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鐵路
高速鐵路(英語:High Speed Rail),通常簡稱為高鐵,是一種比普通鐵路速度更快(一般而言速度約為普通鐵路的兩至三倍,或最高營運時速200公里/小時以上)、使用特別機車車輛與專用軌道的鐵路運輸系統。
廣義的高速鐵路指使用固定軌道或管道的高速運輸系統,所以諸如磁懸浮等也是高速鐵路的一種。
- 內容來自維基百科
高速鐵路種類
動力集中式—動力來源是分散在各個車廂上的馬達
動力分散式—將動力集中在車頭,牽引數個無動力的車廂移動
電磁懸浮—德國高速運輸系統所採用,利用了「電磁力懸浮法」 (EMS)
電動懸浮—日本磁浮列車所採用,利用 了「電動力懸浮法」(EDS)
高速鐵路發展歷史
世界上首條投入商業運作的高速鐵路是日本的東海道新幹線,於1964年東京奧運前夕正式營運。第一代新幹線列車0系主要由川崎重工業建造,行駛在東京-名古屋-京都-新大阪的東海道新幹線,營運速度超過每小時200公里。經過近50年的發展,路網已經擴展至2645.7公里,目前是全球高鐵里程排名第三的國家,僅次於中國及西班牙,並以50年來零事故的名義推廣新幹線予其他國家,同時還有極短發車間距、高準點率的JR品牌印象。
高速鐵路建造技術
一般的列車路軌會使用道砟去把枕木固定,當列車以高速通過,所引起的氣流有機會把石子濺起,有機會對列車構成危險,因此也出現了供高速鐵路使用的無碴軌道。這類軌道除了比有砟軌道安全及耐用外,還有數十年免維護等優點。其缺點是無砟軌道不可維護,一旦結構被破壞,輕則降低等級使用,重則無法通行。
無砟技術源於德國,但德國的高速鐵路過去以有砟軌道為主,直到近幾年幾條新開通的路線才開始使用無砟技術。
台灣高速鐵路(Taiwan High Speed Rail)
是台灣的高速鐵路系統,全線縱貫台灣人口最密集的西部地區。於2007年1月5日通車後,逐漸成為台灣西部重要的長途運輸工具之一,亦為台灣軌道工業指標。目前每日南北向有128至154班次,平均日載客量目前已經達到13萬人,週末與連續假期更有每天15、16萬人的水準,每年營收約三百五十億元。
高速鐵路線上試驗之最高速度
時速:最高可達到581公里,商業行駛300公里。
時速:最高可達到515公里,商業行駛則約為300多公里。
時速:實際運行約300公里,測試可達31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