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裡,每個人都需要說出真心話,而非虛假逃避的關係,才能真實親近。但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是會有衝突的可能,重要的是,衝突後需要和好,關係才能重現幸福。
許多衝突的發生,都是為了在關係中爭對錯,然而,每個人認定的對錯都不一樣,沒有一致的標準,也不能只以誰為準。一旦想分「對」、「錯」,就容易產生對立和緊張,對於親密關係的建立都是雙輸。
彼此指責互不相讓的關係,只會造成兩敗俱傷,一起合作相互成全的關係,才會讓彼此更親密,而和好正是使關係衝突的雙方,開始彼此擁抱。
繪本推薦:《一定要誰讓誰嗎?》
道歉不是因為你是對的我是錯的,而是把關係比看得比對錯更重要。只要我們願意先伸出和好的手,就能主動拉近彼此的關係。
1. 道歉:承認錯誤
「 對不起,__________( 事件、態度),使你感到不愉快,請原諒我。」
EX:「對不起,我昨天沒有遵照我們約定的時間回來,使你感到不愉快,請原諒我。」
2. 體會對方的感覺
「我可以想像,你會覺得___ 」
EX:「我可以想像,你會覺得很擔心,害怕我出了什麼意外。」
Q.為什麼要體會對方的心情?
因為,當人陷在不好的情緒中,是無法理性溝通的,因為感受需要先被了解、情緒需要得到安撫、最後才能進入理性溝通的階段。
3. 承諾改進
「以後我願意努力_________ 」
EX:「以後我願意更注意時間,嚴格遵守我們的約定,每次出門一定準時回家。」
Q.什麼樣的承諾才算數?
青少年在訂承諾時,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但若做不到,容易感到挫折而放棄,因此以下為有效承諾的原則。
(1)具體:清楚明確。
(2)可達到:可實際做到,不高估自己。
(3)雙方同意:需經過討論達到共識,而非單方同意。
家庭中許許多多衝突的發生都來自於錯誤的溝通,以及不被瞭解、不被尊重的受傷感受。「影片:學習和好」幫助我們了解在衝突過後如何修復關係,學習和好的方式。
(來源:新北市家庭教育中心)
然而,不是所有不健康的家庭關係,都能用和好解決...
然 而 , 不 是 所 有 的 家 庭 關 係 , 都 能 夠 那麼 容 易 地 原 諒 跟 和 好 ...
事實上,並非每一個家庭都健全而圓滿,有些家庭功能不良,人與人之間的界線過於鬆弛或僵化,父母帶著小時候的傷害複製在孩子身上,造成一代又一代的惡性循環。
1. 控制
控制是掩蓋羞愧的最佳武器,它使人覺得有力量、安全、對事物可以預測。然而控制也嚴重傷害個人的自發性及意志,因為它試圖趕走那其實永遠存在的不安及不可預知。
EX:要求旁人對自己言計聽從,否則便一哭二鬧三上吊
2. 完美主義
永遠要把一切事物做得正確而完美,這是許多病態家庭全力遵循的。完美主義可以表現在智能、道德、致富以及追求地位等方面,它含有評估及競爭的意味,藉著比他人優越來掩飾自己的自卑、羞愧。
EX:不許任何人暴露他的缺點,凡事自誇
3. 指責
當事情出錯或結果不理想時,責怪自己或指責別人均是排解羞愧感的方法。家庭狀況失控時,把錯誤投射到別人身上,可免於面對自己的脆弱。自責也可避免其他內在感受而維持家庭平衡。
EX:工作不順利便責怪伴侶不持家、孩子不懂事、寵物不聽話...
4. 否定自由
這是完美主義的結果。完美主義不容許負面的感受和不理想的慾望,因而限制了自由的心靈。舉凡悲哀、害怕、寂寞、痛苦、挫敗等感受均不能自由擁有,依賴的需求也被阻止。
EX:在家不能訴說學校的不愉快、工作的不順利...
5. 不准表達
人類是藉語言、符號來表達自己的,並且藉由想像力的象徵功能創造新世界及生活。因此,當身處惡劣環境中卻必須緘默不語、不准表達真實的心思意念,實為對人性的扼殺。
EX:在家不能哭、不能笑、不能開心、不能難過、不能訴說自己對事情的看法...
6. 虛構事物掩飾真相
這個規則要求個人永遠只看事情的光明面、要粉飾太平、佯作幸福、隔絕任何負面感受。這使得家庭系統保持封閉,不具彈性,因此只要有任何小小的干擾都會動搖整個現況。
EX:在家遭受暴力對待,但是對外卻要表現出和樂的家庭氣氛
7. 保持問題的存在
持續家中的衝突,永遠不真正解決問題;家人不是爭吵個不停,就是黏合融洽、絕無爭執。無論是衝突不斷還是過度和諧,這兩種情況都無法接觸心靈,家人活在長期的困惑不安裡。
EX:不斷針對同一件事爭執,卻不願意就事論事解決問題
8. 不信賴別人
父母自身的依賴未獲滿足,他們幻想可以自給自足、自我依靠,以掩飾內心的匱乏不足;或是對人十分冷漠,唯獨親子關係過分緊密,利用孩子填補自己的空虛匱乏。
EX:對待青少年孩子仍像幼兒一般,同時也期待孩子處處需要他如同小時候一樣。
絕大多數的父母,都不是有意要帶給孩子傷害,實際上,他們已經窮半生經歷,給了孩子在他們所知範圍內最好的對待,只是他們可能曾經在自己的家庭中受傷,然後不自覺將這樣的傷害代代相傳。
面對這樣的父母,我們可以選擇原諒,我們可以告訴自己:父母這樣對待我們並不是我們的錯。原諒,是放下你對父母的怨恨,因為,唯有原諒父母的無心之過,我們的心才得以解脫、得以自由。
推薦影片:《阿爸》預告擁抱篇
科學研究發現,選擇原諒的人,比較容易忘記以往被傷害的細節。這是因為做出原諒的動作後,會產生遺忘痛苦回憶的機制。同時,原諒能夠改善人體心血管功能、降低慢性疼痛、緩解壓力和提高生命質量,是保持健康的良藥。
https://anntw.com/articles/20140522-PINn
家,可以是溫馨的避風港,也可以是折磨人的傷心處!唯有走出家庭陰影,我們才能停止自傷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