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藝術歌曲〈魔王〉,居然來自北歐!
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著名的應詞歌〈魔王〉(Erlkönig),是引用詩人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的詩作而寫成,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是,舒伯特在1815年創作此曲時年僅18歲!
讓我們先了解「魔王」個詞的由來:
原先這個故事裡的魔王(Elfkönig),其實來自北歐的神話中一個會傷害兒童的妖精之王,所以在德國民間是沒有這種傳說的。
據說歌德是看了德國詩人赫爾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r, 1744-1803)依丹麥民謠所寫的敘事詩,覺得非常有趣,於是重新改寫,將原來的北歐神話裡的“Elfkönig”變成了“Erlkönig”,改編為德國傳說中一個住在老赤楊樹洞的樹妖,就這樣,「丹麥魔王」變成了「德國魔王」,而年輕的舒伯特就在歌德的詩句啟發下,以驚人的想像力寫出這首完全不重複的「應詞歌」,流傳後世。
而浪漫時期所謂的「敘事詩」(ballad),是詩人們將一個故事用詩句表現出來,原本是一種古老的詩藝形式。在進入浪漫時期的18世紀末葉到19世紀(文學、藝術皆然),是敘事詩藝再度活躍的時期,亦引起廣大的愛好。
敘事詩不但能夠敘說故事,也能成為充滿戲劇化的表演,甚至後世再加以天馬行空的抒情化續寫,可見敘事詩不受限制的想像空間,剛好成為浪漫時期詩人或音樂家的最佳發揮題材。
曾有一句話說道:「就在那文字的盡頭,音樂開始了。」文字所敘述不盡的美感,就讓我們用音樂繼續享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