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搜尋專案、作者
透過關鍵字、作者名稱快速找尋內容。
觀看專案
翻閱簡報可由下方進度欄位的左右鍵調整或是由右側欄位快速瀏覽上下頁面。
想要放大視窗吉寶也提供全螢幕瀏覽喔!
文化部直屬的「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於民國100年10月19日成立,100年12月正式掛牌運作;籌備處下轄兩個文化園區-景美與綠島人權文化園區,過去皆為「白色恐怖」時期重要的政治犯監獄,承載了許多政治受難者與家屬們的生命故事。
收藏、儲存、分享專案
收藏喜愛的專案、日後方便再次瀏覽。如果想微調、編輯可「儲存專案」至我的專案。
利用各大社群分享讓專案內容的能見度更加曝光,同時宣傳作者。
博物館蒐藏並維護具有科學、藝術或歷史重要性的物件,並透過展示(常設展或特展),使公眾得以觀看這些物件。大多數的大型博物館位於世界各地的重要城市,更具地方性質的博物館位於較小城市、城鎮甚至鄉村[2]。一般人歸納出博物館所富有之功能為:典藏、研究、展示、教育四大項。
什麼是「類」博物館? 可以把它想成是「類似」博物館,或「另類」的博物館。既有博物館為大眾公共利益的開放空間,與作為大眾學習的公共場域,卻沒有博物館的嚴肅條件,諸如定期的展示、教育、典藏與研究、須有大量的專業人員管理與行銷等。
美囯自然史博物舘位於美國紐約曼哈頓上西區,是專注於天文學、地球科學、人類學、古生物學、生物學等的博物舘。建舘於1869年,現有舘員超過1200人,每年承辦超過100場特別展覽。
國立臺灣博物館(簡稱臺博、臺博館、臺灣博物館)是臺灣一座公立博物館,位於臺北市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北側,隸屬於中華民國文化部。始建於日治時期,不但是臺灣歷史最久的博物館,其建物也以該館前身「臺灣總督府博物館」之名列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
大英博物館於2003年建館滿250歲,被譽為是當今介紹世界文化史最優秀的博物館之一,其蒐羅古文明和中世紀歐洲文化的精髓,收藏量名列世界寶庫之最。
在人類漫長的發展中,發生了各式各樣的大事,除了載入史冊之外,也在事件的發生地或者起源地,建立了相關的博物館或紀念地,以此讓後代的人們了解,歷史不能被抹滅與遺忘。
過去博物館精心策劃展覽,展期結束後陳列文物即收入庫房,非常可惜,行動博物館強調機動性,將撤展後的物件重新組合,巡迴各地展出,讓資源可以重複利用,並發揮最大功能,賦予展覽新生命。
源於博物館/美術館中擔任展覽策劃者的「策展人」(curator)職銜,不僅在當代藝術中被強調其角色重要性,近五年來,台灣表演藝術圈也逐漸時興策展人一詞,它被運用於官方大型藝術節或民間獨立展演中,作為計畫主持者在概念與實務上的自我詮釋。
作者於 2016年10月11日 加入吉寶系統,喜歡他的創作就關注他吧!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msg}}
人權是什麼?
我們對於擁有的很多事物都過於習以為常,而忽視不見得是所有人都能如此幸運地獲得一樣的權利。
有些字典將「權利」定義為「一種特權」,但用於「人權」時,指的是更基本的含義。 事實上只要生而為人,我們都擁有一些權利。
博物館與人權
博物館是「服務於社會」的機構,並可能作為直面於政治的場域而存在。 例如英國的利物浦博物館相信其具有責任透過館內的展示與工作去爭取社會正義,包括在歷史與當代人權議題的論辯中扮演積極的角色。
面對創傷遺址、選擇維持原樣或重新建構,無法重現當年歷史情境,或如何讓遺址中的歷史記憶彰顯,而不再重蹈覆轍。
國家人權博物館
目標
國家人權博物館的設立,是全國首創的有關「人權議題」博物館。不僅承載著過去「白色恐怖」時期(1949-1992年)史料檔案保存、整理的歷史使命;更肩負著人權普世精神的教育推廣與落實責任。
白色恐怖
1949年5月19日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發佈戒嚴令,直到1987年7月15日宣告解除,總共實施長達38年的軍事統治。 根據法務部向立法院所提的報告,戒嚴期間台灣的政治案件有29,407件,政治受難者有14萬人。
景美人權文化園區
景美人權文化園區過去常被稱為警總景美看守所、二十張看守所、景美復興山莊,原為臺灣戒嚴時期的臺灣警備總司令部軍法處和國防部軍法局所在地。 過去曾是當時羈押並審理中華民國國軍犯罪軍人、一般重刑犯和政治犯的看守所。
禁錮與解放
園區入口意象名為「禁錮與解放」,由兩座向內傾斜的水泥高牆構成,從中仰望可看見一線天空,並有鐵線彎曲構成的白鴿,象徵著被關押者仍存有一線希望,以及重獲自由的意象。
綠島人權文化園區
總面積約32公頃,從綠島鄉公館村公館鼻開始,包括將軍岩、人權紀念公園、綠洲山莊、莊敬營區、 綠島技能訓練所,直至燕子洞等。 園區以人權歷史、和平文化、島嶼生態為主軸,將長廊和監禁政治犯的監獄空間,轉化為認識人權的重要場域。
「新生」們的午後健身操(民國43年中央社攝)
新生訓導處
1950年代,約一千多名政治犯移送綠島「新生訓導處」。在當時僅有幾間木房搭建而成的牢舍內,有十二個男性中隊,每一個中隊約數十人。有些人遭監禁、強迫接受政治教育,亦有外放在監視下從事「勞動改造」。
展示區的「教室區」,呈現受難者當年上政治課,坐小板凳上,接受思想改造。
第十三中隊
囚犯若因故身亡且家屬未領取遺體者,大都埋葬於「新生訓導處」與「燕子洞」之間的面海的山坡下;埋葬或死亡於當地者皆被統稱為「第十三中隊」,而該埋葬地點又被倖存者稱作「十三中隊公墓」。
綠島人權藝術季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每年5月17日固定舉辦「綠島人權藝術季」,結合戲劇、音樂、舞蹈、劇場等不同的藝術形式,以多元的方式紀念在白色恐怖時期遭受迫害的政治受難者們。
音樂戲劇「綠島百合」重現白色恐怖時期火燒島禁錮政治受難者身體與心靈的創痛記憶。
當代藝術「牆外」作品事件
2009年12月10日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在景美園區舉辦美麗島事件30周年紀念展,委託藝術家游文富在汪希苓特區前創作地景藝術「牆外」。未料開幕之際,美麗島受難者施明德之妻陳嘉君當眾破壞藝術品。2010年1月8日,陳嘉君再次潑漆在作品之上,抗議政府持續紀念加害者。
問題與討論:牆外的我們
蒐集相關資料瞭解事件的源由:
延伸閱讀
游文富工作室針對「牆外」作品遭陳嘉君女士破壞事件聲明稿 http://jingmei-contemporary.blogspot.tw/2010/02/blog-post.html
景美文化園區人權vs.藝術如何對話 http://ppt.cc/EMx4p
「牆外」,哪會安呢?http://blog.roodo.com/michaelcarolina/archives/11094373.html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