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芭蕾舞劇
柴科夫斯基(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1840-1893 )為俄羅斯作曲家,畢生僅寫作三齣舞劇,卻成為芭蕾舞史上最閃耀的經典之作,被世人譽為三大芭蕾舞劇,分別為1876年的《天鵝湖》(Swan Lake)、1889年的《睡美人》(The Sleeping Beauty)以及1892年的《胡桃鉗》(The Nutcracker)。
關於《天鵝湖》
柴科夫斯基以德國作家穆賽烏斯( Johann Karl August Musäus, 1735-1787 )的作品《被偷走的面紗》(The Stolen Veil)為藍本創作《天鵝湖》芭蕾音樂,於1877年由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首演,可惜首演成績不佳,直到法國舞蹈家暨編舞家佩提巴(Marius Petipa, 1818-1910)重新編舞,於柴科夫斯基逝世兩年後的1895年推出新版,才廣受世人喜愛。
1895年上演大獲成功之後,許多編舞家相繼推出不同版本,但大體上以佩提巴的版本為原則進行改編。結局分為兩類,一類是王子與天鵝公主雙雙死亡的悲劇,另一類則是兩人以愛情的力量破除魔咒,從此過著幸福的日子。
除了結局有不同版本之外,分幕的方式也有幾種,一類由序奏與四幕構成,另一類只有三幕,但第一幕分為第一景與第二景,同時把序奏併入第一幕第一景。
《天鵝湖》故事簡介
公主歐蒂特被惡魔羅特巴爾特施以魔咒變成天鵝,只能在夜晚變回人身。王子齊格菲與友人外出打獵追逐天鵝至湖邊時,發現天鵝在月光下變回人形,王子對貌美的歐蒂特公主一見鍾情,公主則表示唯有真誠永恆的愛情才能破解她的魔咒。
王子邀請公主參加他的選妃舞會,並承諾會娶她為妻,幫助她破除魔咒。舞會當天,王子面對來自各國的美麗公主皆不為所動,等待著天鵝公主的出現,不料惡魔女兒歐蒂爾化為歐蒂特的形象並以黑色裝扮現身,王子沒有察覺因此選了黑天鵝為新娘,躲在角落的歐蒂特發覺魔咒無法解除,傷心地奔回湖畔,王子才赫然發現受騙了。
王子直奔天鵝湖,請求歐蒂特的原諒,兩人在天鵝湖畔跳出永恆之舞。結局有兩種版本,一是王子與歐蒂特於惡魔捲起的巨浪中雙雙死亡,另一種則是兩人愛情的力量戰勝了魔咒,從此過著幸福的日子。
《天鵝湖》組曲
(The Swan Lake suite, Op. 20a)
柴科夫斯基將原作的芭蕾音樂改編成音樂會演奏的組曲,共包含以下六曲。
1.場景─天鵝主題
(Scene -Swan Theme)
2.A大調圓舞曲(Waltz)
3.小天鵝舞曲
(Dance of the Little Swans )
4.場景(Scene)
5.查爾達斯舞曲(Czardas)
6.最終場景(Final Scene)
《天鵝湖》經典片段
公主歐蒂特在花園賞花時,被惡魔羅特巴爾特變成白天鵝。這場中了魔咒變為天鵝的戲,以更換舞衣表示,天鵝的舞衣是向外展開的短裙,舞者手臂必須像天鵝飛行時的翅膀一樣舞動。
影片為歐蒂特變為天鵝的片段。
《天鵝湖》經典片段
此曲為《天鵝湖》組曲中的第一首:天鵝主題,是本劇中最有名的音樂之一,在豎琴的伴奏下,由雙簧管奏出天鵝的主題旋律。
《天鵝湖》經典片段
