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安徒生大獎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Awards) 設立時間:1956年創立,每兩年舉辦一次。 主辦單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IBBY (International Board on Books for Young People) 全球兒童文學界的最高榮耀,素有「小諾貝爾獎」之稱。 每兩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IBBY (International Board on Books for Young People)頒發給作品對兒童有顯著貢獻的作家和畫家,除了頒發獎牌和獎狀之外,還會在IBBY大會頒獎典禮上接受表揚。
收藏、儲存、分享專案
收藏喜愛的專案、日後方便再次瀏覽。如果想微調、編輯可「儲存專案」至我的專案。
利用各大社群分享讓專案內容的能見度更加曝光,同時宣傳作者。
火燒車意外讓人看得心驚膽顫, 究竟在遊覽車上有什麼工具可以自救呢?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msg}}
國際安徒生大獎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Awards) 設立時間:1956年創立,每兩年舉辦一次。 主辦單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IBBY (International Board on Books for Young People) 全球兒童文學界的最高榮耀,素有「小諾貝爾獎」之稱。 每兩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IBBY (International Board on Books for Young People)頒發給作品對兒童有顯著貢獻的作家和畫家,除了頒發獎牌和獎狀之外,還會在IBBY大會頒獎典禮上接受表揚。
國際安徒生大獎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Awards
設立時間:1956年創立,每兩年舉辦一次。
主辦單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IBBY (International Board on Books for Young People)
簡介:全球兒童文學界的最高榮耀,素有「小諾貝爾獎」之稱。
每兩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IBBY (International Board on Books for Young People)頒發給作品對兒童有顯著貢獻的作家和畫家,除了頒發獎牌和獎狀之外,還會在IBBY大會頒獎典禮上接受表揚。
緣起
國際安徒生大獎起因於二戰後,文化和教育界人士急切希望重建善良人性、構築光明未來,出版商迫不急待要走出戰後蕭條。
當時旅居英國的德籍猶太裔記者吉拉·萊普曼夫人以美國陸軍顧問身分回到一片廢墟的德國參與重建工作。
吉拉·萊普曼夫人深刻地感受到重振祖國的希望一定要交到兒童之手,而要讓孩子掌握希望的最好方式就是透過書本,因此她不辭辛苦往來折衝,爭取國際資助。
除了創建青少年圖書館,1952冬在慕尼黑召集全球知名作家、書商、教育家和哲學家參加一場童書盛會,促成1953年國際兒童讀物聯盟(暫譯,簡稱IBBY)在瑞士蘇黎世誕生。
IBBY除透過童書來增進各國不同人種間相互了解,另一重要使命是要讓球兒童有機會接觸到高水準的文學和藝術創作,所以IBBY成立後在1956年籌設「國際安徒生大獎」,每兩年遴選出傑出兒童文學家。期望打破國界,吸引全球創作家參加,進而推廣兒童閱讀、提升童書品質。
