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程預備Go
一、4人一組。
二、每一組請挑選「食衣住行」其中一個主題。
三、請每一組利用10分鐘討論:
❶十年後這個主題的內容會有哪些變化?
❷因應上題的變化:
a.會有哪些新的職業產生?會有哪些舊的職業消失?
b.在十年後的職場,可能會特別需要哪些能力和特質的人?
四、小組上臺跟全班分享討論的結果。
五、想一想:
❶面對未來的變化,我需要重視自己哪些能力和特質的培養?
❷在未來的世界中,有哪些價值是不會隨著時代改變的?為什麼?
生涯脫殼秀
在旅行前,我們會需要準備行李,而在未來來臨之前,為了讓自己的每一步像高塔一樣屹立不搖,也需要再次確認,我們是否已經準備好踏上旅程?
1984年,心理學家斯溫(Ellen Swain)提出了生涯金三角的概念:
一、自我認識
當事人是否了解自己的興趣、潛力、能力和價值觀等,遇到抉擇時,這些跟自我有關的資訊能夠幫助我們和對眼前的這個機會是否適合自己。我們可以時常問問自己:對我重要的是什麼?我享受做這件事的過程嗎?我比較擅長的是什麼事情?
二、社會環境
目前社會的趨勢(例如:產業未來的趨勢和前景)、家人和其他重要的人對我們的期待和影響。十年前,智慧型手機還不太普遍,大部分的人還是習慣到實體商店購物,如今,手機成了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配備,也習慣在網路上從事消費行為。想一想,十年後的世界和現在可能會有什麼不一樣呢?有哪些新的職業產生?又有哪些職業會漸漸消失?
三、教育與職業探索
教育能夠培養我們面對未來的能力,多接觸與職業相關的活動和資訊,也有助於我們確認想像和現實間的距離。
生涯實境秀:遨遊未來大富翁
在上一段已經介紹了生涯金三角的概念,接下來,要讓同學了解生涯金三角的內容。在大富翁的格子中,紅色代表「自我認識」、藍紫色代表「社會環境」、橘色代表「教育與職業探索」。和你的組員一起來挑戰吧!
結論
面對自己的潛能和未知的未來,也許有時覺得心慌,有時又感到興奮,不論如何,「善用資源」是我們探索自己和面對未來非常重要的能力,勇敢地尋求協助,保持開放的心胸聆聽不同的想法,會讓我們的未來更加開闊!
互相回饋與省思
幫自己檢查一下:在踏上未來的旅程之前,自己準備的狀況如何?
能量補給包
「IOH開放個人經驗平臺」為高中生間的人氣網站,上面有許多大學生無私的分享。遇到跟升學有關的疑惑時,可以來這裡逛逛,也許可以找到一些指引或追夢的勇氣。
IOH 開放個人經驗平台
啟程預備Go
一、以小組為單位討論:
❶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做決定的情境?
❷在生活中有哪些決定對你來說比較簡單?哪些決定對你來說比較困難?
❸在做困難的決定時,你通常有什麼樣的感覺?如何完成困難的決定?
二、以小組為單位上臺分享討論內容。
三、想一想:
❶同學和我面對困難的決定時,有哪些類似的情緒和方法?
❷對我來說,困難的決定有哪些共通性?
生涯脫殼秀
一、為何「擁有選擇」對我們很重要?
研究人員認為,選擇的渴望是與生俱來的,即使連4個月大的嬰兒都希望擁有掌控權。
擁有掌控權究竟有多重要呢?1976年,科學家蘭格(Ellen Langer, 1947-)和羅丹(Judy Rodin,1944-)研究了療養院65歲到90歲的院友對於掌控力的感覺。他們告訴A組的院友,護士會幫他們照顧盆栽、週四和週五則會播放電影,院方「允許」他們拜訪其他樓層的人一起進行休閒活動,並告訴他們:「讓這裡變成令你們感到自豪且快樂生活的地方,是我們的責任。」
研究人員請B組院友挑選盆栽,並且告訴B組院友他們有責任要照顧自己的盆栽,此外,研究人員讓他們自己挑選週四和週五想看的電影,提醒他們,他們可以「選擇」很多方式來生活,例如:拜訪其他院友,和他們一起從事休閒活動。研究人員告訴B組院友:「這是你的人生,你可以用你喜歡的方式塑造它。」
研究人員對兩組院友傳遞不同的訊息,但其實每個人都擁有一個盆栽,每星期看同樣的電影,對待他們的方式也完全一樣,並給予同樣多的關注。
3週後,研究人員發現,B組院友比較快樂、反應比較靈敏,也比較常和院友及員工互動,健康狀況也較好。6個月後,B組院友的死亡率較低。
研究人員認為,雖然A、B組院友享有的實質生活內容幾乎相似,但B組院友因為「感覺」擁有比較多的選擇權,而有較佳的身心狀態。
因此,當我們「感覺」自己是有掌控權的時候,我們的身心品質會比較好。若我們願意選擇去了解自身擁有哪些選擇權,而不是去看我們無法改變的事情時,或許也能比較顯著的提升身心品質。
二、我的決定風格是什麼?
做決定就像是穿衣服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風格沒有絕對的好壞,但若可以留意各種風格帶來的優缺點,我們就可以把握自己的優點,調整自己的缺點。決定風格有以下四種(金樹人,1988):
(一)直覺型:往往依第一印象、衝動反應下決定。優點是快速,缺點是可能忽略各種後果與代價。
(二)理智型:蒐集資料,評判各種選項的優劣成本後再決定。優點是整體考慮比較長遠周到,缺點是需要花比較多的時間與心神。
(三)猶豫型:傾向拖延,甚至迴避決策。優點是可以看到比較明朗的情勢,缺點是如果決策太遲,就會錯失先機。
(四)依賴型:喜歡聽取別人的建議,根據信賴的人提供的建議做決策。好處是吸取別人的智慧,可能有助於決策品質,缺點在於把自己的人生決定權讓渡給了別人。
三、做決定的工具有什麼?
