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格納
(Richard Wagner, 1813-1883)
德國歌劇史上舉足輕重的作曲家,上承韋伯的浪漫歌劇,下啟後浪漫主義,作品以複雜的織度、豐富的和聲及配器法著稱,代表作品有《漂泊的荷蘭人》、《唐懷瑟》、《羅恩格林》、《崔斯坦與伊索德》、《紐倫堡的名歌手》及《尼伯龍根的指環》等。
華格納在《藝術與革命》、《歌劇與戲劇》等書提出整體藝術(Gesamtkunstwerk),顛覆傳統歌劇「以劇事樂」的形式,描繪出統合音樂、舞蹈、詩詞、劇場空間的演出形式。創作手法上,以主導動機(Leitmotif)描繪劇中特定人、事或物,並隨著劇情轉折變形。
影片為《尼伯龍根的指環》男主角齊格菲的主導動機。
拜魯特節慶歌劇院
(Bayreuth Festspielhaus)
路德維希二世是華格納相當重要的贊助者,他出資為華格納建造拜魯特節慶歌劇院。華格納於1876年開始,創辦拜魯特音樂節,在節慶歌劇院中專門演出自己的作品。
拜魯特音樂節至今仍是重要的音樂盛事,為華格納樂迷必朝聖之地,而拜魯特的街名大多是華格納家人或歌劇的名字。
路德維希二世不僅為華格納建造歌劇院,也為他打造別墅,華格納將它命名為“Wahnfried”, 在德文中Wahn意指狂妄,Fried則為平靜,代表他的「狂妄念想得到了平靜居所」。華格納故居目前為華格納博物館,展示他與妻子柯西瑪的生活。
《崔斯坦與伊索德》
(Tristan und Isolde, 1859)
樂曲中大膽的和聲運用,被視為現代音樂的開始,其中半音進行、搭配模進停留在屬七和弦不解決的和聲進行,被稱為「崔斯坦和弦」(Tristan chord)。
《羅恩格林》
(Lohengrin, 1848)
描述天鵝騎士拯救少女的故事,首演時華格納因參加革命而逃亡瑞士,1850年在李斯特奔走及指揮下,順利於威瑪宮廷劇院首演,並受到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的喜愛。
影片為劇中的著名樂段:第3幕的〈婚禮合唱〉,後來被改編成為〈結婚進行曲〉(Wedding March)。
《尼伯龍根的指環》
(Der Ring des Nibelungen, 1848-1874)
此劇以神話和傳說為題材,劇本與音樂都是由華格納創作,歷經26年完成,由四部歌劇組成:《萊茵的黃金》、《女武神》、《齊格菲》、《諸神的黃昏》,全劇總長15個小時,需連續四夜才能演完。
影片為劇中著名樂段:《女武神》第三幕的開頭〈女武神的騎行〉(Ride of the Valkyries)。
《女武神》第三幕開頭〈女武神的騎行〉亦被作為美國越戰電影《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的配樂。
華格納《尼伯龍根的指環》在當時的音樂界投下了震撼彈,許多音樂家都前往聆聽朝聖,影片為法國作曲家佛瑞(Gabriel Fauré)和麥森傑(André Messager),以《尼伯龍根的指環》當中的主導動機創作的四手聯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