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球評換你當 (2)打擊篇:安打
安打(Hit)
擊球員把投手投出來的球擊出到界內,使本身能至少安全上到一壘的情形。但下列兩種情形則不計為安打:一是因為對手球員的守備失誤才造成安全上壘;二是因為守備球員選擇試圖讓其他壘上的跑者出局,才造成打者安全上壘,這種情形稱作野手選擇。
野手選擇(Fielder's Choice)
野手選擇最常見的狀況是:擊球員擊出內野滾地球,原本擊球員可能出局,但因守備員(野手)試圖要使壘上其他跑者出局,無論守備員的企圖是否成功,只要沒有出現失誤而擊球員又能夠安全上壘,野手選擇就成立。
安打的出現,除了可讓本身上壘,以增加得分機會之外,同時能推進甚至直接讓壘上的跑者回本壘得分,因此是棒球中攻擊方最重要的得分利器,連續的安打更是棒球比賽中大量得分很好的方式。
安打依照擊球員本身到達的壘包,可分為一壘安打、二壘安打、三壘安打及全壘打四種。其中二壘安打、三壘安打及全壘打稱為長打。
如果擊球跑壘員因為守備球員的失誤,而多進占了壘包,則會依照原本沒有失誤的狀況下應能上到的壘包來分。舉例來說:擊球員擊出內野安打,順利站上一壘,但是野手為了抓擊球跑壘員而發生暴傳,使得擊球跑壘員從一壘跑上二壘。雖然此時順利站上二壘,但是在沒有失誤的狀況下,跑者只能站上一壘,所以會記一安打、一失誤。一安打交代擊球跑壘員打出安打上一壘,一失誤交代擊球跑壘員上二壘的原因。
一壘安打(Single)
擊球員將球擊出後安全跑上一壘,此為一般最常見的安打。
以下情形依棒球規則均記為一壘安打:
1.一般情況下,擊球員擊出安打後,僅停留在一壘。
2.擊球員擊出安打後已踏過一壘,在二壘前被刺殺。
3.擊球員擊出長打,但應未踏二壘而被判出局。
4.擊球員擊出再見安打,而得到致勝分的跑壘員僅前進一個壘包時。
內野安打(Infield Hit)
擊球員所擊出的球並未滾到外野區域,在內野防守球員沒有失誤,且沒有形成野手選擇的條件下形成安打。通常是跑壘速度較快的球員比較容易形成的一種安打模式,例如MLB的日籍球員鈴木一朗就是經常擊出內野安打的好手。
德州安打(Texas Leaguer/Texas League Single)
一支也許是見高不見遠,或者落點極為巧妙的安打,其落點大多為二壘手與右外野手,或者游擊手與左外野手之間的空檔,且因為落點離內野不遠,多半只能形成一壘安打,故德州安打又稱為「三不管地帶安打」、「鳥安」。
德州安打形成的原因很多,有時是因為擊球員受到內角球的擠壓所形成,也或者是打到棒子頭、斷棒、風向等其他原因。
二壘安打(Double)
打出安打的擊球員,在防守隊伍沒有失誤的情形下,一次就跑上二壘。
場地規則二壘安打(Ground Rule Double)
當球被擊出後,因場地因素無法進行正常的守備動作(例如球在外野落地後彈出全壘打牆外、球卡到球場的建築體...等),此時裁判會判定為場地規則二壘安打,紀錄上記為二壘安打,擊球員直接站上二壘,若壘上有跑者,則全部往前推進兩個壘包,即二、三壘跑者回本壘得分,一壘跑者上三壘;若一壘跑者已跑回本壘,則按規定要回到三壘。
邊線安打
俗稱「車布邊」(台語),乃指由一壘手與一壘壘包之間,或是三壘手與三壘壘包之間穿出去的安打。
通常這樣的安打都會一直沿著邊線滾到外野,甚至到全壘打牆邊,因此擊出此種安打的擊球員大多都至少可以上到二壘,形成二壘安打。
三壘安打(Triple)
打出安打的擊球員,在防守隊伍沒有失誤的情形下,一次就跑上三壘。通常三壘安打是所有安打中最難出現的,比全壘打還不容易,因此產量遠少於全壘打。。
全壘打(Home Run)
擊球員環繞所有壘包一周的安打。除了擊球員到終點本壘時,可自力得到1分之外,所有已經在壘包上的跑者每人皆可得到1分。
除了一般常說的全壘打,某些特定的比賽狀況還有各自的名稱。這類全壘打較為特殊,一個原因是它們不常出現,另外就是它們能為比賽帶來高潮。
場內全壘打(Inside-the-park Home Run)
基本上只要在守備方沒有發生失誤的情況下,擊球員擊球後一舉繞完所有壘包,在野手把球傳回來之前跑回本壘,就是全壘打。場內全壘打一般需要腳程快的打者,而野手要不是某種程度上對球的處理不夠正確,要不然就是球出現了不規則彈跳,或因為球場的特性使得球難以處理,而這些處理不能嚴重到被記為失誤的程度,否則規則上擊球員是無法獲得全壘打紀錄的。
陽春全壘打(陽春砲)(Solo Home Run)
壘上無跑壘員的情形下,擊球員所擊出之全壘打,只有1分打點。此名稱是從陽春麵引申而來的,形容和陽春麵一樣沒有多餘的配料(只得到1分)。
滿壘全壘打(滿貫砲)(Grand Slam)
在滿壘(一壘、二壘、三壘都有跑者)的情形下,擊球員所擊出之全壘打,有4分打點。
首局首打席全壘打(Lead-off Home Run)
第一位擊球員(第一棒)於第一局所達成的全壘打,擊出越牆之全壘打或是打出去不是靠失誤的場內全壘打,都算是首局首打席全壘打。
再見全壘打(Walk-off Home Run)
後攻球隊在平手或落後時,於最後半局之進攻機會,當壘上所有跑壘員加計擊球員,能超越先攻球隊時,而擊球員於此時所擊出之全壘打,向對手先攻球隊說「再見」。再見全壘打是一項唯有後攻球隊才有機會締造的紀錄。
雙響砲
雙響砲是台灣棒球圈使用的習慣用語,指一名打者在同一場賽事中擊出兩支全壘打。
一名打者在同一場賽事中擊出三支全壘打則稱為三響砲,以此類推。
連貫全壘打(Back-to-back)
連續二位打者相繼擊出全壘打時,就是所謂的back-to-back全壘打(中文另稱「背靠背」)。如果二位打者面對的是不同的投手,仍然可視為(合作)連貫全壘打。
連續三位打者擊出全壘打時,可以稱為back-to-back-to-back。
連續四位打者相繼擊出全壘打,在大聯盟史上只出現過7次,根據上述模式可稱為back-to-back-to-back-to-back,最近一次發生在2010年8月11日,由響尾蛇隊締造 。
特殊情況的安打
燈光安打
指夜間比賽外野手微微抬頭準備接殺平飛球時,突然發現球的飛行路線進入其所見的照明燈直射範圍內,致使白球與白色強光無法分辨,待飛行路線離開直射範圍後,球兒即將落地,為避免遭到飛球直擊,外野手只能選擇躲球,讓球掉在身後或旁邊造成長打。
因為台灣球場照明燈柱的設計位置經常造成燈光安打,外野手於接球前先舉起手套擋住燈光,以虎口網向天空找球,為常見的處理方法。
不規則彈跳安打
擊球員打出之界內球,因為場地不平整,導致球形成不規則彈跳,防守球員無法使跑壘員出局,記為安打。
猛打賞
猛打賞一詞源自日文,定義為一名打者單場三支安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