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明‧錢福〈明日歌〉
錢福 (1461—1504) 字與謙,號鶴灘。明朝文學家,松江華亭 (今上海松江)人,明孝宗弘治三年進士,官至翰林修撰。著有《鶴灘集》、《鶴灘遺文》等。
〈明日歌〉直指人性拖延怠惰的劣根性,凡事留待明日,「明日」成了捆住做事手腳的藉口,最後勢必一事無成。因此這首勸誡歌,旨在點出凡事「留待明日」的結果,只是讓大好時光白白流逝,而虛度一生、徒留遺憾。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明天之後永遠還有「明天」,「明天」何其多啊,我這輩子,若凡事都留待明天再做,如此一再推拖,所有的事情,在這樣的心態之下蹉跎虛度,最後當然萬事成空。「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世人若諸事皆抱持「明日再說」之心而不能把握當下、即知知行,如此因循苟且、勢必為「明日」所累,春去秋來、日月如梭,很快的即將面臨日薄西山的老年。「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朝看滾滾江水往東流去,暮送艷艷紅日向西墜沉,時光在不經意中日復一日迅速消逝於無形,人生難得,寶貴光陰怎堪如斯浪擲虛耗?「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人生就算百歲,也不過三萬六千五百個晨昏,能有幾個「明天」可供揮霍推拖、因循延宕的呢,所以,請諸君側耳傾聽我語重心長的一首〈明日歌〉。
「今日事今日畢」,確是行事準則,錢鶴灘以口語成詩,簡潔易懂,格外深植人心,數百年來傳誦不歇,良有以也。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唐‧杜秋娘〈金縷衣〉
〈金縷衣〉乃一首於中唐時流行的樂府歌詞。鎮海節度使李錡(741-807)酷愛此詞,常在酒宴上讓侍妾杜秋娘演唱,歌詞遂因而廣為留傳,為諸多唐詩選本所錄,作者則逕作李錡或杜秋娘。
〈金縷衣〉主題在彰顯時光的易逝故而彌足珍貴,尤其黛綠年華的黃金少年,更是人生的璀璨菁華,不容虛度。「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金縷衣」:以金質線線織成的衣裳,喻「珍貴華麗的衣物」。勸你啊不要刻意珍惜金質絲縷織成的華麗衣裳,畢竟只是身外之物。值得珍惜的是人生難得的大好時光,所以勸你啊,尤其要格外惜取生命中最亮麗可貴的年少絕美的這段鮮妍時光,善加利用,好好的自我充實、為人生大業打好基礎。和「金縷衣」相較,「少年時」當然更值得珍惜。金縷衣固然珍貴,乃身外之物,是有價的品項,只要出得起價錢,依然可以取得。然而人的「少年時光」是無價的,而且獨一無二,一旦流逝,再也無從再來一回。人是感官動物,金縷衣之珍貴、華麗,透過視覺即深刻感受到了,可是「少年時」唯一、難得的特質,卻無法觸摸瞻視,尤其正值意氣風發的少年時期,縱然言者諄諄、耳提面命,卻往往聽者藐藐、馬耳東風,「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令人扼腕。所以詩人語重心長:「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春回大地、百花盛放,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花季鮮妍,但花期也短,因此賞花宜早,一旦花期已過,繽紛不再,只剩空枝,則徒留遺憾。詩人巧妙把尾聯和上聯作了對比,令入怵目心驚。文人常把一年四季之春、夏、秋、冬,對應於人生的少、壯、中、老時期。故「春花鲜妍」正是人生「少年風華」,「花開堪折直須折」即對應「勸君惜取少年時」,少年時期一如春光正盛,繁花夾道當即時攀折,趁有用少年之身應發憤用功。若賞花不能趁春色尚妍,一旦春老花殘,就只有惆悵輕嘆錯失大好時光。同樣的,不趁「黃金少年」打下萬丈根基,一旦歲月蹉跎,有朝面對機會,卻「書到用時方恨少」,悔之晚矣。俗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古代學子苦讀積厚而有「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以自勉自勵。詩人遂下警語:「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極具鞭策惕勵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