂則是廣傳全島。古典音樂又分為野村流、安富祖流、湛水流三個派別。
Web:《沖繩的娛樂!從古典表演藝術到搖滾樂》
到現在為止「工工四」(工尺譜)收錄的240首曲子,和舞踊或組踊中傳承的樂曲。
在宮廷的廣間、座敷(別殿名)所演奏的三絃樂現在也常常在舞台上演奏,以藝術音樂的魅力更廣泛的傳到民間。好比八重山的節歌藝術性因為極高,1983年沖繩縣將八重山古典民謠指定為縣的無形文化財產。
Web:《工尺譜》維基百科
沖繩童謠
(五)沖繩童謠是以方言為發音的。明治以後,沖繩成為日本的一縣,受日本的教育制度影響,小孩之間所唱的歌謠也更加的繁盛。老一輩能將沖繩原始童謠給完整唱完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
沖繩童謠的特徵大多是跟動物有關的,或者是跟自然有關的歌謠。因為以前的環境中,兒童與動物玩耍的機會較多,也常常在自然中與花草接觸等。再有就是與四季的變化、天體、氣象等等有相關性的。
他捨身助人完成音樂夢想的感人故事不僅吸引日本NHK電視台拍成紀錄片全國放送,更被改寫成暢銷小說,並在去年被翻拍成電影【來自天國的喝采】。
Web:《來自天國的喝采》維基百科
只可惜當電影完成時,仲宗根陽已因罹癌與世長辭,無法親眼看到自己的故事被搬上大銀幕。電影2011年10月於日本上映時感動無數觀眾,台灣也在2012年4月27日正式上映。
電影簡述
原來只是沖繩鄉下一間小便當店老闆的仲宗根陽,因不捨看到鄰近高中生們為了練團場地苦惱,進而借錢並一磚一瓦的打造了「紫洋花音樂村」,只要能遵守「有禮貌、考試及格、學會將心比心」的規定便可免費使用練團室。
為了讓孩子們不輕易放棄自己的夢想,成日耳提面命,像大哥般照顧著大家,甚至低聲下氣請求別人給予表演機會,即便一開始家人非常不諒解,他還是義無反顧的努力著,只希望能讓這些年輕人有機會站上表演舞台。
而後,更成立了紫陽花音樂有限公司,陸續培育出許多音樂人才,包含演唱本片電影主題曲的日本知名女子樂團「Stereopony」,直到他臨終前,還是堅持每一場演出都要親自到場,親力親為,用行動支持著同學們。
Web:《Stereopony》維基百科
電影主題曲「謝謝」即是Stereopony代表這些受仲宗根幫助的同學們發聲,表達對仲村根無怨無悔付出的由衷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