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儲存、分享專案
收藏喜愛的專案、日後方便再次瀏覽。如果想微調、編輯可「儲存專案」至我的專案。
利用各大社群分享讓專案內容的能見度更加曝光,同時宣傳作者。
第一章 科技的生活
第五章 傳播科技
第七章 創新設計與製作
第四章 運輸科技
第二章 製造科技
第六章 新興科技
第三章 營建科技
第二章 製造科技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msg}}
學習目標
科技與工程
「科技」是人類運用資源與創意,為解決生活中各種問題所進行的活動、發明或改造。以烹調方式及器物來看,從最初的鑽木取火到電磁爐、氣炸鍋等用具出現,顯現出科技產品與時代變遷的關連,科技發展史幾乎就等同於人類文明史。
傳播科技的進展加速了訊息傳送及接收過程的效率與安全性,促使人們接收訊息的管道從傳統以圖文傳播為主的形式,快速擴展到樣態多元的電子傳播世界。
而隨著營建科技的發展,在生活、工作及休閒場域中,無論是土木工程或建築工程,各種用途之結構物設計與建造技術的出現,都充分展現出人們應用材料克服環境的智慧;製造科技則是將材料、能源、生產流程與成本進行最佳化的考量與製作,進而使其成為產品的過程,從材料科技及機械製造領域的發展脈絡,可以習得如何透過製造科技生產滿足人們日常生活所需的產品;最後,透過運輸科技的物流及運輸系統,我們得以將產品、貨物或人員以不同的方式快速的移動、交換、旅行。
科學著重解釋自然世界,科技則著重調適自然世界,工程師將經過驗證與系統化的知識實際應用於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因此,工程師所需面對的是該如何在有限資源及多種限制條件下,找到待解問題的最佳解方。
當要求更高性能就會增加製造成本,若無限提高安全係數恐影響實用性,或改進效率卻使製造複雜度提升等狀況產生時,工程師要如何做出最合適的選擇,須仰賴其厚實的專業學養及實務經驗,並善用各種分析與模擬工具,來協助規劃、進行設計。我們也將在後續章節及活動中,進一步說明。
思考不短路
科技的進步是為了滿足人類的需求,讓我們在食衣住行等各方面都能有更便利的發展。請試想現在的生活中還有哪些不便之處?是否能嘗試透過研發新科技、改善流程或模式來解決不便?工程還能用在哪些領域上進行科技的推進呢?
思考不短路
科技的進步是為了滿足人類的需求,讓我們在食衣住行等各方面都能有更便利的發展。請試想現在的生活中還有哪些不便之處?是否能嘗試透過研發新科技、改善流程或模式來解決不便?工程還能用在哪些領域上進行科技的推進呢?
知識不斷電
美國工程與科技認證委員會(Accreditation Board fo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ABET)具體制定的工程教育培養專業人才標準,可協助我們對一名合格的現代工程師應具備的能力與素質,有更清楚的認識。
❶ 有應用數學、科學與工程等知識的能力
❷ 有進行設計、實驗分析與資料處理的能力
❸ 有根據需要去設計一個物件、一個系統或一個過程的能力
❹ 有多種訓練的綜合能力
❺ 有驗證、指導及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
❻ 有對職業道德及社會責任的瞭解
❼ 有效地表達與溝通的能力
❽ 懂得工程問題對全球環境和社會的影響
❾ 學會終生學習的能力
❿ 具備有關當今時代問題的知識
⓫ 有應用各種科技和現代工程的工具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習輔助資源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受教育部委託,建置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包含「大學選需求」與「高中學習資源」兩大對應檢索系統,協助高中生依個人興趣與專長,發展個人學習計畫。
