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
策展人(Curator)是為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或其它商業單位安排藝術家與場地方媒合展覽事宜的獨立工作者。傳统策展人會和有形的藝術品有關,可能是藝品、收藏品、歷史項目或科學收藏。
歷史背景
回溯整體發展,在歐美各地美術館工作的人員原本有各自的職稱,如 keeper、selector、 programmer、commissioner 等,在 90年代 「Curator」 一詞成為這些人員對外的通稱。例如大英美術館中國藝術的策展人原稱之為 Keeper of China,後改為 Curator of Chinese Art。
定義
策展人最表面的意思也就是「策劃展覽的人」,包括博物館、美術館、畫廊等都經常性自行或委託外部人士策辦展覽。其工作內容包含對於作品的收藏、保存、研究(內容),更進一步挑選、安排、詮釋作品(情境),透過作品與作品之間關係交織出新的意義與可能性(脈絡)。
內容
意指需要展示的物件,有可能是視覺藝術、表演藝術或甚至是抽象的概念呈現,展示內容應符合主題,策展人同時也需要考量檔期、成本與效益等因素進行篩選。
情境
物件展示出來給目標觀眾的場所、環境、時機、氛圍等情境,甚至也需要考量各種吸引感官(觸覺、聽覺、嗅覺)的展品型態、動人的燈光、色彩或合理的空間動線等。
脈絡
展示應在一個具有中心理念的架構進行開展。白話來講,就是要如何「說故事」?策展人需要根據展示內容,在一定的情境之下,說出合乎邏輯且能獲目標觀眾理解並認同的故事。
可能性
策展人可能是學術上的研究者,具有與藏品相關領域專業的知識。 策展人可能是概念上的發想者,思考整體的策展理念和脈絡呈現。 策展人可能是詮釋上的規劃者,透過展示設計拉近觀眾與展覽的距離。 策展人可能是行政上的整合者,找場地、找資源,讓想像化為可能。
案例:片岡真實
1965年生於日本名古屋,現居工作於東京和倫敦,它是日本森美術館(Mori Art Museum)的首席策展人,兼倫敦海沃藝廊(Hayward Gallery)的協同策展人。
東京森美術館曾於2014年9月20日至2015年1月4日呈現台灣當代藝術家李明維大型個展—「李明維與他的關係:參與的藝術 」。李明維在其20年的創作生涯間,常被置於「參與式藝術」的脈絡下討論,該展也是一個省思「連結」與「關係」的主題展。
策展論述
策展人片岡真實從「參與式藝術」的發展歷史檢視觀眾參與的不同面相。同時,從挖掘「參與式藝術」的發展歷史中與禪學的關係,視角參照追溯至包含傳統東方哲學和前現代的自然觀,以及對日常生活中的覺醒等。
第一區聚焦於一個人與周圍人際間、環境間的關係、宇宙生息與人體的關聯、以及歷史的進程的連續性等、從亞洲的宇宙觀探索其本源。
《補裳計畫》
藝術家將為觀展民眾縫補帶來的衣服或布料、在這段時間內觀展民眾與縫補衣物者之間開始溝通交流。
第二區著眼於個人對日常行為、如行走、飲食、睡眠等經驗的覺知。參照佛教中「諸行無常」的哲學思想以及重視「當下」的概念、重新省思平凡的每一天。
《晚餐計畫》
藝術家或主人邀請陌生人一對一用餐、在對話中建構彼此的關係、觀展民眾藉由影像片段來想像這段由陌生到逐漸熟稔的歷程。
《睡寢計畫》
經抽籤獲選的參與民眾將可與藝術家或是計畫主人在美術館中共度一夜。在這樣親密的時間和空間中、去探索「關係」和「信賴」等概念。
三、從個人的記憶開始、思索與歷史、文化、社會的連結
透過李明維以及計畫參與者個人的記憶和體驗、來思索台日關係、社會的重大改變及歷史事件、對個人造成了什麼影響、又產生了何種關係? 另外展場中也展示了李明維曾在日本求學的外祖父母照片等私人物件。
《魚雁計畫》
在靜謐的空間中、觀展民眾把難以對至親至愛啟齒的關於「感謝」、「悔悟」或「原諒」的話語寄託於信紙上;書寫完成後、可決定封緘與否、如果信件封口了、那麼這封信便會郵寄給收件人;如果沒有封口、則會公開讓其他觀展民眾閱讀。
圖為作品區思想家之一鈴木大拙的紀念館
「思考『關係』」之作品區
策展人片岡真實另用約20%的展覽內容比例,延伸介紹其他11名藝術家與思想家的經典作品、藉此連結李明維的創作脈絡、並省思貫穿其作品的精神 —「連結」與「關係」。
如果你是策展人?
請自由發想一個展覽或是藝術節/戲劇節/音樂節,不限定藝術形式與表現方式。你的主題是什麼?會想邀請什麼樣的藝術家來呼應你的主題?觀眾又該如何與你的想法進行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