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的發展與類型
自從巴洛克時期歌劇在歐洲各地發展以來,由於各國語言及傳統的不同,衍生出了許多類型,例如莊歌劇、大歌劇、喜歌劇、歌唱劇、輕歌劇等名詞,都是在歌劇的基礎上,發展出不同特色的分支。常聽到的類型包括右列幾種:
歌劇的類型
名稱 |
風行地區 |
特色 |
莊歌劇 |
義大利 |
場面嚴肅、氛圍莊嚴 |
大歌劇 |
法國 |
宏偉華麗、氣勢壯闊、融合芭蕾舞 |
喜歌劇 |
義大利、法國 |
輕鬆、詼諧,表現熱情,時有諷刺 |
歌唱劇 |
德國 |
抒情詩歌式風格 |
敘事歌劇 |
英國 |
使用民間流行曲調旋律填詞 |
查瑞拉劇 |
西班牙 |
常帶有哲學、說教意義 |
莊歌劇 Opera Seria
又稱為正歌劇,是最早發展的歌劇類型,起源於文藝復興時期試圖復興古希臘音樂與戲劇的理想,所以莊歌劇的劇情大多是取材自希臘神話或歷史英雄,場面較嚴肅,內容莊嚴。
大歌劇 Grand Opera
莊歌劇在義大利發展起來後傳入法國,適逢法國國力鼎盛的時期,於是逐漸演變成場面佈景宏偉華麗、場面壯闊,有著強烈氣勢及戲劇效果的形式;主題方面轉而描寫中世紀或當代的歷史題材,大多有編制龐大的管弦樂伴奏,也加上了芭蕾舞的段落。
喜歌劇 Opera buffa / Opera Comique
從莊歌劇幕與幕之間的穿插戲所發展出來,內容大多取材自生活周遭,以輕鬆、詼諧的方式表現,有時也會帶有諷刺意味。法國的喜歌劇發展較晚一些,而相異於早期歌劇以及義大利喜歌劇全曲皆有旋律,法國的喜歌劇出現了不譜曲的對白。
歌唱劇 Singspiel
原本泛指以德語演唱的歌劇,但後來隨著德語地區歌劇發展,形成一種獨特形式,不使用傳統歌劇的詠嘆調,而採用歌曲;也不使用傳統歌劇的宣敘調,而是使用對話。這樣的形式特色是受到法國喜歌劇和英國敘事歌劇的影響。
敘事歌劇 Ballad Opera
敘事歌劇是英國於十八世紀發展起來的歌劇類型,特色是取用當時流行的抒情歌謠(Ballad,今日中文用語芭樂歌的由來),改編後配上歌詞,融入整齣歌劇中,所以敘事歌劇大多有著貼近生活、易引起觀眾共鳴的特點。
查瑞拉歌劇 Zarzuela
查瑞拉是源自西班牙的歌劇形式,擁有悠久的歷史,由樂器、歌曲及臺詞組成,有時會加入舞蹈。查瑞拉歌劇傳統上是嚴肅的,具有哲學及說教層次的主題(例如探討靈魂、善惡等問題),也只給王室貴族欣賞,但十八世紀後受義大利和法國歌劇影響,也產生了輕鬆、通俗的主題,成為雅俗共賞的音樂戲劇藝術。
喜歌劇之爭
十八世紀中葉,義大利的歌劇團來到法國演出喜歌劇《管家女僕》,引起了熱烈迴響,這讓法國向來認為大歌劇才是歌劇傳統的觀念受到挑戰,大歌劇與喜歌劇的擁護者因此展開了激烈論戰。這場爭論最後讓喜歌劇受到劇作家與觀眾的注目,促成了法國喜歌劇的發展。
盧梭也是歌劇作曲家
法國著名的思想家盧梭,以「主權在民」的理念為眾人所熟知,著作有《社會契約論》等。但他其實也是一位歌劇作曲家,在喜歌劇之爭的時候,以〈論法國音樂的一封信〉踏入論戰的核心,更撰寫了一部喜歌劇《鄉村預言者》,表達他認同歌劇是通俗、庶民的,而非上流階級專屬的娛樂。
宣敘調與詠嘆調
在歌劇的介紹中,時常會見到宣敘調與詠嘆調這兩個名詞,它們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在傳統的歌劇中,角色的所有對白,包括獨白、對話、內心戲等等,都是用唱出來的,而演唱的形式主要分成兩種,就是宣敘調與詠嘆調。
宣敘調 Recitative
又稱為朗誦調,是旋律變化不大,形成接近口語說話般的曲調。換言之,就是用唱歌的方式說話。大多用來交待劇情。
傳統上,多人的對白都需要用宣敘調,用唱的來對談,不過近現代的歌劇有些會捨棄宣敘調,而直接用口語的方式表現。法國喜歌劇與義大利喜歌劇最大的差別就是法國喜歌劇不用宣敘調,而直接無旋律地唸出對白。
詠嘆調 Aria
旋律起伏較明顯的獨唱,通常用來表達角色(尤其是主角)的內心情感,是整部歌劇的核心。許多旋律優美的詠嘆調,常被獨立出來作為歌曲演出。
影片是莫札特的歌劇作品《女人皆如此》,前半段是宣敘調,大約在 2:30 左右開始詠嘆調,可以明顯分辨兩種形式的不同:
- 宣敘調:多人共唱,表現對話,旋律較平
- 詠嘆調:獨唱(其他人只有動作),旋律起伏明顯
歌劇、輕歌劇與音樂劇?
輕歌劇(Operetta)雖然和歌劇(Opera)名稱很類似,但嚴格來說它與傳統的歌劇有很大的不同,輕歌劇有著大量不譜曲的對白,並結合舞蹈與流行歌曲等元素,十分通俗歡樂,也有不少人認為輕歌劇並不屬於歌劇的範圍,而是另外一種類型的表演。而音樂劇(Musical theathr)則是在輕歌劇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包容的元素更廣,包括雜技、集體舞蹈、搖滾樂、爵士樂等在傳統歌劇中並不容許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