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弗里德里克·弗朗齊歇克·蕭邦(波蘭語: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有時拼作Szopen),波蘭作曲家和鋼琴家,他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
蕭邦自幼喜愛波蘭民族音樂,7歲時就創作了波蘭舞曲,8歲登台演出,不足20歲已出名。蕭邦39歲時英年早逝,後半生主要生活在法國,創作了大量鋼琴作品,如4部敘事曲、十餘部波蘭舞曲包括《軍隊》、《英雄》,26首鋼琴前奏曲包括《雨滴》,27首鋼琴練習曲包括《離別》、《革命》,4部諧謔曲、3部鋼琴奏鳴曲,至少32首多夜曲,59首馬祖卡,兩首鋼琴協奏曲,幻想曲和大提琴奏鳴曲等。蕭邦一生的創作大多是鋼琴曲,被譽為「鋼琴詩人」。
圖為蕭邦博物館
幼年
蕭邦在波蘭被視為神童,1816年6歲的時候開始學習鋼琴,相繼由他的姐姐和母親教授鋼琴演奏。蕭邦是個音樂天才,從小就展現出他驚人的音樂天賦,7歲時便能作曲,他的第一首作品B大調和G小調波蘭舞曲創作於1817年,體現出蕭邦不同尋常的即興創作能力,他在華沙被譽為「第二個莫扎特」。
崛起
1826年從中學畢業後,蕭邦在音樂學院繼續跟隨約瑟夫·艾爾斯內學習鋼琴演奏和作曲。蕭邦作曲相當勤奮,他發表的第二部作品是B大調鋼琴和管弦樂變奏曲(Là ci darem la mano,Op. 2,1827年),幾年後在德國引起了轟動,1831年羅伯特·舒曼作為音樂評論家在萊比錫的一份19世紀最重要的音樂報紙中,以《作品二號》為題(德語:Ein Werk II.)寫道:「先生們,向天才脫帽致敬吧」,對蕭邦的作品給予極高的評價。
蕭邦十九歲時已經創作了兩首鋼琴協奏曲。1829年至1831年間,蕭邦在華沙、維也納和巴黎各地舉行了多場音樂會,他的演出受到了專業報刊的高度評價,「柔和的演奏,難以形容的流暢,能夠喚起最深感受的完美演繹。」、「音樂地平線上最閃亮流星中的一顆」。因為1830年波蘭爆發了反對外國勢力瓜分波蘭的起義,蕭邦無法回國,而蕭邦的父親也建議蕭邦暫時先留在國外,1831年蕭邦最終忍痛離開故鄉波蘭移居到了法國巴黎,開始以演奏、教學和作曲為生。
戀情
在巴黎,蕭邦邂逅了比他大6歲的喬治·桑。但蕭邦與喬治·桑的戀情卻具有傳奇色彩的,一方面,喬治· 桑是一個熱情似火的女人,受到許多年輕才俊的追求,另一方面,喬治·桑後來銷毀了大部分蕭邦寄給她的信件,使得人們無法確定蕭邦同她之間的真正關係。
圖為喬治、桑的照片
逝世
1849年蕭邦長期的肺病病情加重,已無法繼續授課和演出,最終於10月17日在巴黎市中心的家中去世,時年39歲。根據蕭邦的遺願,他被葬於巴黎市內的拉雪茲神父公墓,下葬時演奏了奏鳴曲Op. 35中的葬禮進行曲。雖然蕭邦被葬在巴黎的拉雪茲神父公墓,但他要求將他的心臟裝在甕裡並移到華沙,封在聖十字教堂的柱子裡。柱子上刻有聖經馬太福音6章21節:「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哪裡。」。
上圖為巴黎拉雪茲神父公墓中的蕭邦墓
下圖為華沙聖十字教堂安放蕭邦心臟的柱子(就在底部花束上方)
鋼琴奏鳴曲 Sonata 蕭邦著有鋼琴獨奏用奏鳴曲三首,其中一首寫於十八歲,屬於作曲的練習曲,c小調,作品第四號,曲中並沒有顯出他的獨創性。雖然蕭邦死後被視為遺作而出版,不過到現在尚無演奏家發表過它。其他二曲為蕭邦最圓熟期的作品,可以說是他的作品中傑作之傑作。這就是著名的降b小調,作品35號,附有送葬進行曲的奏鳴曲,膾炙人口,另一首是b小調,作品第58號。
鋼琴奏鳴曲 Sonata 蕭邦著有鋼琴獨奏用奏鳴曲三首,其中一首寫於十八歲,屬於作曲的練習曲,c小調,作品第四號,曲中並沒有顯出他的獨創性。雖然蕭邦死後被視為遺作而出版,不過到現在尚無演奏家發表過它。其他二曲為蕭邦最圓熟期的作品,可以說是他的作品中傑作之傑作。這就是著名的降b小調,作品35號,附有送葬進行曲的奏鳴曲,膾炙人口,另一首是b小調,作品第58號。
敘事曲 Ballade 蕭邦一共寫了四首敘事曲,完成於一八三一年至一八四二年之間,亦及二十一歲至三十二歲那段充滿了活力的青年時代。這四首敘事曲可以列入蕭邦的傑作,與另外四首詼諧曲同樣地,創造了新的曲式與內容。但是,猶如詼諧曲一般地,並無模仿傳統的古典形式,卻也不是吐露了抽象的、主觀的感情,更沒有波蘭舞曲那種鄉土的要素所規定的曲式。