「國際安徒生大獎」一開始只設有作家獎項部分,有鑒於多數會員國在其國內設有畫家獎項,以及繪本的蓬勃發展,自1966年起,特別獨立出畫家獎項部分,即所謂的國際安徒生繪本大獎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Awards for illustration)。
「國際安徒生大獎」的候選名單,是由 IBBY 的會員國推薦國內優秀的作家與畫家為候選人,由於評選眼光嚴格,所以有時會出現會員國候選人從缺的情況。
在兩年舉辦一次的 IBBY 大會上,集結了IBBY會員國和其他在全球各地致力於童書發展的人士,除了公佈與頒發「國際安徒生大獎」之外,大會主辦的主題演講、座談會和研討會每每也會吸引數以百計的人前往參加。
設立宗旨
「國際安徒生大獎」創設的宗旨,在推動兒童閱讀,提昇文學和美學的藝術境界,建立兒童正面的價值觀,促進世界和平。
所以「國際安徒生大獎」的得主,不只要求在藝術有獨步當代的成就,他們的創作也必須能對世界兒童,產生健康、積極的精神鼓舞。
IBBY也期望藉由「國際安徒生大獎」,鼓勵童書創作,讓童書有更多新血加入,並進一步促進翻譯優良童書,達到世界交流的目的。
許多編輯總會來到 「Bookbird」尋找出版素材或發掘明日之星,也看得到IBBY全球各地持續推動的閱讀推廣計畫(reading promotion projects)最新進度。
連結:Bookbird
評選辦法與標準
「國際安徒生大獎」的評選標準主要是在文學與美學的價值上,隨著時代的不同,對文學與美學的判斷也會有所差異,具有國際觀也是衡量的另一項標準。
「國際安徒生大獎」作家與畫家候選人無庸置疑都是會員國的一時之選,在當地的兒童文學界具有崇高的地位,但這並不表示其成就在其他國家仍舊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這也是為什麼「國際安徒生大獎」特別推崇童書譯者的貢獻,插畫本身並無國界,如果文字也能無國界,世界各國就越能交流其國內著名的作畫家。
文字和圖像都是傳達知識給兒童的一種語言,評審團必須對這個語言達成共識,以其專業背景、文化差異、品味與幽默感、對兒童文學的見解,在評選過程中發表各自的看法,經過不斷的討論、篩選與達成共識,以選出名符其實的「國際安徒生大獎」得主。
基於謹慎,「國際安徒生大獎」的評選過程特別冗長。由於候選人來自世界各國,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文化,表現在童書上就會產生迥異的技法與風格,因此評審團本身必須對世界各國的兒童文學與藝術發展有深入廣泛的了解。
展覽形式
目前安徒生大獎展覽的形式,皆是以得主個展形式進行展覽,絕大多數的插畫家並未舉辦過展覽。
本次「國際安徒生插畫大獎50周年展」將首度集結全部國際安徒生大獎得主的大型插畫展覽,於2016年6月25日至9月18日在中正紀念堂展出。
預計一次展出1966年至2015年,共計25位歷屆得主,約300件插畫創作作品,包含廣為人知的莉絲白茨威格、柯薇塔、安東尼布朗等人之經典作品。
更囊括了被稱為日本的艾雪-安野光雅,童書界的畢卡索-莫里斯桑達克,以及兒童繪本創作世界的大巨人-湯米溫格爾等巨擘值得推崇的作品。完整呈現給台灣喜歡插畫的大朋友、小朋友們!
國際安徒生插畫大獎
知名插畫家
莉絲白.茨威格
Lisbeth Zwerger
奧地利的 莉絲白.茨威格 38歲就拿到國際安徒生繪本大獎,是目前最年輕的得獎者紀錄保持者,並三度拿到紐約時報年度最佳繪本、六次的波隆納插畫獎,得獎無數。
她擅長以細膩筆觸和淡雅色彩,重新詮釋經典童話,風格簡潔,她說,之所以習慣在畫作中留白,是因為自己個性,本來就不喜歡太擁擠的感覺,「連我自家公寓擺設也盡量簡潔」。
回顧莉絲白.茨威格過去幾十年的插畫創作,總是不脫《小紅帽》、《愛麗絲夢遊仙境》等全世界人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她說,雖然故事橋段被眾人熟悉,但她都會用自己全新的角度再去解讀。
柯薇塔
Květa Pacovská
出生於1928年捷克布拉格,從小浸淫在歌劇家父親的音樂藝術與祖母善說故事的啟發想像下,逐漸走向藝術與圖書創作的世界。在布拉格應用藝術學院畢業後,年輕時的柯薇塔在現代藝術主義影響下,進行抽象藝術創作與平面設計。
