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達主義
收藏、儲存、分享專案
收藏喜愛的專案、日後方便再次瀏覽。如果想微調、編輯可「儲存專案」至我的專案。
利用各大社群分享讓專案內容的能見度更加曝光,同時宣傳作者。
超現實主義
薩爾瓦多.達利
未來主義是發端於20世紀的藝術思潮。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msg}}
起初,兩個性質相同的,平行的現代運動。 時間、地點和領導者: 1913年在紐約 領導者:杜象 1916年在蘇黎世 領導者:詩人茲拉(Tzara) 1918年這兩路人馬在瑞士會師,才發表「達達主義宣言」。
部分成員,後來轉入政治運動,真正的藝術活動轉往巴黎。 1924年又轉變成另一種相同性質,但更有力量的運動─超現實主義。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大戰爆發有一群來自歐洲各地的藝術家,聚集於中立國瑞士,同聲反抗當時社會的一切現狀和傳統。 用否定的態度來拒絕不安的時代緊張氣氛。 創造了反戰的、反現代生活的,甚至反藝術的作品。 他們自稱為「達達」(Dada)。
選用dada這個字的行為本身便是開玩笑式的,沒有任何意義。 他們對二十世紀新文明反動,他們反對嚴肅的藝術。
從社會現象來看,達達主義是一種憤怒與厭煩的表現。 實際展開的是侮辱與滑稽的行動。 對合理的世界感到失望。 出發點是對戰爭、教條的反動。 動機是要嘲弄和破壞藝術。
有許多人認為達達派的古怪舉動是愚蠢而無聊的,低級而粗俗的,消極而破壞的。
原本其動機是要嘲弄和破壞藝術。 結果適得其反,當他們試圖要破壞藝術的時候,反而為新藝術開闢許多新的可能。 使人們的精神從過去的桎梏(ㄍㄨˋ)中,解放出來。
它迫使人們仔細地看每一樣東西─即使是那些原本不被認為是屬於藝術的東西。 它迫使人們對於他們的美醜觀念重新檢討,而正是由於美醜觀念的重新調整,重新判斷,才使得種種現代藝術的成立變成可能。 現代藝術的新領域大大地開拓了。
杜象(1887-1968)、畢卡比亞(1879-1953)、阿爾普(1888-1966) 杜象出生於法國,1954年入美國籍。 杜象是紐約的達達運動的領導人物,以及整個達達派裡最主要的人物、理論家。
一次大戰時期的屠殺令杜象感到絕望,他帶領志同道合的藝術家掀起一場抗議的運動,即達達主義。 「達」在法文中的意思是嬰兒「無意識的語言」。
杜象,清泉﹝Fountain﹞,1917 年, 黑色油漆‧上釉陶器, 23.5 x 18 公分‧60 公分 高, 現代美術館,紐約,美國
參考網站:《視覺素養學習網》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duchamp/duchamp.htm
1916 年到 1922 年這段短暫的流行期間內,達達主義激烈的散播非理性與反藝術思想。 杜象把簽名與標題置於瓶架或鏟雪機,小便池之類的物品上,然後當成藝術作品展出。
杜象,清泉﹝Fountain﹞,1917 年, 黑色油漆‧上釉陶器, 23.5 x 18 公分‧60 公分 高, 現代美術館,紐約,美國
他的代表作有: 半立體派半未來派的《下樓梯的裸女》、屬於物體藝術的《泉》、《L.H.O.O.Q.》、《大玻璃》、《給予:1.瀑布2.燃燒的氣體》等。
人們常認為達達主義有虛無主義的色彩,而它本身的目標在讓世人明白,所有的既定價值、道理或是美感標準,都已在第一次大戰的摧殘下,變得毫無意義。
參考網站:《視覺素養學習網》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duchamp/duchamp.htm
發明「物體藝術」的觀念。 他的出現改變了西方現代藝術的進程。 西方現代藝術(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藝術)主要是沿著杜象的思想軌跡進行。 因此,了解他是了解西方現代藝術的關鍵。
杜象,泉﹝Fountain﹞,1917 年, 黑色油漆‧上釉陶器, 23.5 x 18 公分‧60 公分 高, 現代美術館,紐約,美國
他將從印象派以來強調視覺性繪畫的觀念,轉移至語言、思緒和視感動作交互作用的領域。 改變藝術的形式,並為當今藝術中多項技法、心理和視覺的新觀點開先鋒。