工程涵蓋領域相當廣泛,有電機工程、機械工程、資訊工程、土木工程、化學工程、材料工程、工業工程、造船工程,亦跨足到農業科技、海洋科技、航太科技、生物科技、醫療科技等。由於範圍廣大,在大學學群中工程學群是相對龐大的學群,依其應用之領域與專業不同,由專門之學門科系培養、訓練該領域之工程人員。工程學群之課程的共同重點均為:培養學生如何結合專業理論與實務,以及運用正確工程設計流程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成為專業技術工程師或管理人才。
電機工程
電機工程學以電磁學與電子學為基礎,進行各種電機與電子系統的研究,範圍不限於電腦或電信,還包含控制工程與訊號處理等。隨著產業變動,電機工程的學習領域大致可以分為幾項組別,雖依照各校系規劃會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會包含光電、電子、通訊、自動控制、電力系統、計算機等項目。
機械工程
機械工程領域包含能源與熱流、系統設計與控制、模具製作學習以及半導體與綠能材料科技的修習。當機械工程與微積電、奈米機電、自動控制、生醫工程整合後,就能夠進一步促成自動化生產與機器人應用產業的蓬勃發展。
資訊工程
主要以資訊工程各項相關軟硬體開發應用為主,例如如何將資訊經由規劃、運算、整合後使用於實務上;而資訊科學則著重資訊理論的探討,較專注在資訊的假設、邏輯演繹與分析上。資訊工程與資訊科學在資訊領域的發展演進下,近年來已逐漸走向統合。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所需的基礎知識有工程數學、應用力學、結構學、流體力學、工程學、水文學等,亦須學習專業工程圖繪製、工程倫理與法規、營建材料特性、與橋梁道路及建築物規劃設計、興建與管理等實務應用課程。
化學工程
化學工程主要研究大規模改變物料中的化學組成,及其物理及機械性質的工程科技,為各種應用科學的基礎。因此,化學工程能夠應用的範圍除了製造業外,也能向半導體、電子等高科技產業發展,亦或是朝向生物、醫學等與生命有關的領域來進行拓展。
材料工程
材料科學是結合物理、化學及數學等學門之大型整合應用科學,同時兼顧理論基礎與工程應用,在高科技產業及產業升級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地位。科技發展的突破,往往取決於新材料的研發、測試和改良,因此被國家和民間產業列為關鍵的材料科技,更是所有工程科技與產業的基礎。
通訊工程
通訊工程運用數學、科學、工程知識等製作出通訊工程系統,應用於智慧型家電網路、智慧型車輛與公路系統、無線辨識等,未來發展如通訊電信產業、半導體製造業、光電、電腦系統整合等。
運輸工程
運輸工程為交通運輸領域之核心課程,透過跨領域之專業訓練,及掌握設計、工程與管理手段,創造一個優質的交通系統,例如智慧型運輸系統、交通雲、交通工程、交通控制、智慧型車路系統等。
海洋工程
海洋工程是以開發、利用、保護、恢復海洋資源為目的之各項新建、改建、擴建工程,包括:填海、造堤壩工程;跨海橋梁、海底隧道工程;海底電(光)纜工程;海洋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及其附屬工程;海上潮汐、波浪、溫差發電站等海洋能源開發利用工程等。
近年來,隨著資訊科技蓬勃發展,資訊工程及相關應用,更全面融入各工程領域及人們的生活中。培養各類工程專業人員之大學相關學系,也提供想從事工程相關研發,或實務工作者另一個重要研修管道。
在中學階段,我們可以透過如「大學選才與高中輔助育才系統」(https://collego.edu.
tw/)來幫助自己探索感興趣的領域或學群,亦可藉由觀察生活中各行業相關從業人員的作業內容或進行訪談,使自己對該領域專業知識與實務有更完整務實的認識及體驗。
中學階段生活科技課程是一門具有STEA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rt,
Mathematics, STEAM)跨領域特性的學科,即引導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培養應用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及數學的知能,以培養其跨領域問題解決能力。其重要特點為:
❶ 動手解決真實世界問題的學習方式