她是當代世界最著名的兒童插畫藝術家,並且在平面設計、紙藝、雕塑和裝置領域,柯薇奶奶均表現出了極高的藝術造詣,以線條,幾何圖形與異材質拼貼,加上繽紛的色彩,悠遊於兒童繪本與觀念藝術的領域。
在成為母親後,為了與孩子分享自己在藝術創作的點點滴滴,開始走向兒童插畫繪本的創作,50歲之後,柯薇塔所發表的兒童插畫作品屢屢獲得國際插畫大獎。
1983年的金蘋果大獎(The Golden Apple at Bratislava)、1992年的安徒生插畫獎(The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Medal)的最高榮譽插畫終身成就獎和隔年所入選的義大利波隆那國際兒童書展的最佳選書獎(Bologna Ragazzi Award)等,都讓柯薇塔的插畫創作堪稱為兒童藝術的典範。
柯薇塔的原畫作與繪本最大的差別是:原畫作展現出柯薇塔善於運用混合媒材的手法,每幅原畫作似乎都可以獨立成為一段小故事,不受限於一般繪本的線性敘述架構。
對柯薇塔來說,她所創作的圖畫並非是用來解釋文本,而是自成一格的獨特文本,用來延伸出更多的想像與愛的故事,是一種不受拘束、透過藝術色彩表現強烈的生命力,與幻想無邊界而情感豐富的童話人文。
安東尼.布朗
Anthony Browne
身為「國際安徒生大獎」和「英國凱特格林威大獎」雙料得主的安東尼.布朗,於1967年從里茲藝術學院畢業,在成為全職的童書繪者之前,安東尼布朗曾經做過三年醫學素描插畫的工作,這段時間讓他在寫實描繪技巧上有了更深的琢磨。
接下來的十五年他在GordonFraser從事卡片設計,讓他有了更多嘗試不同創作風格的機會,進而為後來的童書工作奠定深厚的基礎和實力。
每當開始有圖畫書的構想,安東尼布朗說:「那是一種故事和圖像的奇妙組合,決定要在書頁裡畫什麼圖,就像決定電影裡的場景一樣。」在兒童繪本世界裡,他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超現實繪畫語言,融合近乎照片般寫實的質感,以及近乎瘋狂的超現實視覺雙關語。
色彩、造型、背景、細節等,在他高超的描繪技巧,和絕妙的構思幽默交織下,傳達出故事底層動人的情感,和發人深省的意涵。
安東尼布朗的插畫作品表現人性光明的一面,認為在為童書作插畫時最重要的是「不失童心」,或是「以孩子們的思考方式看待世界」。他特有的超現實風格,讓作品充滿無限的想像與驚奇,尤其善於在畫面中設計小細節,讓讀者每次閱讀都能有新發現。
安野光雅
Mitsumaa Anno
1926年出生於日本島根縣津和野町,少年時代就非常喜歡畫畫,曾經擔任小學美術老師,後來以專業畫家為主。42 歲出版第一本繪本作品《奇妙國》(原書名:《不可思議的畫》),之後陸續出版了《ABC》、《數數看》、《旅之繪本》,至今已有70 多本著作。
安野光雅的才能不只限於繪畫,在科學、數學和文學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這些主題也都出現在他的繪本創作中。安野光雅在繪本作品裡展現的豐富想像力,在世界各國得到許多讀者的迴響及肯定。
安野光雅的作品多次入圍義大利波隆那插畫展,並獲得英國格林威大獎推薦、美國布魯克林美術館獎、捷克BIB金蘋果獎。
1984年,獲得童畫插畫界的最高榮譽「國際安徒生大獎」。
2001年在故鄉津和野町的火車站前,設立「安野光雅美術館」。
莫里斯.桑達克
Maurice Bernard Sendak
莫里斯.桑達克是第一位也是唯一榮獲「國際安徒生繪本大獎」的美國插畫家,並五度獲得美國童書最高榮譽「凱迪克大獎」,他所畫的繪本暢銷全球,被譯成日文、中文等十四國語文出版。
代表作品有《廚房之夜狂想曲》、《親愛的小莉》、《在那遙遠的地方》等;2009年,《野獸國》被搬上大螢幕,成為《野獸冒險樂園》。
桑達克有個悲慘的童年,父母親皆為波蘭猶太移民的桑達克,1928年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區。桑達克對童年的記憶,機乎可以用兩個字概括:悲慘。由於多數的家族親戚在二戰中不幸喪生,全家人即使遷居到美國,始終揮抹不去二戰時期大屠殺的陰影。
