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設計師之路
360 人物:我有話要說、了解各行各業的秘辛, 如何找到自己的興趣, 在個人的舞台發光發熱!
投稿人物: 于建平,服裝設計師
◎我是于建平,服裝設計師──
從小熱愛畫畫,是一個對美學有敏銳度的人,在家人的支持下讓我有機會接觸各種相關比賽,建立未來走這條路的信心。要升高中時,有到畫室密集學習繪畫技巧,也自然進入了復興商工就讀,選擇了包裝設計系。畢業後因興趣使然進入服裝產業,然而一開始是先從櫥窗陳列開始做起,接著轉為設計助理,才真正開始學習服裝設計。
◎勇於認知不足之處,努力精進
從事服裝品牌的櫥窗陳列工作幾年後, 我覺得是時候參與服裝設計那塊,而當時在廈門的一個品牌剛好有設計師的缺,老闆以為我會做設計便錄用我了。當時我以為設計師只要會畫圖就好,缺乏整合、行銷、實穿等概念,只畫自己喜歡的東西的結果就是客人不買單。這件事讓我認知到自己必須從頭開始學習服裝設計,於是就提了離職。
接著我主動往陳季敏的品牌投遞履歷,積極爭取設計助理的職位,當時這個品牌也有櫥窗陳列的需求,所以我既可以發揮所學,也能真正開始做服裝,學習質感、肌理、色彩、布料、顏色的各種特性與搭配,還有機會去歐洲看展覽,打開眼界,也由於這是設計師品牌,讓我學到更專業、深入的精髓。
◎只要是我有興趣的,任何事都渴望嘗試
在復興商工唸書時,跟許多同學一樣熱愛打扮,開始鑽研時尚產業相關的品牌等,於是畢業製作就以服裝為主題,將包裝設計系學到的運用在服裝上,再加上本身擅長繪畫,以原有技能練習、素描等畫各種服裝。素描是基本功!
高中畢業後決定馬上進入職場,在找工作我是一個主動積極的人,當時我直接走進一家服裝店詢問有無職缺,後來便在其中從事商品陳列的工作。在這裏我學到很多,把服裝和道具、櫥窗陳列做得很好,獲得主管賞識,更加確定自己對服裝產業的熱愛。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位置,應該用心找尋,並投注所有熱情
離開陳季敏後,我到上海做男裝,面臨到角色轉換問題。當時擔任了團隊的主管,有業績考量,要負的責任很大,我才發現自己並不是領導型的人物,也了解在新環境中,若自己的思維沒有跟著改變,反而容易被淘汰。
還有一次到深圳擔任某女性服裝品牌的首席設計師,也是需要投入大量管理工作,剛開始我讓團隊成員放手去做,覺得慢慢來就可以,但其實整個大環境、公司文化政策講求高效率,有固定模式、說一不二的高壓工作方式,這和我個人的調性不合,更讓我有機會去反思原來真的「設計也需要管理制度」。我也該學習屬於自己的管理方式,試著轉換為管理型角色。
這次經驗讓我了解其實我尚未適合帶團隊,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位置。後來我跟老闆到米蘭工作,學習到許多服裝製作的流程,也在米蘭參觀建築、看各種展覽、體驗生活的美感,讓我大開眼界。其實任何事情都有起有落,遇到低潮不代表失敗,而是要找出突破的道路。
◎透過身體力行的研究細節、累積經驗
服裝設計的本質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設計時的初衷、訴求表現,而非只是譁眾取寵的外表,所以我更加重視對面料的認知與運用,透過親自去看、摸、研究細節,不斷地累積經驗,自我提升。
◎時尚與環保
我很認同一位英國設計師Stella McCartney的理念,她設計的衣服不用任何動物製品或毛皮,也儘量使用有機布料,將環保的信念落實在作品中,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也藉此傳達環保和永續的重要性給消費者。
影片: Stella McCartney FW17 Paris Collection
◎及早定出自己的風格
學校教的知識要到職場上運用才會變成活的。在時尚產業工作同樣要不間斷的廣泛涉獵書本、網路知識,做足基本功,更重要還要多看展覽、實際體驗。如果有機會到國外看時尚展的話,應該抽空到街上、店面逛逛,感受時尚的整體氛圍。現在是資訊爆炸的時代,年輕人容易在資訊海中迷失方向,因此要提早擬訂「自我風格」,並全力投入、努力經營。
◎將所學回饋臺灣,推廣在地文化
學服裝的學生在畢業前就該想好出路,但現在臺灣較追求大眾、速成,沒有很大的空間讓人才發揮,這些現實環境的挫折會把熱情消磨掉。經濟許可的話,本科學生有機會一定要出國增廣見聞,但最好能回臺灣灌溉,回歸自己的國家,不跟隨大潮流,而是發展自己的特色,臺灣是小而美的國家,各地特色不同,可以發展各種小而精的作品。
你也有話要說嗎?
歡迎投稿至 info@jibaoviewer.com 生涯360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