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欽慧
1965年 出生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學士
美國雪城大學廣播電視電影系碩士
臺灣聲景協會 理事長
教育電臺「自然筆記」 節目主持人
2015年成立了「台灣聲景協會」,矢志捍衛台灣的寂靜山徑,與推廣不被重視的聲音教育。
空白的聲音教育
「不管是自我聲音的感受、感官的聆聽、聲音的美學,乃至聲音的創意,其實在台灣來講是空白的。也沒有人關注大自然聆聽的這一塊,因為你不知道你擁有什麼,所以失去了也沒有感覺。」
你辨認得出清晨叫醒你的是哪種鳥類的叫聲嗎?
你知道家裡附近聽得到幾種青蛙、幾種蟬鳴嗎?
我們「聽」了,卻沒有「聽見」,雙耳每日接受無窮的資訊,卻多半與生存的空間斷離。
幸好,「當你願意聆聽,你就會找回安靜的方法」,范欽慧篤定地下了結論。
自然的寂靜裡處處是聲音的風景,但「聲音教育」在台灣是可怕的空白,太多人在大自然裡嘻笑喧嘩,太少人認真傾聽,沒有人知道那裡面蘊藏著溫柔又堅定的力量,以及療癒的密碼,「台灣聲景協會」許願開拓這一片荒野,邀請社會大眾學習聆聽。
她還寫下十萬字的《搶救寂靜》,是台灣第一本探討聲音的自然書寫,一個野地錄音師的探索之旅。
一開始范欽慧把錄音想得太簡單,以為比她熟悉的剪接更容易掌控,沒想到那是完全不同的媒材,「要用聲音很細緻的去說一個故事時,對聲音的細節掌握是不一樣的。」
不過她不怕學習,「一定有一種力量帶著我走。」范欽慧說。
出走 選擇我想成為的人
政大新聞系畢業的范欽慧有一個人類學與博物學的靈魂。17年前她離開《天下雜誌》,向教育電台遞出「自然筆記」的案子,選擇成為獨立製作人,「其實也就是選擇我想成為的人。」她想做一個和大自然有關的廣播節目,但節目也只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要到野外,去靠近並記錄她想聽見的聲音,這就是節目的核心,紀錄來自大自然的聲音,「用聽覺素描大自然」。
野地之聲 喚醒真正的自己
回到台灣後她繼續賞鳥,進一步拿起指向性麥克風錄鳥音,最狂熱的階段,經常五點不到就在烏來或關渡等鳥起床,每錄到一種聲音,就趕快用望遠鏡找出聲音的主角,到八、九點,人類開始活動了,才回家補眠。
做一對「不放棄在自然中玩耍」的父母,
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同參與他們一年四時往山裡鑽、向海裡去,進入各種自然情境的歷程,而她則透過文字、攝影,甚至錄音,點點滴滴記錄下在大自然的陪伴下,孩子與她擁有的無數美好體驗。
范欽慧說:
「我可以坐在一處水潭邊,聽一整天的聲音。」因為,對她而言,寂靜,是喚醒,更能淘洗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