此曲為《天鵝湖》組曲中的第二首:A大調圓舞曲,描寫齊格菲在王宮花園舉行生日舞會的情景,眾人向齊格菲王子道賀他的成年日即將到來。
影片自5:44秒起為A大調圓舞曲。
《天鵝湖》經典片段
此曲為《天鵝湖》組曲中的第三首:小天鵝舞曲,描寫月光下少女們變回人形在湖畔跳舞,四小天鵝整齊劃一的動作為此段一大看點。
《天鵝湖》經典片段
小天鵝舞曲為劇中經典段落,因此出現許多有趣的改編,右為以手代替舞步的表演。
《天鵝湖》經典片段
1895年佩提巴重新編導《天鵝湖》後,於黑天鵝獨舞段落出現「32揮鞭轉」(32 turning fouettes)。所謂的「揮鞭轉」,舞者一隻腳須保持定點旋轉,且腳尖移動範圍必須盡可能小,另一隻腳舉起如鞭子般揮動,十分考驗舞者的腿部力量,此段為劇中重頭戲。
《天鵝湖》相關電影
電影《黑天鵝》(Black Swan, 2010)以《天鵝湖》為背景,敘述女主角妮娜為能同時詮釋單純良善的白天鵝與狂放妖嬈的黑天鵝而感到巨大的壓力,尤其黑天鵝更超出妮娜原有的生命經驗和性格特質,使她陷入精神分裂。
此片獲得奧斯卡五項提名,飾演女主角的娜塔莉・波曼(Natalie Portman, 1981- )更獲頒最佳女主角。
關於《睡美人》
柴科夫斯基三部芭蕾舞劇中的第二部。係根據法國作家佩洛(Charles Perrault, 1628-1703 )的童話《林中睡美人》(La belle au bois dormant)改編而成的三幕芭蕾舞劇,由佩提巴(Marius Petipa, 1818-1910)編舞。1890年於聖彼得堡首演,全長近三個小時,1896年於義大利米蘭上演,為俄國芭蕾舞劇首度外銷。
《睡美人》故事簡介
奧洛拉公主的受洗儀式上,巫婆卡拉波斯因未獲邀請,詛咒公主將會碰觸紡錘而死,幸而紫丁香仙子未獻上祝福,她宣布公主來日碰觸紡錘只會昏睡而非死亡,百年後會有王子把她吻醒,國王為了防患未然,下令將全國織布用具燒毀。
公主十六歲生日時,巫婆化身為一老婦獻花給公主,花束中暗藏著紡錘,公主手指碰觸紡錘而陷入昏迷,全體人員與動物也跟著睡著。百年後,王子兌現了仙子的祝福,把公主吻醒。城堡中的所有人都甦醒過來。
公主與王子舉行盛大的婚禮,紫丁香仙子與眾多仙女們前來盡情歡舞並獻上祝福。
《睡美人》
(The Sleeping Beauty suite, Op.66a)
柴科夫斯基將原作的芭蕾音樂改編成音樂會演奏的組曲,共包含以下五曲。
1.導奏(Introduction)
2.玫瑰慢板(Adagio)
3.性格舞蹈(Pas de caractère)
4.全景(Panorama)
5.圓舞曲(Waltz)
《睡美人》經典片段
此曲為《睡美人》組曲中的第二首:玫瑰慢板,描述奧洛拉公主十六歲生日宴會上,公主與四位前來求婚的鄰國四王子共舞。
《睡美人》經典片段
此曲為《睡美人》組曲中的第五首:圓舞曲,第一幕奧洛拉公主的十六歲生日宴會上,參加盛宴的人們拿著花朵翩翩起舞。
迪士尼於2014年推出真人電影《黑魔女:沉睡魔咒》(Maleficent),改編自1959年的動畫,以《睡美人》動畫中的反派角色梅菲瑟的視角重新敘述故事,主題曲則沿用〈Once Upon a Dream 〉,同一旋律在芭蕾舞音樂、動畫及電影中呈現多變的風格。
《睡美人》相關電影
迪士尼於1959年推出第16部經典動畫長片《睡美人》,當中的主題曲〈Once Upon a Dream 〉即是改編自柴科夫斯基《睡美人》組曲中的第五首-圓舞曲。
關於《胡桃鉗》