參考網站:《視覺素養學習網》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duchamp/duchamp.htm
杜象,現成的自行車輪 ﹝Bicycle Wheel Ready-made﹞, 1913 年,金屬‧彩繪木料, 32 x 127 x 64 公分,現代美術館,紐約,美國
杜象選擇使用現成物,就是將它們的功能由實用轉向美感,並用這些作品證明藝術創作不一定依賴手的技巧。
參考網站:《視覺素養學習網》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duchamp/duchamp.htm
杜象,旋轉的玻璃 ﹝Revoling Glass﹞,1920 年, 玻璃‧馬達‧金屬, 170 x 125 x 100 公分,耶魯大學藝術畫廊,美國
19世紀的印象派 被視為現代藝術的開始。 影響的範圍在於繪畫。 1.從印象派開始,繪畫才有了更明顯的知性探討。 2.在它的影響下,各種新興的繪畫運動相繼產生。
20世紀的達達主義 20世紀後半葉以後的藝術變化,主要是因為達達主義在觀念上的開拓,使得藝術不再侷限在繪畫的領域。 現代藝術無論它是什麼派,無論它是以什麼型態出現,都受到達達主義的影響。
畢卡比亞認為美不但可以用蘋果或花來表達,也可用機械零件,這完全要依大眾的眼光、態度而定。有一幅1917年的作品《情愛的表演》就是電器零件組合而成的。畢卡比亞以最顯眼的方式讓人知道思想與觀念可以用任何一種表達法流露出來,換句話説,思想與表達之間沒有任何困擾關係,要將思想從表達的方式上解放出來,才有實在的思想存在。
藝術中國 http://big5.china.cn/gate/big5/art.china.cn/huihua/2010-01/20/content_3352412.htm
說出你對這一幅畫的感受? Jan van Kessel ,《The Continent of Africa》,1672
於192O年到193O年間,超現實主義成為歐洲藝術界的主流。 1924年,法國詩人安德列·布列東發表了《超現實主義宣言》,並正式組織一個超現實主義藝術團體。 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家受到兩個影響: 達達主義的影響。 奧地利學者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l856-1939)的「精神分析學說」的影響。
二十世紀上半葉,一群畫家與詩人面對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所帶來的殘酷景象,及理性社會的虛偽與工業社會的無情,憤而展開的反叛美學。
資料來源:《超現實主義在二十世紀現代繪畫中的表現風格》 http://www.srcs.nctu.edu.tw/joyceliu/interart/project3/paint-s.htm
自從佛洛伊德的《夢的解析》一書出版後,合理主義便宣告破產。 反其道,人們開始訴諸本能、衝動、曖昧和神祕性。
佛洛依德學說:人們的真正思想,真正的面目是隱藏在潛意識及夢裡的。 他認為要了解一個人,就必須了解他的夢。 因此,超現實藝術家認為,藝術家的工作是要透過作品來呈現無意識的世界。
他們依據佛洛伊德的潛意識學說,強調了潛意識、直覺、夢境等等主題。 主張:透過作品將夢的世界和潛意識的世界呈現出來,因此在他們的作品中充滿了奇幻、詭異、夢境般的情景,常將不相干的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畫面。
相同處 同樣反對戰爭、反對既定的藝術觀念、輕視侷限的知識。 它是由達達主義衍生出來的。
不同處 超現實主義反對達達的「不孕症」。 超現實主義者更具有批判性與重新建構觀點的力量。
超現實主義以拼貼不同平面與不同空間的現實,來呈現日常現實生活之外的現實。
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家為了表達奇發異想,採用種種的特殊技法─ 例如:拓印法、黏貼法、自動性技法等。 也採用精細而寫實的手法來表現,在達利、馬格利特等人的作品中可見。