課程的跨科主題常與生活中有趣、富挑戰性的情境結合,並動手把想法具體實踐、建造出原型(Prototype)來試驗方案是否能被解決。
❷ 鼓勵反覆試驗與持續修正的學習歷程
在實作的過程中,犯錯與失敗是解決方案必經的珍貴過程。失敗後反思並檢視原因,據此修正、再嘗試、再失敗、再檢討、又再摸索嘗試,直到找到成功的方法,進而提高耐心與挫折忍受力。
❸ 在團隊中學習表達與接納的方法
課程常以小組方式進行,透過團隊腦力激盪、集思廣義來討論方案並合作完成專題。過程除了可激發更多創意,也需要運用協商、溝通等人際技巧來進行小組決策,進而學習尊重與接納跟自己不一樣的聲音。
透過各章節安排的活動,我們將可逐步體現上述的精神與特點。
思考不短路
請利用下兩頁表單,仔細思考或回想自己曾嚮往哪一個或哪些領域的專業、職業?是否對於這個領域有更多想要一探究竟、利用這個領域為社會解決問題的念頭?在以上介紹的領域中,自己對哪一個學科領域最感興趣?最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思考不短路 Step by Step
接續上頁的提問,利用下兩頁的表寫下思考過程並進行實作。
工程設計流程
在眾多解決問題的設計策略中,源自各工程領域相關人員的專業知識與實務經驗,我們可歸結出一種整合科學原理、科技技術、工程知識、數學邏輯、藝術應用的設計流程,稱為工程設計流程。工程設計流程包含:確認問題、需求與限制、蒐集資訊、發展方案、選擇最佳方案並研擬計畫、建構原型並進行評估、測試與溝通、改進與最佳化等七個重要步驟。
工程師們分析問題、蒐集相關資訊、建立合理的數學模型、將可能的解決方案進行可行性分析,由於解決方案往往不只一個,所以會依據規準評價各方案的優劣以選擇能滿足要求的最佳設計,進而建構與評估原型後,再與雇主或客戶溝通、協調,進行最佳化與實踐。
1 確認問題、需求與限制:
在設計之初,就各種現實的客觀限制,如可用資源、成本、可行性、時間、材料及環境影響等因素進行評估。無論是建造摩天大樓、遊樂園、自行車或是智慧手機,工程人員須就任務的關鍵問題仔細進行確認。這些問題包括:要設計的是什麼?目標是什麼?是給誰用的?為了解決什麼問題?我們最終須完成什麼?各項目要求是什麼?有哪些限制?
2 蒐集資訊:
尋找並蒐集相關資訊,釐清任務可能細節。包括與不同背景和專業的人交談,及研究已經存在的產品或解決方案,或者哪些技術可能符合需求。
3 發展方案:
透過團隊合作、集思廣益等方式,盡可能發展出多元的構想與解決方案。並繪製設計圖及進行材料、加工程序等討論。
4 選擇最佳方案並研擬計畫:
在初步構思結束之後,為防止後續失敗,對各種可能方案進行模擬及預測,嘗試尋出一個最佳的方案,再次檢視並確認任務各步驟中的需求、限制、研究資料後,進行調整並研擬後續計畫。
5 建構原型並進行評估:
可用易取得的材料製作出重要的功能原型,使想法變為真實,作為後續聚焦討論及測試該功能之用;或繪製2D或3D模型,研究材料選用、加工方式、替代材料是否符合限制等,進一步分析或評估原型的可行性。透過軟體預先進行模擬、驗證是否滿足最初的挑戰目標。
6 測試與溝通:
使用實際施工材料來進行小規模試作、測試,並比較執行情形與預期結果的差異、有無解決需求,再與使用者、資金提供者、製造者及所有利害關係人員,就測試情形進行討論、溝通,作為後續改進及修正參考。
7 改進與最佳化:
構思設計的過程,需反覆考量包括生產力、強度、效率、利用率、使用年限、經濟、環保、強度等因素,根據討論結果重新設計、修改,持續修正設計方案,以達到最佳狀態,並選出效果最好的方案,依計畫實踐。
知識不斷電
在工程設計時,解決方案之評估通常可藉由快速原型製作、比例模型、數值軟體模擬、破壞性試驗、非破壞性試驗、強度測試等方式來進行,以確保產品或設計能符合預期的要求或方案能按規劃方式來運行,並達到對社會、人員、環境無害之目標。電腦輔助設計(Computer Aided Design, CAD)讓工程師創造2D工程圖、3D模型並進行後續的各項預測、模擬與分析工作。如檢查產品及零件的缺點、評估是否有裝配問題、進行人因工程的研究、產品動態或靜態特性等研究。
破壞性實驗與非破壞性實驗:
此二者的判斷依據以進行試驗後的物品狀況為準。破壞性實驗指在實驗過程中對實驗體本身進行了破壞消耗,使其失去原有的使用價值;非破壞性實驗雖並不百分之百保證實驗體毫髮無損,但整體來說在不會造成實質性功能的損害下做檢驗。