柴科夫斯基三部芭蕾舞劇中的第三部。原作是德國作家霍夫曼(E·T·A Hoffman, 1776-1822 )1816年的《胡桃鉗與鼠王》(The Nutcracker and The Mouse King),之後由法國作家大仲馬(Alexandre Dumas, 1802-1870 )改編成芭蕾舞劇的劇本,柴科夫斯基於1891年編寫成芭蕾舞劇,原先編舞部分委託《睡美人》的編舞家佩提巴,可惜佩提巴病倒,因此委由其弟子伊瓦諾夫(Lev Ivanov, 1834-1901 )編舞,於1892年在聖彼得堡的馬林斯基劇院(Maryinsky Theatre)首演,《胡桃鉗》是每年聖誕節時常上演的重要劇目。
《胡桃鉗》故事簡介
在聖誕夜的晚會上,小女孩克萊兒從老伯伯手中獲得人形的胡桃鉗,卻被調皮的哥哥弄壞了,克萊兒傷心地將胡桃鉗丟在聖誕樹下,深夜,克萊兒從房間走出來,想看看心愛的胡桃鉗是否還在聖誕樹下。突然間,老鼠大軍從牆邊的小洞跑出來對客廳裡的玩具發動攻擊,胡桃鉗揮舞長劍奮力抵抗卻仍節節敗退,克萊兒急中生智,拿起鞋子往老鼠首領砸去,老鼠陣營因此潰敗逃竄。瞬間,人形胡桃鉗搖身變成一位英俊瀟灑的王子,而為了答謝克萊兒的救命之恩,王子帶她穿越積雪的森林來到糖果王國中糖梅仙子的宮殿,克萊兒在此受到各國精靈的獻舞,克萊兒恍然清醒,原來所有的奇遇只是一場夢。
《胡桃鉗》組曲
(The Nutcracker suite, Op 71a)
柴科夫斯基將原作的芭蕾音樂改編成音樂會演奏的組曲,共包含以下八曲。
1.小序曲(Miniature Overture)
2.進行曲(March)
3.糖梅仙子之舞
(Dance of The Sugar-Plum Fairy)
4.俄羅斯舞(Russian Dance)
5.阿拉伯舞(Arabian Dance)
6.中國舞 (Chinese Dance)
7.蘆笛之舞(Dance of the Reed Flutes)
8.花之圓舞曲 (Waltz of the Flowers)
《胡桃鉗》經典片段
此曲為《胡桃鉗》組曲中的第二首:進行曲,敘述聖誕晚會中,孩子圍繞著聖誕樹跳舞的興奮模樣。
《胡桃鉗》經典片段
此曲為《胡桃鉗》組曲中的第三首:糖梅仙子之舞,組曲中的第三至第八首皆為是克萊兒睡夢中糖果王國仙子們所跳的舞蹈。
此曲使用當時剛發明的鋼片琴,為鋼片琴的第一首作品。
《胡桃鉗》經典片段
此曲為《胡桃鉗》組曲中的第四首:俄羅斯之舞,運用俄羅斯的特雷帕克舞曲(Trépak),此種舞曲為農民的舞蹈,節奏相當活潑。
《胡桃鉗》經典片段
此曲為《胡桃鉗》組曲中的第五首:阿拉伯舞,弦樂器加裝弱音器表現出獨特的音色。
《胡桃鉗》經典片段
此曲為《胡桃鉗》組曲中的第六首:中國舞,由低音管與低音大提琴伴奏,長笛奏出上行音階的旋律,搭配弦樂的撥奏。
《胡桃鉗》經典片段
此曲為《胡桃鉗》組曲中的第七首:蘆笛之舞,描述牧羊女吹著蘆笛跳舞。以弦樂器的撥奏為伴奏,長笛演奏旋律。
《胡桃鉗》經典片段
此曲為《胡桃鉗》組曲中的第八首:花之圓舞曲,時常單獨演奏。此曲描述24名糖梅仙子侍女們的華麗舞姿。
《胡桃鉗》相關電影
迪士尼於1940年推出第一部古典音樂與動畫結合的作品《幻想曲》,其中共包含七部古典音樂,第二部即為《胡桃鉗組曲》,依序為糖梅仙子之舞、中國舞、蘆笛之舞、阿拉伯舞、俄羅斯之舞、花之圓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