超 現 實 主 義 思 維 方 式 的 三 大 特 性(1)
非理性批判 利用自由寫作或夢境意象,來解放潛意識,使想像自由運作,達到直覺式的批評,也就是達利所謂的「非 理 性 批 判」或是「妄 想 症 批 判」。 根據達利的看法,這種非理性批判的方式能夠使人們對世界採取主控的姿態,系統化地處理混亂。 超現實主義者批判的對象時常是中產階級的道德觀與宗教觀、日常生活的習慣性思維、理性認知模式,以及人類好戰的本性。
資料來源:《超現實主義在二十世紀現代繪畫中的表現風格》 http://www.srcs.nctu.edu.tw/joyceliu/interart/project3/paint-s.htm
超 現 實 主 義 思 維 方 式 的 三 大 特 性(2)
重新建構觀看的方式 他們強調不去辨認物品的現實外貌,而是要解放物品的日常功能,思考其象徵意義。
資料來源:《超現實主義在二十世紀現代繪畫中的表現風格》 http://www.srcs.nctu.edu.tw/joyceliu/interart/project3/paint-s.htm
超 現 實 主 義 思 維 方 式 的 三 大 特 性(3)
重新建立語言─多重現實的拼貼 將外表不相干、意 義斷裂的意象連結,目的是要使人們以一種新的語言呈現斷裂意象之間內在的感情聯繫。無論 是文學、繪畫或是電影,藝術家重新組合不同現實中的意 象,以建立新的藝術語言。
資料來源:《超現實主義在二十世紀現代繪畫中的表現風格》 http://www.srcs.nctu.edu.tw/joyceliu/interart/project3/paint-s.htm
為了體現超現實的夢幻,不同畫家有不同詮釋「超現實」的方式。以下是表現「超現實」的手法:
http://whereyou.pixnet.net/blog/post/25842941-%E8%B6%85%E7%8F%BE%E5%AF%A6%E4%B8%BB%E7%BE%A9%E7%9A%84%E8%99%9B%E8%99%9B%E5%AF%A6%E5%AF%A6
(1)事物的融合 Vladimir Kush 是當代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家,作品筆觸細緻而畫面明朗。
馬格利特(Rene Magritte)
很多藝術家和作家都參加了超現實主義,較著名的有以下幾位: 布列東:是超級現實主義派的主要討論者,他是作家和詩人,寫了《超現實主義宣言》。 達利(Salvador Dali 1904-1989) 馬格利特 (Rene Magritte 1898-1967) 米羅(Joan Miro 1893-1983) 基里科 〔Giorgio de Chirico 1888-1978) 德爾沃〔Paul Delvaux 1897-1994〕 夏卡爾〔Marc Chagall 1887-1985〕
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i) 1904年5月11日出生於西班牙東北部的加泰隆尼亞省的菲格拉斯城,1989年1月23日逝世。 薩爾瓦多本是他哥哥的名字,因嬰兒時夭折,當達利出生時,父母便將這名字傳給了他。 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畫家和版畫家,以探索潛意識的意象著稱。
資料來源─國際在線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3321/2004/09/14/862@299670.htm
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i)
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非常活躍,這對於他後來的生涯尤其重要;這個時期是他以後許多持續不變的形象的基礎。(後續) 在他的自傳《神秘的一生》中,達利宣稱他的童年不時被猛烈的歇斯底里痙攣所干擾。