快速原型製作
(Rapid prototyping):
又稱為快速成型,它的概念與3D列印相似,指在電腦控制下,以材料堆積的方式將平面轉換為實體。其材料運用範圍極廣,可以是金屬、紙張或塑膠,且這項技術能夠達到不需模具輔助即可製造的效果。
思考不短路 Step by Step
為你的夥伴重新設計一張滿足使用需求的座椅(或選擇一項生活用品/器物進行優化與改造)。請根據本章所學的「工程設計流程」進行分析,並將其操作過程記錄在下方欄位中。
1. 確認問題、需求與限制
與目標使用者溝通,了解其特質、需求與限制,並蒐集使用者想法。
2. 蒐集資訊
蒐集多元的類型作為設計參考項目。
3. 發展方案
發想可行性方案並進行評估與統整分析,以下以前述蒐集資訊中的三個椅子作為方案進行評估。
4. 選擇最佳方案並研擬計畫
(1) 讓受試者依據需求與限制,進行A、B、C三個椅子設計方案的分析與比較。
(2) 建立使用性評估表單,供使用說明主觀意見。
(3) 主觀使用性評估與統整分析。
(4) 參考前述受試者填寫的使用性評估資料後,依其需求與重視的性能項目,量身打造專屬的新座椅設計計畫。
5. 建構新設計座椅的原型供受試者進行再評估
6. 測試與溝通
請受試者進行測試,蒐集其意見與想法,做為下一階段修正設計之參考。
7. 改進與最佳化
持續蒐集受試者回饋意見進行改進,並建構新設計原型供其評估,以達到最佳化目標。
綜觀工程設計的思考過程即是一個不斷「優化」的程序,持續找尋更優良化的解決方法,直到滿足終止要件為止。因此身為一名合格的工程設計者,必須在設計過程中不斷地了解問題、思考、產生新的方案,再嘗試、評估各種方案,最後在有限的時間與資源之下選擇一個最好的解決方案。
以下提供工程設計簡易自評量表,可協助檢視工程設計實作活動中七個重要步驟之執行狀態,作為設計方案最佳化時的自我檢核參考標的。
工程設計簡易自評量表
說明:每一列即為一題題目,列表含有1~ 7之自評分數及其對應說明,請依據個人的觀察及經驗圈選。可據此表單審視各工程設計流程尚未完善之處,做為持續調整及改進之參考。
設計思考與實踐
遭遇工程相關問題時,我們可透過工程設計流程來克服與突破,但當面臨如個人生涯規劃、失智長者照護、無家者安置關懷、少子化社會問題、高齡化社會轉銜等非工程性質問題或需求時,設計思考則可提供有別於工程設計流程,另一種較為關注於人性需求的可能策略或互動模式。
知識不斷電
以人為本的設計思考
設計思考最初的概念起源於美國史丹佛大學工程學院的普拉特納設計學院(Hasso
Plattner Institute of Design),以跨領域教學與創新思考為教學目標,提出設計思考應具備的精神。
美國設計公司IDEO也以實踐設計思考並將其應用於解決問題而聞名,有數百名不同領域的設計師,大多在科技產業、醫藥衛生等領域,也擴及機械製造、休閒娛樂等。其總裁提姆・布朗(Tim Brown)在《哈佛商業評論》的訪問中,對於設計思考的定義為:「設計思考是一種創新方法,而此創新方法的源頭不是科技的進步,而是回歸到『以人為中心』的思考,以設計師的敏感度和方法,運用可行的科技,以及能轉化成顧客價值和市場機會的有效商業策略,來滿足人們的需求」。
設計思考是一種以人為核心解決問題的思考概念,相較於理性分析而言更偏向感性,注重「瞭解」、「發想」、「構思」、「執行」的過程。目前多數教學都將設計思考過程,濃縮成五大步驟「同理心」、「定義」、「創造」、「原型」、「測試」。
設計思考五步驟
Design Thinking
01 同理心 Empathize
透過觀察、沉浸式體驗,與使用者或關係人交流、訪談,來理解使用者的真實需求或問題。
02 定義 Define
定義問題,將大問題切成許多小問題,尋找小問題之間的關聯性,整理出觀察到的問題或需求,並針對所要解決的議題尋求團隊共識,確立團隊初步設計觀點。認真思考為誰或為什麼設計,以及想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
03 創造 ideate
發想創意,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發想的可能性越多越有益處。
04 原型 Prototype
