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螢幕媒體與紙本媒體的色彩混合是由不同的方式所組成的喔!
電視電影等媒體是由三種不同的色光組合呈現。而書本紙張物體的顏料則是由不同色料所組成。
◎色彩的混合
色料與色光色彩的混合又稱為「混色」,是不同的顏料或色光混合產生新顏色的過程。大部分我們都有混色的經驗,例如我們將水彩顏料的紅色與藍色混合會得到紫色等等。所以平時我們時常用的「混色」,具有兩種意義:一種是指染色塗料的領域中經由調色製作出來的色彩;另一種則是指混合顏色以做出新色彩的手段或方法。
按混色理論,我們如果有三種基本的原色,就能創造無數的新色彩。而這些最基本的色光或色料,已無法分解其他的色光或色料,這就是所謂的「色光三原色」或「色料三原色」。
而原色具備其條件為: 1.原色不能用物理的方法在分解出其他顏色。 2.其他顏色也組混不出原色。
◎色光三原色
紅、綠、紫藍
19世紀初,英國物理學家楊( T. Young, 1773~1829 )提出紅、綠、藍光「三原色視覺論」。19世紀末,德國黑龍賀制闡明人類的視網膜具有對紅綠藍有個別的視神經。
◎色光的混合
色彩的混合,皆是由數種基本的色彩,依各種比例混合而成,這些基本色彩,稱為「原色」,而色光的基本色就是紅(Orang Red)、綠(Green)、藍(Violet Blue) 。 (1)原色不能用物理的方法在分解出其他顏色。 (2)其他顏色也組混不出原色。
◎色光混合/加法混合
色光的混合,亮度都會增加,形成更明亮的色光,最後混成無色光,又稱其為加法混合。 紅(R)+綠(G)=黃(Y) 紅(R)+藍(B)=洋紅(M) 綠(G)+藍(B)=藍(C) 紅(R)+綠(G)+藍(B)=白光(無色光)
◎色光又如何運用在電視、電影的媒體裡呢?
螢幕的色彩是由很多細微顆粒顏色所構成,每個細微顆粒都是不同比例紅、藍與綠色色光的混合。
◎色料三原色
洋紅(M)、黃(Y)、藍(C)
一般所見的物體色,大多是色料混合的色彩。其基本的三原色:洋紅(Magenta Red)、黃(Hanza Yellow)、青(Cyanine Blue)。它們可以混合成別種色彩,但無法藉由其他顏色混成三原色。
◎色料混合/減法混合
色料的混合,亮度都會降低,形成更暗的色彩,最後混成黑色,又稱其為減法混合。 洋紅(M)+青(C)=紅(R) 洋紅(M)+黃(Y)=綠(G) 藍(C)+黃(Y)=藍(B) 洋紅(C)+青(M)+黃(Y)=黑色(K)
◎色料又如何運用在書籍、紙本的媒體裡呢?
以秀拉作品為例,將各種色彩緊密並排在一起,在遠距離看的時候,色彩在視網膜裡混合為一,形成新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