1921年(17歲)達利就學於馬德里美術學院。達利想學古典派,但他卻認為學校內的教授缺乏專業知識,使他幾乎學不到東西。 他加入馬德里的前衛陣營。 達利幾乎玩遍所有的流行趨勢,探索了印象派、點描派、未來派、 立體派和野獸派。 1923年,美術學校以達利煽動學生暴動為由,將達利施以停學處分。 1924年10月,達利再度回到學校。 並在1925年,首次在巴塞隆納的達茂畫廊舉行個人畫展,引起畢卡索和米羅的注意。 1926年(22歲),達利因拒絕教授評審團評鑑他,並說:「在聖費南度美術學校裡,沒有一位教授有能力評鑑我,我要求退席。」,達利因此遭到學校開除學籍。 在馬德里學院最後因煽動學生示威反對聘任一位藝術庸才為教授的罪名被開除。
資料來源─國際在線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3321/2004/09/14/862@299670.htm
達利從1927年(23歲)開始參加“伊比利亞藝術家協會”在馬德里和達爾瑪畫廊的展覽,在巴塞羅那他為自己贏得了聲譽,被認為是新一代人中最有前途的畫家之一。 他在1928年(24歲)兩度訪問巴黎,會見了畢卡索和米羅,並在戈基斯畫廊安排了一次展覽。 1928年(24歲)達利與好朋友共同拍攝實驗性電影《安達魯之犬》,受到超現實創始人安德列‧布列東的青睞。 1929年(25歲)出現在他作品中的超現實主義特徵把他帶入了超現實主義運動,並成為這個運動中最有成就和最負盛名的成員之一。
達利年輕時在馬德里和巴塞羅那學習美術,兼收並蓄多種藝術風格,顯示出作為畫家的非凡技能。 直到20世紀20年代末期(1929),才由兩件事情促使其畫風日臻成熟。 一是他發現了佛洛伊德的關於性愛對於潛意識意象的重要著作; 二是他結交了一群才華橫溢的巴黎超現實主義者,這群藝術家和作家努力證明人的潛意識是超乎理性之上的「更為重大的現實」。
為從潛意識心靈中產生意象,達利開始用一種自稱為「偏執狂臨界狀態」的方法,在自己的身上誘發幻覺境界。達利發現這一方法後,畫風異常迅速成熟,1929~1937年間所作的畫使他成為世界最著名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
改變達利一生的事: 布紐爾帶領一群超現實主義者來造訪達利,其中包括若內‧馬格利特及其妻,和保羅‧艾呂雅及其妻卡拉(Gala)。 卡拉來到他的世界─成為達利的經紀人、模特兒和妻子。
達利有意培養怪癖的性格和誇大他妄自尊大的再現癖,他認為這是他創造力的泉源。 在他自己的生活裏,他常常故意而並不恰當地用怪癖的行動大出風頭,(如他穿一身潛水服出現在1936年倫敦超現實主義畫展的開幕式上)。
資料來源─國際在線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3321/2004/09/14/862@299670.htm
1930年代末,在文藝復興畫家拉斐爾的影響下,達利的繪畫轉趨比較古典的風格,並因此而被超現實派開除。 此後,他花費大量時間設計舞台佈景、時髦商店內部裝飾以及珠寶飾物。 1939年,因為一些超現實主義運動核心人物,對達利的行為不表認同,因而在這一年,將達利由超現實主義圈裡除名,達利就此完全脫離了超現實主義。
他6歲便能繪出成熟的風景畫 ; 7歲想為拿破崙; 10歲自居為印象派畫家 ; 15歲撰寫有關米開朗基羅和達文西的評論;
17歲,進入馬德里藝術學院攻讀。同期也參加當時前衛的藝術學生團體,也結識電影製作者布紐爾(Luis Bunuel),和詩人羅卡(Federica Garcia Lorca)。雖然在藝術學院攻讀,他認為不能受正規藝術學院的約束,在父親極力反對下離開,因此與他脫離父子關係。 達利離家後,遷居到離費格拉斯兩哩,西班牙和法國邊境的小漁村利嘎港(Port Lligat),成立工作室和發展畫風。 這段時間內,受佛洛伊德的心理潛意識分析理論,以及超現實主義作家和畫家接觸的影響,奠下了達利的繪畫風格。
19歲介入立體派的繪畫風格。 25歲前,就建立獨特的新畫風。 以後在他的藝術生涯中不斷的演革,在不同的時期內有不同的表達的主題和創作的技巧,絕不固定在任何畫派的風格;達利個性頑固,不與世俗妥協。 在30年代後期,他轉變方向,崇尚古典派拉斐爾,和因與當時超現場主義政治立場分歧,而被拒之門外。 他認識卡拉(Gala),她便成為達利生活的伴侶,精神上的支柱和模特兒,大部份的女像就是卡拉,後期宗教畫裡的聖母也是卡拉。