雖然擁有選擇權的感覺很美好,但我們也可能會因為選擇太多而無所適從,這裡有一個工具可以在選擇困難的時候幫助我們。
(一)工具名稱:平衡單
(二)使用時機:有兩個以上不知該如何選擇的項目時,如:選系、選組、點餐、選對象……所有攸關人生幸福,又不知該如何選擇的時候,平衡單就是我們的好朋友。
(三)使用說明:
☆在表格內放入什麼樣的項目、多少的分數和權重,應該由自己決定。當然,父母、學長姐、老師、各種資料與資源,都是決定得分和權重的參考依據。
四、有了決定工具,還有什麼需要考慮的?
(一)成功可能性:如果一件事幾乎不能成功,可以考慮捨棄。如果一件事成功機率大,則可以優先考量。
(二)成本和條件:問問自己,達到或完成這件事是否有條件?自己的能力是否能滿足此項條件?若不行,要付出多高的成本和代價?我是否願意做這些努力?
(三)不成功的價值:如果最後失敗了,經驗是否可能化為別的價值,在日後對自己有所助益?
(四)階段後的價值:選擇某個目標後,不能只考量這件事本身,也要思考之後的發展情形,我們是否有能力應對?
以下面的平衡單為例:
生涯實境秀:和選擇困難說bye bye
一、平衡單練習
試著寫下和你的未來有關的選擇,並根據以下的步驟練習,看看最後哪一個選擇得分最高。
Step1:寫下選擇困難的項目
Step2:寫下自己看重的所有條件
Step3:依看重程度給加權的權重分數
Step4:依符合的程度以10分為滿分,給出加權前評分
二、我的決定風格
你平時是如何做決定的呢?下列清單是做決定時常見的態度、習慣及行為方式。請勾選以下的評量表,以幫助了解自己的決定風格。當你完成下面的評量後,將得分計算出來,看看你的決定風格是什麼?
答題方式:評估自己的心理狀態是否接近題目的敘述,若自己在做決定時符合題目的描述狀況,則在框格中打勾。
想一想:
❶統計表格中勾選的題目代號,並對照這一節「生涯脫殼秀」的內容,你是屬於哪一類型的決定風格呢?
❷你的決定風格中,哪些優點可以繼續保持?哪些缺點有待調整?是什麼原因形塑了自己的決定風格?
❸你會如何跟不同決定風格的同學合作?
結論
美國普立茲獎得主麥克里希(Archibald MacLeish, 1892-1982)曾說:「什麼是自由?自由是擁有選擇的權利,為自己創造其他選項的權利。失去了選擇,人就不再是人,只是一份子、一項工具、一件東西。」可見選擇雖然會面對很多糾結的時刻,卻也讓我們可以選擇過什麼樣的生活,成為什麼樣的人。
互相回饋與省思
想一想,我目前做生涯決定遇到的困難為何?我可以怎麼解決?
一、理解家人的擔心
家人心目中對於成功的條件,可能跟孩子的思考大相逕庭,他們可能會期待孩子能複製他們認為的成功經驗,如此便能少吃一點苦,過好一點的生活,並且家人可能也擔心,若沒有給予明確的建議,是他們的失職。然而,很多時候,尤其是長輩,通常不會說明他們的擔憂,反而可能因為加入了過多的期待和情緒,導致在溝通上常讓彼此倍感壓力。這時候,或許可以這樣詢問家人:「你是不是會擔心,如果我沒有(考公務員),就(沒有穩定的生活和經濟來源)?」透過一個個問句抽絲剝繭,以理解彼此間的差異。
二、試圖尋找自己的「喜歡」和家人期待的交集
若家人提出某一個非常明確的方向時,也許可以試著了解,他們的理由為何?試著尋找有無符合他們期待的條件,能夠成為自己想要選擇的道路?如:家人希望我們以後可以考公職,因為公職比較穩定。我可以試著找找看有哪些自己比較喜歡的穩定的工作。
這個時候,你可以這樣問:「對你來說,你覺得(某職業)代表的是什麼?(如:受人尊敬、豐厚的收入、不可取代性……)為什麼你覺得這個很重要呢?」
三、試著讓他們更了解你
社會上各種專業的養成中,都必須經歷相當時間的淬鍊,但在「父母」這個角色上,並沒有專門的訓練和考試,他們且戰且走地陪伴孩子長大,自己也一直在練習,如何和身心都不斷在成長的孩子相處。而身為孩子的我們,有責任讓家人了解我們現在看重的與擔心的是什麼?畢竟父母不是我們肚子裡的蛔蟲,我們不說,他們也不會懂。嘗試勇敢地和父母分享自己的生活,雖然有時他們的回應會讓我們受傷,但若我們不分享,卻期待家人完全支持,這對他們也是不公平的。
四、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開始練習吧!
也許目前看來困難重重,但開始總比停在原地好。不只是人生的規劃,還有許多重要的決定,我們都需要家人支持的力量。也許我們目前無法直接明講,但可以嘗試傳訊息或寫卡片,稍微分享自己的想法,了解家人的態度和可以接受的方式。記得,要心平氣和地說,才不會讓情緒搞砸了溝通的品質。
和小組員一起討論:
❶在哪些事情上我和家人有意見不合的地方?
❷有哪些我和家人相處不錯的溝通方式可以和組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