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彷彿夢魂歸帝所,
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
九萬里風鵬正舉。
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宋‧李清照〈漁家傲〉
宋高宗建元四年 (1130) 春,易安追隨帝蹤流徙於浙東一帶。據〈金石錄後
序〉:「上江既不可往,又虜勢叵測,有弟迒,任敕局刪定官,遂往依之。到台,守已遁。之剡,出睦,又棄衣被。走黃岩,雇舟入海,奔行朝。時駐蹕章安,從禦舟海道之溫,又之越。」易安欲溯江而上卻無法如願,金兵情勢又難以預測,弟弟李远時任職刪定官,遂前往投靠。到了臺州,不料臺州守臣已棄城遁逃。只得轉往剡縣,路經睦州,為減輕負荷,又丟棄衣被。前往黃岩,復僱船入海,投奔皇帝行所。當時高宗暫駐章安,就跟隨皇上船隊走海道前溫州,之後再到越州。本闋〈漁家傲〉即在此局勢環境之下行舟海域所寫成。
首句「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即以海天一色的壯闊場景揭開序幕,雄渾氣勢,懾人心魄。行舟於汪洋海域,破曉時分,籠罩一片迷茫晨霧中,如白雲般的海浪波濤翻湧成躍動圖騰,迤邐無垠的蔚藍連接天際。蒼穹的銀河逐漸隱褪,成群結隊的船隻乘風破浪,猶在大海中翩然起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帝所」: 指天帝居處,此則藉喻宋高宗駐蹕所在。「殷勤」: 情意懇切深厚貌。依稀彷彿中我的夢魂回到了天帝的居所,聽到天帝懇切的問話,問我要回歸何處呢。此句實為詞人藉寓之辭,「天帝」,即「天子」,意指高宗也。金兵強勢渡江而來,宋朝半壁江山岌岌可危,局勢兵慌馬亂、人民水深火熱,詞人買舟追隨高宗飄流海域,無非希望賊虜氣燄正熾之際,國君能整軍經武、解民倒懸。
下半闋即以「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回應上半闋之問話。詞人感嘆滿城文武懼戰求和的結果,導致國勢凋蔽、民不聊生,甚至連國君都得避禍海上,真是到了日薄西山、窮途末路的窘境,遂嘆「我報路長嗟日暮」。詩言志、文以載道,古之士人修齊治平,志向目標清楚,惟易安乃女流之輩,縱詩書滿腹,依然無法如男子入仕以富國裕民,故而慨嗟「學詩謾有驚人句」。「謾有」即充滿反諷、自嘲意味。易安學富五車、極具識見,可謂巾幗不讓鬚眉,面對國勢飄搖、君臣怯懦,曾有「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豪壯詩句,語意驚人卻不起波瀾,徒呼負負。「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九萬里」,典出《莊子.逍遙遊》:「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蓬舟」: 蓬草搭建的船,意謂小舟。「三山」: 指蓬萊、方丈、瀛洲等傳說中的三座仙山。希望能像大鵬鳥一般乘風展翅,扶搖直上九萬里,這樣的順風且莫停住,好將我乘坐的蓬草小舟,一直吹送到可以無憂棲身的仙島三山。末句亦是詞人托喻,買舟跟隨高宗泛流於海,殷切企盼宋室王朝能發憤圖強、擊退賊寇、收後失土,一如詞中所喻,引人民直入三山之中,得以豐衣足食、安居樂業。
本詞乃易安面對國難方殷、顛沛流離,追隨帝蹤奔波,企盼陛見朝廷不得,無奈心緒而化為詞章。不僅反應個人對現狀的不滿,亦為天下蒼生民之所欲請願,實乃〈漁家傲〉詞之內涵精義。南宋.黃昇《花庵詞選》將本詞題作「記夢」,後人多據此認為是闋記夢詞,全詞所記俱為夢境,此舉影響極大,往後多數詞選中本詞均作〈漁家傲.記夢〉可見一斑。黃昇當以詞中有「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依文解義視為一闋記夢詞,而未探究詞人身份與時代背景有所托寓之深層義涵。個人淺見,如此解讀,不僅弱化詞篇原有的深邃意境,也忽略了詞人一本孤忠、不讓鬚眉的人格特貿,殊為可惜。
本闋〈漁家傲〉語意豪邁、視野雄渾,氣象奇幻、境界恢宏。與易安其他溫婉詞篇大異其趣,乃《漱玉詞》一章耀眼奇葩、風格獨特。個人以為,易安浸霪古文經典、見多識廣,身為女性倍受桎梏,婉約詞風固為女子當行本色,面臨國難、苦天下蒼生,骨子裡的不讓鬚眉則一覽無遺,〈烏江〉詩如是,〈漁家傲〉詞亦如是。諸多前人評論本詞「絕似蘇辛」,良有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