多才多藝的達利,把自己推向更多的藝術領域,如戲劇、電影、寫作、插畫等等。 1948年才回到利嘎港定居,並積極參與各種商業活動,是個很有生意頭腦的藝術家,但也有很多的藝評家認為他不是正經的藝術家。 1970~1974年建造達利劇院博物館。 1975年起,達利的健康情況越來越差。 1982年,在卡拉死後,搬離利嘎港,隱居於普沃爾城堡,1984年又因普沃爾城堡的臥室起火,達利受到灼傷,搬回費格拉斯的加拉特雅塔養病。 1989年的1月23日,因心臟病發,在費格拉斯的醫院病逝,遺體安葬於達利劇院博物館,結束他璀璨的一生。
縈繞達利作品的主要意念,直接來自他的加泰隆尼亞背景。 因為加泰隆尼亞人只相信可吃、可嗅、可聞、可見、可觸摸事物的存在。 對飲食的狂熱貫穿他的作品,這是唯物和重飲食的。
達利畫面的符號─ 對飲食的狂熱貫穿他的作品
軟鐘─ 源於夢見呈半流體狀的坎麥勃乳酪。 表現一種形而上的時間意象,即時間吞噬自己,也吞噬其他一切事物。
達利畫面的符號─ 對飲食的狂熱貫穿他的作品
蛋─達利有一套「軟」與「硬」的理論,他將「軟」蛋與胎兒期的意象及子宮內的宇宙連繫起來。 擬人形麵包 龍蝦電話 有煮豆的柔軟建築
柔軟的自畫像和煙燻肉 1941年 油畫
頂著龍蝦的卡拉畫像 1949年
達利,《睡眠》,1937
達利,《新人類的誕生》
安波丹平原─家鄉的平原 達利最著名的繪畫:記憶的永恒,1931 螞蟻 「火」是達利迷戀的符號 半開抽屜的人形
達利,《卡拉注視著地中海,從20公尺距離看時,她就變成了亞伯拉罕‧林肯的肖像》,1976
達利,《有逐漸消失的伏爾泰胸像的奴隸市場》,1940
達利,納西瑟斯的蛻變,1937
在1940至1948年為了逃避納粹黨的統治,遷居到紐約。 1930年代末,在文藝復興畫家拉斐爾的影響下,達利的繪畫轉趨比較古典的風格。 這時期的作品,很多以宗教為主題。
Crucifixion (被釘十架,1954 194.5x124cm)
The Temptation Of Saint Anthony (聖安東尼的試探, 1946 89.7x119.5 cm)
在此時期內「建築式的構圖及快速移動的靜物,都既可在藝術傳統中找到淵源,同時又見證科學所發現的原子的存在與原子內的平衡。」
The Madonna of Port Lligat (邑格港聖母, 1950 144x96 cm)
達利擅長以「漂浮」的狀態在畫面呈現原子的陽子、中子相互結合成無懈可擊的物質平衡,宛若失去重力一般的超現實畫風。 這是他從超現實主義邁向「新古典主義」的關鍵之作。
源於1945年美國於廣島投下第一顆原子彈、結束二次世界大戰,也啟動達利腦中的科學細胞,同時受佛洛伊德影響,達利懷抱超現實的筆觸回歸到古典技巧。
《原子的麗達》運用祭壇畫的手法,參考數學與物理學家的精密計算,將漂浮在空間中所有元素的焦點,都集中在以卡拉為模特兒繪出的麗達嘴角,畫面完美而平衡莊嚴。
Christ of Saint John of the Cross (1951 203x116 cm)
Nuclear Cross (原子十字架 , 1952 78x58 cm)
Lapis-lazuli Corpuscular Assumption, 1953 230x144 cm
The Sacrament of the Last Supper (最後晚餐, 1955 167x268 cm)
在1950~1970年間他有許多宗教題材的繪畫作品,融合性的探索和童年記憶,並且讓妻子卡拉成為這些題材的中心形象。 他的許多作品中充滿了暴力和對傳統社會禁慾主義的批判。
Woman Aflame .燃燒中的女人 年代:1980 尺寸:長57*寬47*高176公分 材質:青銅 bronze
「火」是達利迷戀的符號。 也是對卡拉迷戀式的狂愛。 火的意象在「燃燒中的女人」中代表女人的性慾。 佛洛伊德曾解釋:「抽屜可詮釋為女人暗藏的性慾」 達利重新延伸這一意義,使用許多抽屜在女人軀體之上。
「燃燒中的女人」正是達利對世人的宣言:眾多抽屜如同人們暗藏的秘密,僅是如此,不需害怕,正如同小孩對自然界的好奇,甚至想知道抽屜內到底裝了些什麼,不僅想要滿足「知」的慾望,也想知道其可能帶來的傷害。
達利-1982-抽屜人
為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在創作裡使自己的潛意識得到自由解放。達利透過創作以下題材達到目的: 與宗教與神話有關的 與時間有關的─他將時間具體化