運用材料快速製作出模型或原型,用以確立團隊成員的想像是否一致,並以此與使用者進行溝通媒介。製作出能得到使用者「真實」回饋的功能原型,是本階段重要目標。
05 測試 Test
最後透過測試去驗證設計是否能符合使用者需求,並進一步修正。
設計思考是由「了解你的使用者(同理心)」、「定義機會點(定義)」、「發想更多可能性(創造)」、「將點子具體做出來(原型)」、「測試使用者反應(測試)」,五個主要的非線性步驟所組成。藉由有系統的方法及雙重發散、收斂的過程,逐步理出符合使用者的解決方案。
以知名設計公司IDEO為第三世界設計的運水裝置Aquaduct為例,第三世界因取水不易且水質不佳,而導致多數人死於水污染,因此需要一個便於從遠處運水、能達到淨水又不需耗費電力的裝置。
IDEO五位工程師在一場名為「Innovate or
Die」的比賽中,耗費三週研發出Aquaduct原型。運水裝置設計為腳踏車型,後座設有儲水箱,藉由踩踏板產生的動能將淨化水輸送到前座的小型水箱,經過一連串實踐與修正,完成Aquaduct最終成品。IDEO的Aquaduct研發團隊後續仍對水質淨化技術持續付出關注。
知識不斷電
計畫性汰舊vs.循環設計
2010年西班牙記錄片《電燈泡之陰謀》,揭露自1920年代起,燈泡製造商為了穩定獲利所發展出的商業模式「計畫性汰舊」(Planned Obsolescence)。在這個「計畫」下,製造商們想出了透過人為的方式刻意讓產品效期縮短。
工業革命後加速產品大量生產,製造商開始透過人為的方式,刻意讓許多產品的壽命或使用效期縮短,並藉由壓低製造成本及各種行銷手法,使人們更習於物品的丟棄與重複購買,進而促成今日人們用過即丟的消費行為。
此消費習慣的轉變,成為當今加速地球資源耗竭時程、廢棄物汙染日益嚴重、貧富不均日益擴大等問題惡化的背後推手。
為改善此現象,世界知名設計公司IDEO總裁Tim Brown提出:「設計的未來在循環(The future of Design is Circular.)」。希望可以透過「循環設計」(Circular Design)來改變人類社會,並追求人類社會的正向永續發展。因此,「循環設計」也可稱為永續設計、反思設計、社會設計,甚至是生態系(Ecosystem)設計。
「品味+ 精緻+ 簡單+ 小巧+ 環保」為核心概念的臺灣家俱設計品牌「走走家俱」,推出一系列成長型桌椅,從三歲到成人皆適用,讓書桌跟隨孩子成長,延長產品生命以減少丟棄與浪費。
循環設計 Circular Design
❶ 使用回收材料 Recycled Source
❷ 單一材料組成 Single Material
❸ 不使用膠水 No Glue
❹ 易拆組設計 Design for Assembly
❺ 簡化運送體積 Minimize Shipping Volume
❻ 模組化系統設計 Modular System Design
❼ 不用化學塗料 No Paint and Coatings
❽ 可大量生產 Design for Manufacturing
❾ 可擴式設計 Scalable Design
❿ 無毒 Non-toxic
課間活動 設計思考應用
學習工程設計流程與設計思考這樣的問題解決策略後,同學也常進一步提問:世界何其複雜,問題也不會只發生在工程、科技或特定的領域之中。許多複合性災難(如Covid-19新冠病毒疫情威脅)、國際或宗教種族衝突、資源分配不均、貧富差距擴大、能源匱乏危機、環境汙染與破壞等,身為世界公民的我們,該如何面對與攜手度過難關?
議題看似遙遠,但隨著交通運輸發達、資訊傳播快速發展、醫療科技的進步,加上機器人與自動化科技大舉進入製造與生活場域後,人人都無法置身事外。
2015年共193個國家贊同並支持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17項內容,我國也構思透過相關政策,協助民眾了解、參與,並協助企業減少衝擊、強化臺灣與國際接軌之夥伴關係。
而今,新的生活與工作形態也促使職涯與生涯產生劇烈轉變,讓人不易再依循前人經驗而行,這樣的壓力與衝擊,考驗著每個人對自我了解的程度及規劃未來生活的能力。
在校園中,我們所累積建構的能力正是為了日後遭遇各種問題時,更有方向與勇氣去跨越及突破困境。以中學階段普遍令人困擾的類組與大學科系選擇為例,針對此一非工程性的問題,透過生活科技課程可以如何幫助我們回應與選擇?