因為健康狀況不佳而常面臨死亡的恐懼,母親無盡的眼淚和躁鬱,這些負面的記憶建構了桑達克性格中憂鬱的部分。他對人生有難以承受的憤怒,他鄙棄信仰、痛恨神的存在;他討厭甜膩膩的卡通;喜歡狗更甚於人。
躺在病床上不能外出的時候,他就望向窗外,將觀察到的人物一一畫下來。他在一次受訪中表示:「我童年常常會想那些留在那裡(歐洲)的小孩,他們會發生什麼事?我的壓力也在於要為那些無法存活下來的人好好活著。」
桑達克的創作生涯從九歲就開始了。十二歲時,他看了迪士尼的音樂動畫劇《幻想曲》,決定以後要當插畫家。1937年開始寫作,1947年首次成為童書繪者。
桑達克將成長過程中種種焦慮不安、對生活的坦白和心底深處不安的想像,都化做創作的養分,使畫紙上的人物具有強韌的生命力和深刻的情感。
他希望孩子們懂得如何控制不同的感覺,如憤怒、無聊、恐懼、挫折和忌妒,並試著在他們的真實生活當中掌控這些情緒。一如他將自己性格中的陰鬱的部分,轉化成一本本溫馨的故事。
他相當注意兒童情感的表達與現實人生的呈現,總是不經意又恰如其份的表現在作品裡;讓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自然的獲得了認同與渲洩。他的代表作品《親愛的小莉》,就是一個溫馨又帶著淡淡哀愁的故事,讓孩子瞭解到何謂戰爭和死亡,畫面揉合古典風格與現代性。
羅傑.米羅
Roger Mello
如果波隆納插畫大獎在尋找用圖像說故事的行家,而國際安徒生大獎則是要發掘作品極富人道光輝的創作者。
以 2014年得獎者-巴西插畫家Roger Mello作品為例,在威權時代成長的他,總是透過畫作傳達濃厚的社會批判性格。
米羅是史上第一位得到這個獎項的拉美裔畫家,他出生於1965年,還是軍事獨裁時期的巴西,因此特別關懷屈身在政治和經濟強權下的弱勢人民。
作品 「Carvoeirinhos」(小小煤礦工)有別於他其他作品的繽紛亮麗,本書用色灰暗沉重,控訴無情資本家剝削童工累積財富的悲慘世界。
羅伯特.英諾森
Robert Innocent
得獎者本身在兒童文學領域裡均有豐富的經歷與地位,以2008年得獎者-義大利插畫家羅伯特.英諾森(Robert Innocent)為例,出生於二戰的他,一生都以不同的形式奉獻給最愛的繪畫。用生命耕耘熱情的他,終於在2008年因他在兒童文學領域的貢獻,獲得大獎肯定。
他最著名的繪本作品「白玫瑰」(Rose Blanche),作者為 Ian McEwan,故事原型是紀念一個由慕尼黑大學學生發起的反希特勒地下組織,運動僅短短持續了六個多月即結束了,而六位主導人物均被殘忍處決。
故事透過一名德國小女孩的視角,去看待德國納粹對猶太人的暴行,當她離開狂歡的小鎮群眾,跟蹤著卡車走過泥濘樹林小徑,看見了集中營的鐵絲網,小小心靈所經歷的震撼與轉折。
讀者也從純粹的心靈與情感層面,感受到德國面對那一段憂傷過去的想法。不知道是不是童年記憶總是烽火連天,在他的畫作中彷彿仍能聽見隆隆砲聲,光影與細膩筆觸裡,都還嗅聞得到大時代的氛圍。
比起一般童書裡天馬行空、五彩斑斕的無邊幻想,這些故事也許不見得令人愉悅、甚至帶點憂傷,卻蘊含著關於人性、正義以及這個世界的重大命題,將關於人道的大敘事埋在童話故事中,讓善與美的種子在孩子心裡生根,或許有一天,我們會擁有一個更寬廣良善的世界。
Jean-Jacques Sempé(1932年8月17日-),常被簡稱為桑貝,是一位法國插畫家,青少年時期夢想能夠參加管弦樂團演出,因此著手畫音樂家。在17歲當兵期間就已有作品陸續在巴黎各大報章雜誌刊載。十九歲即投身漫畫界,並出版《沒有一件事是簡單的》(Rien n'est simple)、《不可測的神秘》(Insondables mysteres)等書。 1960年與勒內·葛西尼合作,創作了《小淘氣尼古拉系列》作品,使他聲名大噪。 桑貝不僅是法國國寶級插畫家,更是舉世聞名的世界級繪本大師。青少年時期夢想參加法國作曲家兼指揮家雷旺圖拉(Ray Ventura)的管弦樂團演出,而開始畫音樂家,音樂也成為他日後一再重複出現的主題。 桑貝的作品不但畫風細膩、還帶著幽默而犀利的社會觀察,讓尼古拉系列的繪本風行全球五十年、歷久不衰。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