他只遵守一條簡單的規則: 絕不接受任何可用理性、心理、文化來解釋的想法及意象。為非理性打開大門吧!只接受那些造成強大衝擊的意象,卻無意探究箇中原因。
截取自《達利》,塔森,第16頁。
“由於我是天才,我沒有死亡的權利。天才會死,天才的作品不朽。” “我是一個天才。” “依我童年與少年的經驗,我過去是無神論者;依我青年時期的經驗,我現在是神秘魅力的崇拜者。”
http://www.stnn.cc:82/arts/200606/t20060608_251725.html
“我從未像一般人一樣,莫名其妙唐突地皈依天主。今天,我作宗教畫捍衛西方傳統,是因為對我與生俱來的天賦保持忠誠,以及正視我經由自己所得到的歷練,特別是超現實的理性認同所獲致的西班牙認同。”
“我斷然地否認,我的一生就如暴發戶一樣。我的生命中,曾經有過悲劇性的錯誤,但是我一直在錯誤中仍保持不虛偽的本色,雖然其中摻雜著戲謔人生的意味(極善於諷刺、挖苦他人),不過這並非表示不真誠。我的畫風所憑藉的是造物的神韻,天地乾坤隨我轉移並嘉惠于我,但我並不濫用這種超越其他畫家的優越感。” “我並不擅長謙虛。”
我愛慕自我宣傳,因為我的作品主要都是「自我」;重要的是我創造了「達利」。 畢卡索是西班牙人,我也是。畢卡索是天才,我也是。畢卡索舉世聞名,我也是。 我和瘋子最大的不同就是,我沒有瘋。
http://www.stnn.cc:82/arts/200606/t20060608_251725.html
美國攝影師菲利浦‧哈爾斯曼(Philippe Halsman)也是達利的專屬攝影師兼密友,花了六小時、跳了28次「人仰貓翻」後完成完美的無重力攝影作品。
“瘋狂只能存在於藝術,若是存在於科學則為假設,而存在於現實生命則是悲劇。” “我飽受萬物的影響,但卻無物能改變我。” “我的蛻變並不脫離傳統,甚至可說與傳統是‘一體兩面’。蓋傳統必須日新月異,而著重于發現另一面。它並非如靜態中的外科,只是敷藥于創傷的部分,或切除病患的手足四肢,而是要使創傷的皮膚或有缺陷的四肢‘再生’。”
“我是當代堅拒依附於任何性質的黨派,或政治團體的極少數藝術家之一。我熱愛歷史,因為它是超脫自然的範疇,而政治只不過是歷史裏一段短暫的軼事。”
http://www.stnn.cc:82/arts/200606/t20060608_251725.html
“我曾說過,我現在還要重復再說,以一個畫家的水準,我自認是一個庸劣的藝術家。當我將自己與過去偉大的名家如佛梅爾或維拉斯蓋茲相比較,我自認為是一個藝術大劫難。但是相反的,與當代的畫家相較之下,誠然,我是最優秀的;並非我是非常好的畫家,而是其他的畫家是如此的拙劣,以致無法踉我做任何比較。”
“我是一個有智慧的怪物,在我們這個社會裏,如有許多畢卡索、許多達利,那將是岌岌可危的,值得慶倖的是,沒有這種情況。” “我同瘋子的唯一區別,在於我不是瘋子”,“每天早晨醒來,我都在體驗一次極度的快樂,那就是成為達利的快樂…”。
在達利長達70年的藝術生涯裏,可謂做盡了讓我們瞪目結舌的事。在那些怪事和怪誕言論裏,給“巨匠們打分”已經成為達利的品牌。在西班牙繪畫史上,他與委拉斯蓋茲、哥雅、米羅、畢卡索等繪畫大師一同輝映著西班牙的繪畫史。
資料來源─國際在線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3321/2004/09/14/862@299670.htm#
達利是一個才華超卓和想像的藝術家,充滿自信,突破成規,不斷的創新,吸收前人留下的精髓,演變成自己獨有的風格,繼往開來,一生充滿傳奇色彩。 達利發展屬於自己的超現實主義風格:打破傳統造形、畫出模稜兩可的造形或顏色。 迪士尼動畫影片
作品影片─ http://djspirit.pixnet.net/blog/post/54834832-%E7%97%9E%E5%AD%90%E7%95%AB%E5%AE%B6%E2%80%94-dali-
Walt Disney's & Salvador Dali - Destino 200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GFkN4deuZU
Walt Disney's & Salvador Dali - Destino 2003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