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歸來燈火盡,西樓淡月涼生暈。明日潮來無定準。潮來穩,舟橫渡口重城近。
江水似知孤客恨,南風為解佳人慍。莫學時流輕久困。頻寄問,錢塘江上須忠信。
宋‧蘇軾〈漁家傲‧送台守江郎中〉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嘉佑二年進士,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院侍讀學士,禮部尚書。北宋文豪、藝術家。南宋時,賜諡號文忠,追贈太師。著有《東坡全集》及《東坡樂府》詞集傳世,宋人王宗稷收其作品,編有《蘇文忠公全集》。
散文、詩、詞、賦均成就極高,擅書法、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史上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蘇軾的散文極出色,與唐代的古文運動大師韓愈齊名,有「韓潮蘇海」美譽,與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並稱「歐蘇」;與父親蘇洵、弟蘇轍一門三傑合稱「三蘇」,同列唐宋古文八大家。東坡詞開創詞壇「豪放」之風,一掃晚唐、五代以降靡艷詞風;其賦名氣崇隆,膾炙人口者為貶謫黃州期間寫的《赤壁賦》。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之首;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
神宗朝王安石變法期間,蘇軾贊同政治應該改革,但反對王安石擘畫不夠縝密、倉促推出政策,此舉讓新黨對大為排斥,然蘇軾同時也認定改革之需因而反對「盡廢新法」主張,則又惹惱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採中間路線、權宜之策的蘇軾在新舊黨爭中動輒得咎,愛妾朝雲戲稱為「一肚皮不合時宜」。宦海浮沉,雖曾一度官至尚書,但也一貶再貶,最後遭貶謫至儋州(海南島),遇赦北歸時病卒於常州。
這是一闋送別詞,江郎中即江公著:字晦叔,桐廬人,與蘇軾為舊識老友。
上半闋首句從送客歸來的感受著墨,「送客歸來燈火盡,西樓淡月涼生暈」。「暈」: 月亮周圍淡淡的光圈。送走客人歸來之後,夜已闌珊、燈火已盡,西樓角上掛著一輪光暈朦朧的淡月。「明日潮來無定準。潮來穩,舟橫渡口重城近」。「潮」:指錢塘江潮水。「重城」: 具戰略地位的重要城市。古代大城在外圍城牆裡又築一内城,故稱「重城」。此則泛指城市。錢塘江潮水漲潮並沒有一定的時間。希望潮水平穩安詳,能讓友人的船舶平安地抵達靠近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大城的渡口上。首句「淡月涼生暈」營造一股蒼涼孤寂的意境,呼應「送客歸來」、與老友分袂的悒鬱情緒,分外滌蕩人心。繼而掛念友人的行舟安穩,詞人的祝禱流露友誼的深摯,令人動容!
下半闋則聚焦錢塘江水上,「江水似知孤客恨,南風為解佳人慍」。「佳人慍」: 喻所送友人之煩惱。錢塘江水好像懂得詞人因友人離去的苦悶憾恨,陣陣温暖平和的南風輕拂,江面的平靜安穩,與上半闕的「潮來穩」遙相呼應。詞人的期待得以實現,友人的憂慮也化為輕煙。「莫學時流輕久困。頻寄問,錢塘江上須忠信」。「時流」:當今流行的時尚風氣。「久困」:謂「多年困頓窘迫的人」。典出《史記‧卷六九‧蘇秦傳》:出游數歲,大困而歸。兄弟嫂妹妻妾皆竊笑之,曰:「周人之俗,治產業,力工商,逐什二以為務,今子釋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外出游歷多年,弄得窮困潦倒,狼狽地回到家裡。兄嫂、弟妹、妻妾都私下譏笑他,說:「周國人的習俗,人們都治理產業,努力從事工商,追求那十分之二的盈利為事業。如今您丢掉本行而去做耍嘴皮子的事,窮困潦倒,不也應該麼嘛?」) 不要用時下世俗的眼光,輕視蘇秦當年游走各國作說客多年,一時功業無成,所面臨的大困啊!分袂之後,老朋友要殷勤書信問訉、多多聯繫,錢塘江上握别,不要忘了孔夫子「言忠信,行篤敬」(《論語‧衛靈公》)的教誨,一定要遵守。
本詞雖為「送客詞」,未寫揮別場景,卻著墨於別後的牽掛與祝禱,可謂別出心裁。通篇真摯洋溢、抒情寄慨,行舟安穩、關懷倍至,彼此深厚友誼力透字裡行間,亦突顯作者為人敦厚大度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