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陀劇場─戲劇課程
「種子學院」以讓表演藝術親近大眾為出發點,「大師學堂」則針對有意成為專業演員之儲備藝人或素人,提供最紮實專業的戲劇培訓課程,從基礎的說話、呼吸,逐步建構表演的概念與內涵,並由老師親身指導演技的發揮與調整。
果陀劇場《淡水小鎮》(1989)
取材自美國劇作家懷爾德的《小鎮》,全劇藉由一對青年自幼至結婚、死亡的生活片段,反映人對生命的珍惜與關愛。此戲迄今已有七個版本,為果陀演出版本最多的作品。
果陀劇場
《我要成名音樂劇─美好世界》(2007)
以「選角競爭」為主軸,實力唱將江美琪、錦雯、張智成、楊培安、同恩、戴愛玲同臺飆唱,劇情側重這些新生代歌手成名前不為人知的辛酸與悲喜,帶領觀眾感受選秀熱潮中無法忽視的音樂力量,與同臺競技下惺惺相惜的珍貴情誼。
綠光劇團─戲劇推廣
「表演學堂」帶領學員體驗演員專業的表演技巧;校園巡迴中的「戲劇體驗示範講座」,把戲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推廣到學校,讓更多青少年認識戲劇、體驗戲劇活動的真諦。
綠光劇團《領帶與高跟鞋》(1994)
以幽默的方式呈現上班族的心聲,為台灣早期極具代表性的原創中文音樂劇之一,演出規模也從小型的實驗劇場,到受邀至北京、紐約的大型製作,讓綠光的創始團員們深受鼓舞持續創作。
綠光劇團《結婚?結昏─辦桌》(1994)
運用結婚典禮的場景,帶領觀眾看到兩家人(兩個不同的族群)的爭執與包容、堅持與讓步、相愛與彆扭、傳統與現代等等,曾創下20天內賣完一萬張票的紀錄,是黃韻玲、吳念真的歌舞劇初獻聲。
台北愛樂劇工廠《雙城戀曲》(2009)
一對旅途中邂逅的男女,回到各自的城市後藉由通訊軟體交流心情,意外發現半世紀前因時局動盪而相隔兩岸的愛情故事。以〈甜蜜蜜〉、〈綠島小夜曲〉、〈夜上海〉、〈不了情〉、〈再見我的愛人〉等兩岸留聲戀曲貫穿,並赴兩岸各大城市演出。
台北愛樂劇工廠《十年》(2011)
以日劇《愛情白皮書》為藍本,講述三男二女大學畢業前夕到出社會的成長故事,以二十餘首經典民歌,如〈橄欖樹〉、〈浮雲遊子〉、〈鹿港小鎮〉等,帶出臺灣1976到1986十年的社會變遷。
音樂時代劇場《隔壁親家》(2009)
改編自廖風德同名小說《隔壁親家》,內容關於50年代宜蘭兩戶人家的興衰起落,帶出臺灣鄉村生活及社會情勢的轉變,2010年1月的演出更創下國父紀念館近十年來唯一一次全場票券全部售完的紀錄。
音樂時代劇場《渭水春風》(2010)
以臺灣日治時期非暴力抗日運動領袖蔣渭水一生為藍本,將其重要著作〈臨床講義〉、〈台灣文化協會會歌〉以戲劇歌舞重塑,讓觀眾跨越時空親臨風雲人物的歷史場景,曾獲選為建國百年三大重點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