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幕基礎知識與使用技巧
藍幕(綠幕)是影片製作中常用的工具,主要用於特效中去背景的用途,由於現代電影製作中,去背是十分常用的技巧,所以藍幕的相關知識,也成為影片製作工作者必備的常識。本文將介紹藍幕的基本知識、使用技巧以及相關的應用。
藍幕技術首先出現於1930年代末,方法是先把站在藍色或綠色布幔或牆壁前表演的演員拍攝下來,接著再拍攝另一個背景畫面。
技術人員去掉布幔的顏色,製作成正片或負片,再將兩段底片疊在一起,曝光在新的底片上,製作成最後的合成畫面。這種「光學疊印」的方法十分無趣且所費不貲,但效果極佳。
布幔的顏色可以任意選擇,但由於紅色、綠色和藍色分別對應底片的三層感光乳劑,以及電視攝影機的三個色頻,因此最容易濾除。不過紅色在膚色中相當常見,將紅色去除會影響膚色表現,因此通常不會使用紅色布幔。
1990年代中期,這個程序開始全面電腦化。電影製作公司很快就採用這種技術,因為它更快、成本更低,而且更加精良。目前的特效電影大多是以數位方式結合而成。
不過,負責執行整個程序的還是編修人員,包括調整黑暗部位、校正色彩和修整輪廓,讓觀眾不會看到消失的怪異影像或雜訊。美國華納兄弟娛樂公司的技術長庫克生(Chris Cookson)表示:「儘管其中有科技的成份,但這個過程仍是一種藝術,還是需要人工潤飾。」
以個人電腦去背景
大製片公司普遍採用之後,較簡單的合成軟體也隨之問世,供家庭和數位影像玩家使用,例如Final Cut 6和Avid Xpress等,而且進步也相當快速。紐約一位導演兼電影攝影師葛拉夫(Walter Graff)表示,這類產品「幾乎已將價值三萬美元的編修及特效系統包含在1200美元的套裝軟體中」。但愛好者是否有那樣的眼光和技巧,能像專業人士一樣運用這類軟體,則是另一回事了。
藍幕常見的用法為去除背景,但也有一些獨特的應用,例如哈利波特的隱形斗篷就是藍幕的運用,演員在拍攝時,準備藍色或綠色的布匹,當布匹罩在身上時,就可以用KEY藍幕的方法將演員消除。
虛擬攝影棚,以將主持人去背,再合成不同的背景,被大量的運用在體育轉播、新聞播報等電視節目,虛擬攝影棚通常具備「即時運算系統」與「攝影機追蹤系統」。即時運算系統,讓副控室即時進行特效演算,使節目得以即時直播。攝影機追蹤系統計算攝影機機身及鏡頭的移動量,並傳送給電腦,以作為運算實景與虛景合成的資料,讓攝影機進行各種移動與鏡位切換時,即時計算背景的資料,讓背景與畫面連動。
在影片後製尚未數位化時,是以「光學疊印」的方法去除藍幕,工作人員在底片沖洗時去除藍色感光乳劑,即可造成去除藍幕的效果。
影片後製數位化後,可藉由剪輯軟體直接選取藍色的像素,並將選取範圍挖除,達到去除藍幕的效果。
藍幕與綠幕的差異
早期多用藍幕,因為藍色是皮膚的補色對皮膚影響比較小,但許多西方人是藍眼珠,容易被攝影機當成背景;綠色比較明亮,所需光線較少故不容易造成黑邊,而且攝影機對綠色頻道比較敏感,所以現在歐美多使用綠幕。
拍攝技巧
數位攝製器材的普及,讓我們可以輕易的以個人電腦去除背景,但實際購買藍幕拍攝後,卻發現許多問題,這些問題有些需要專業的技術或設備才能解決,但是其實只要掌握一些訣竅,就可以解決大多數的問題,以下為使用藍幕去背的基本技巧。
1.盡可能讓背景平整,同時保持清潔。
2.營造平均柔和的光線,避免過大的反差與陰影。
3.以較高的影像尺寸拍攝,最少也要1920×1080。
4.縮小光圈,增加影像的銳利度。
5.如果可以,以4:2:2或更高的色度抽象拍攝。
6.如果被攝物會移動,請注意快門速度,避免動態模糊。
7.依照被攝物的顏色(膚色、服裝、髮色、道具)選擇適合的背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