練習曲 Etude 蕭邦共有二十七首練習曲,包括作品10的十二首、作品25的十二首,及沒有作品編號的三首新練習曲。據說那三首沒有編號的,是蕭邦的所有練習曲中,最不好的作品──話雖如此,但也非完全沒有趣味的作品,它們都具有自己的特徵。練習曲一般指為了磨鍊演奏技巧而作的樂曲。而蕭邦的這些作品,除了具有演奏技巧上的練習困難之外,也是為旋律、和聲、節奏、以及情緒表現的練習曲。
即興曲 Impromptu 蕭邦一共寫了四首即興曲。在這些小曲中我們將可以看出蕭邦所發揮的天才。「即興曲」一詞,一般是指作曲家未經事先預備而臨時作成的樂曲,也可能是一時靈感的創作。不過,蕭邦的情形卻非常地自然,相當自由,但也不是無規則的發展,而是有著明顯統一性的作品。因此哈聶卡說:「蕭邦的即興曲,是在自由性之中,有著一貫的形式。看起來像是自由、獨特,卻可以感覺到構成上的嚴密。」
馬厝卡舞曲 Mazurka 馬厝卡原文Mazurka又稱為Mazurek,與波蘭舞曲 ( Polonaise ) 同是波蘭最具鄉土色彩的舞曲之一,發源於波蘭風光明媚的馬厝維亞 ( Mazovta ) 地方。馬厝卡舞曲自勃興以來到今天經過多次的變遷,往時的原始樣式與今天的形態、內容上都有明顯的不同。馬厝卡舞曲有兩種形態,一種為聲樂用,一種維舞蹈伴奏用。
波蘭舞曲 Polonaise 蕭邦生前一共出版了八首波蘭舞曲,包括「幻想波蘭舞曲」,此外,他在一八二五年及一八二八年,都有波蘭舞曲的創作,死後又以作品71出版了三首。波蘭舞曲的起源於何時已不可考。不過,這是法國的亨利三世登基為波蘭王後,貴族們在他們的新王御前配合著有節拍了音樂,列隊行進之際,才確定的形態。波蘭舞曲便這樣地先是做為儀式用,後來成了政治性的舞會之用。
詼諧曲 Scherzo 蕭邦賦予詼諧曲新的曲式與內容後,曾為了這些曲子的名稱而困惑。詼諧一詞意味著戲謔。不過蕭邦的這些曲子並沒有明顯的戲謔感覺,也不是奇想曲 ( Capriccio )。因為這些都在輕快中表示著什麼的緣故。蕭邦當時真是為了這些曲子之包含著某些嘲笑、侮蔑、挖苦之類的意味,而想取個新的名稱。這些都是蕭邦從心底赤裸裸吐露出來的作品,其中有憂鬱,也有波蘭舞曲之類個人的反抗。
圓舞曲 Waltz
蕭邦的一生寫了二十一首圓舞曲,其中生前出版的有八首﹝作品18,34之三首,42,64之三首﹞還有在他死後,以遺作問世的:一部分沒有編號的,但是都與生前發表的一般,可以稱得上是傑作。這些過半數的圓舞曲之未能在生前出版,原因不在於它的藝術價值,而是被與此有關連的各種私事所耽誤。蕭邦的圓舞曲可分為兩大類別:其一為把實際的舞蹈理想化的作品,另一類為借用圓舞曲的形式作成的抒情詩。前者有作品18,降E大調「華麗大圓舞曲」及作品 34之1,降A大調「華麗圓舞曲」。後者有作品64之2,升c小調及俗稱為「離別圓舞曲」﹝作品69之1﹞,降A大調等。
圓舞曲,若與蕭邦的其他形式作品相比較,演奏上並無多大困難,樂念亦不新奇,所以為一般人所喜愛。克拉克對這些圓舞曲的演奏法提出警告說:「不沉著的演奏家,經常忽視了蕭邦的低音。雖然低音對圓舞曲亦具有某種意義,不過也非絕對性的,當然,粗暴的敲打亦無必要。要注意到基礎的音,而從屬的和聲應該彈輕些,圓舞曲的Rubato並不需要像馬厝卡舞曲般地強烈。
【補充資料】小狗圓舞曲
小狗圓舞曲是古典音樂中難得與小狗有關的樂曲,傳說是蕭邦到地中海小島養病時,看到女友喬治桑的小狗追逐自己尾巴逗趣情景,一時興起而寫下的曲子,是蕭邦作品中少數嗅不到憂鬱氣息的活潑作品。小狗的活潑可愛為病痛的人帶來之鼓舞與喜悅,由此可見。
紀念
為了紀念蕭邦,波蘭華沙每五年舉行一次蕭邦國際鋼琴比賽。 自蕭邦逝世後,以下以其名命名: * 小行星蕭邦3784(Asteroid 3784 Chopin) * 華沙弗雷德里克·蕭邦機場
連續15年,蕭邦國際鋼琴大賽首獎得主,一直從缺直到18歲的李雲迪出現,才終止其紀錄。 李雲迪是史上最年輕的得主,也是第一位來自中國的音樂家。 李雲迪在2000年,在眾人夾雜著訝異與讚嘆的歡呼聲中,於華沙奪得了蕭邦國際鋼琴大賽的首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