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品是『入門毒品』?!
台灣每年有2萬多人死於菸害,平均每25分鐘就有1人死亡。菸品中有超過7千多種化學物質,其中93種成分會致癌。依據美國國家成癮物質濫用中心報告指出,尼古丁會影響青少年的大腦發展結構,影響青少年的身心發展。此外,吸菸的青少年更容易受到非法藥物的誘惑,根據研究,相較於未吸菸的青少年,吸菸青少年濫用非法藥物機率達13倍之多。
校園毒品危害情形究竟有多嚴重?
衛福部統計,十九歲以下少年吸毒人數約為全體總人數的百分之二點七,相當於一千七百四十九人,專家質疑這個數字遠遠被低估至少十倍。
台灣成癮科學會理事林滄耀表示:年輕人初接觸毒品常見K他命,如果不是吸食的兩天之內驗尿,根本驗不出來有使用這些毒品,校園通常必須掌握明確事證,才會進一步通報,也因此導致吸毒人數被低估。
使用毒品的原因
根據103年全國物質使用調查,十二至六十四歲民眾約有廿三萬人曾接觸毒品;首次動機是:「好奇」(66.7%),其他依序是:「放鬆自己/解除壓力」(14.2%)、「因為朋友有用」(13%)及「娛樂助興」(11.7%)。
首次接觸毒品的場所,三成六在家裡,同學和朋友家裡近二成,值得注意的是,有一成八是在學校接觸毒品。根據國外研究,若是在學習階段接觸毒品,未來會有三分之一學生成癮,建議全面普查十八歲以下毒品使用狀況,提早介入預防。
新興毒品竄起
依據教育部統計,學生藥物濫用種類以K他命最多,佔全數的9成,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統計發現,K他命檢出率已從99年67%,上升至104年93%。為了躲避警方的查緝,販毒集團對於毒品的外包裝更是越來越別出心裁,近半年媒體報導警察單位因接獲民眾檢舉或路邊臨檢而查獲毒品時,發現三合一混搭完美比例的咖啡包、奶茶包、果凍或巧克力,竟內藏毒品。
安非他命屬中樞神經興奮劑,使用者於初用時會有提神、疲勞感消失、活動力增加、食慾減退、欣快感及衝動、心跳加快與體溫升高等。長期使用會造成依賴性(心理及生理)及成癮性,並且會出現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症狀包括猜忌、多疑、妄想、情緒不穩、易怒、幻覺、強迫或重覆性的行為及睡眠障礙等,也常伴有自殘、暴力攻擊行為等。成癮後一旦停止吸食,便會產生戒斷症狀,包括疲倦、沮喪、焦慮、易怒、全身無力等。
因安非他命具有抑制食慾的作用,常被不法人士摻入非法減肥藥中非法販賣,使用藥者在不知情的情況成癮,並造成精神分裂、妄想症等副作用。
黑心減肥藥
驗出安非他命
仿日本品牌 逾三萬顆市面流竄
警搜出10多瓶仿日本藥師堂(左圖紅框處)的「燕姿輕靈」,及3公斤安非他命原料。
成癮的原因?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吸毒不好,卻無法斷絕對於毒品的渴望。你不能一味的責怪他們意志不堅定,其實他們的毒癮已成為一種慢性疾病,毒品已經改變了他們的大腦運作。
因為毒品造成大量神經傳導物質釋放,而人體的自我調節機制為了適應,會藉由減少神經傳導物質或受體的製造,來減輕它的作用效果和程度。此時,會使吸食毒品的人開始覺得吸食同樣劑量卻達不到以往的快感,而又受到毒品副作用所苦,因而開始增加吸食劑量,長期下來造成成癮的病變。
大腦如何調控你開心的感覺?
正常狀態下,神經傳導物質會受食物、音樂等因素刺激而釋放,並與受體結合刺激細胞,完成任務後再經轉運蛋白回收。毒品會刺激神經傳導物質釋放,阻礙回收,使細胞的刺激增加。
藥物的成癮就是因為神經傳導物質如多巴胺,不斷刺激酬償系統,造成人在毒品上獲得的愉悅感遠遠超過其他一般活動,且持續時間更長,進而使吸毒者對以往喜愛的活動失去興趣,卻一直渴望獲得毒品。因此當毒品成癮時,即使大腦知道毒品有害,但身體對於毒品的渴求已經很難用意志力來抵制。
戒也戒不掉的『戒斷症狀』
指當成癮依賴後,一旦停止使用時,身心開始出現各種不適情況,即為戒斷症狀。舉例常見的毒品安非他命、古柯鹼。
- 成癮至中毒時會出現:情緒高昂、誇大、好辯、失眠等。
- 過量使用:會激動、不安、痙攣、幻覺、恐慌、甚至死亡。
- 戒斷症狀:疲倦、睡不好、注意力差、有崩潰感。
青少年期發展『自我認同』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很重要的成長階段,它不僅是個人進入成年的過渡期,也是一個人尋求自我認同的主要階段。因此,一個人在這個時期所形成的價值觀及健康行為都對未來的發展有深厚的影響。除了受本身的個人特質及家庭影響,也經由與同儕之間的相處及互相模仿,探索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而「家人支持」可以降低青少年受同儕不良行為的影響程度。物質濫用也可能是青少年尋求自我認同的管道,因此透過健康的興趣嗜好,來建立自我認同感的自信;絕對是拒絕物質濫用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