本節介紹的設計思考五項步驟,不僅常用於解決產品開發相關問題,對於服務流程優化及改善使用者體驗也相當適合。我們也可試著運用它來釐清與自己有關的命題,進而設計自己的人生。若有機會,也將它運用在思考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17項內容相關議題中,一起協力讓世界更溫暖、美好。
❶ 同理心:傾聽並暸解利益關係人
❷ 定義:分析定義觀點(問題、需求等)
❸ 創造:發想潛力點子
❹ 原型:動手快速實作
❺ 測試:任務測試,蒐集回饋
❶ 同理心:探索自我、傾聽並釐清關聯性
我們的生活中,無時無刻都可能發生各種考驗人類智慧與應變能力的天災及人禍。這些事件不僅引導人們如何發展、調整、修正科技策略,更促使人們重新自省對地球環境、生態、物種、資源等的態度與作為,進而內化為探索自我興趣、生涯發展考量的參考依循。
請給自己一段時間,好好思考生活中曾讓你特別有感觸、印象深刻或足以影響個人做出某些重要決定的重大事故或工程災難,把它們寫下來並找出這些事件的共通點。這些共通點往往就是面對事件做決定時,左右腦中關鍵決定要素的向度,或是你十分重視的感受。接著請邀請你信任的同儕、師長、朋友,進一步討論並給予回饋,協助你分析問題時能從更多元的角度思考與提問。
這個內觀與再審視的流程,可以幫助你從事件中沉澱、更認識自己,也為未來你所嚮往的生活與工作預做思考與準備,一併將心中偏好或重視的人、事、物排序列入評估考量中,減低日後自我衝突與矛盾感。
❷ 定義:定義問題、找出需求
工程師們遇到問題時,往往不會在第一時間急著提出解決方案,而是更深入思考,並廣泛地多問自己一些相關問題,比如:誰是這方面可以給予專業建議的人?該如何找到他並請教?真正從事相關工作或學習活動的人,他們的感受與觀點是什麼?有哪些管道可以觀察或提供實作機會?實際訪談或體驗後,我的真實感觸與收穫是什麼?造成事件發生的可能原因及後續影響又有哪些?透過挖掘問題,更全面的探究各種變項間的關係。
❸ 創造:發想與創意激盪
從設計思考的觀點來看,每個學習歷程都有其意義和值得省思的地方,人生亦可嘗試著如此來思考。人的一生是由多種設計所組成,每段都是值得的人生經歷,每段人生的體驗與選擇也都充滿變化及可塑性。因此,過於執著或堅信所謂最好與唯一的選擇,只會限制自我去探索或錯失開展更豐富生命旅程的機會,十分可惜。
在同理與定義問題階段,透過工程災難事件的探索與剖析,結合國中生活科技課程所學,請列出各種你想要進行的測試與實作活動。
不要擔心失敗而不行動,因為隨時都可以修正或重來!每一天都能是新的開始,每一次的體驗都指引你往更適性和充實的人生旅程邁進。
❹ 原型:擬定目標計畫與製作
若你還是有所遲疑或顧慮,那麼製作原型階段就是協助你將行動或目標設定在較小規模或可被控制的範圍中,便於先試行與驗證的一種方法。
把握原型製作的重要精神:快速製作、及時驗證、持續調整更新,再邀請同學、老師或專家協助檢視或進行測試。
與其慎重地擬訂全學期的讀書計畫後,卻因無法執行而充滿挫敗感,或許可以先從擬訂一週的學習計畫開始,並實際執行,接著根據各週執行狀況檢討與調整後,再提出全學期讀書計畫,應會更精準與具可行性。
就像出國自由行前,若能先成功完成島內自由行,會在出發前讓人更有信心,也較能預測可能會遭遇到的出遊狀況並預做準備。
行前要先預設好前置作業,包含物色適合背重物的健行背包、水袋、運動鞋、快乾衣物等裝備,當然也包含路線規劃與經費計算等,可以使用Google Maps預排路線並設定休息處,再以表格軟體評估預算、時間等,最後便是加強訓練並修正自己原先的規劃。
從關渡大橋到鶯歌總長約28公里,在正式出發走了3到4次作為行前訓練。
❺ 測試:多方參與相關工作事務與測試
經過前述四個階段後,實際測試就是方案正式執行前的必要檢核關卡。如同新開店家的試賣期間活動,藉由蒐集試賣時顧客的回饋意見,在開賣前做口味調整與販售策略的擬定,讓正式開賣後的營運能更接近預期的情況。
參與暑期工讀或實習的作法,就是提供了對該公司或職務有興趣者實際測試的機會,不妨多運用這樣的模式提前感受與預作準備。
學習或人生都不是需要被解決的問題,而是一段段值得體驗及參與的創意歷險。期待生活科技課程分享的設計思考方法論能協助你在遭遇困難或感到迷惘時,更快找到未來生涯的方向,勇敢前行!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