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世界從買第一支吉他開始~(給初學者的選購吉他指南)
身為吉他手很幸福也很痛苦,因為吉他是全世界最受歡迎、最騷包的樂器,(附件)
各種材料、外型、顏色,傳統工法、實驗性、前衛科技…不斷在推進、演變吉他這樂器,市場夠大造就多元,因此選擇性多,擇多的痛苦就是,購買決策困難,網路時代比價來比價去,差個幾百元不打緊,若買到不適合自己的琴,學起來事倍功半,或是花了大錢買錯款式,心裡就幹了...
1.適合比價錢重要(手感、曲風)。
2.有多少預算就買到那個預算的琴,一分錢一分貨絕對有它的道理。
3.要讓音質變好,音箱比琴重要。琴會換,音箱不會常換,好的音箱可以讓3千的琴變3萬,爛的音箱可以讓3萬的琴變3千。(效果器也比你的琴重要)
4.千萬不要買大搖座,不管業務員怎麼說服你、給你折扣。
5.中階款以下的琴就別在意音質了,挑一把你覺得帥氣拍照起來很酷的。
6.多試幾款琴確認手感,不斷彈奏你常練的句子,比較運指的差異。
7.帶個高手陪你去樂器行,不要帶你媽,然後不要在業務員面前問:「馬麻~我可以買這支嗎?」
8.弦對音色影響也很大,如果你要試的琴弦都生鏽了,請業務員幫你換過。
9.沒有所謂的全能音色吉他,全能就是全部無能。
(以上是給初學者的血淚經驗)
以下從幾個切入點探討,盡量解決大家買琴遇到的困擾,
我認為最重要三個大方向是:
「聲音」「手感」「外型」
[聲音]
影響一把琴聲音的原因很多,其中木材、做工(製成/製程)、拾音器(電路)決定最多。
這裡要提醒一下,很多人沒有搞清楚「音質」跟「音色」的差別,音色是性格,性格沒有對錯,只有喜好,有人喜歡低頻,有人特愛高頻,性格跟價格沒有絕對關係,所以沒有清亮高音比較便宜,厚重低沉比較貴這種謬論。
音質比較客觀,穿透力、紮實、穩定、共鳴響度…這些跟價錢比較有正相關,好的原料一分錢一分貨,好的音質就是一分錢一分貨,無可置辯。
初學者挑琴最常犯的毛病就是錯把音色當音質理解。
做工就如烹飪,好的師傅才能發揮好的原料,木吉他販售常常出現很多便宜的單板琴(面板一體成型),但聲音不見得比合板琴好,差就在做工。
所有零件的接合、製程細膩程度都會影響共鳴,換言之,同一把琴會有不同好壞。
一般來說,製成一體成型的琴共鳴會比接合式的好(接合處越少越好)但成本高,所以貴,維修也麻煩。
拾音器大至兩個方向:
雙線圈輸出大、雜訊小,單線圈輸出小,雜訊大。
所以你如果喜歡High gain(極端失真破音)音色,雙線圈是比較合適的,若又是主動式的(需要電池),更能把破音推向極致。
[手感]
手感是很主觀的,跟喜好/習慣有絕對關係,我認為對初學者而言,手感應該凌駕一切。
音質初學者不懂,外型隨喜好汰換,遲早會改變,但手感會影響學習成效,持續彈奏的意願,就像一雙不舒服的鞋子,怎麼穿都很痛苦…
所有你在彈奏上的舒適度都稱為手感,因此我不太贊成網路買琴,坐著、站著、擺動作、solo、彈和弦,每種動作的舒適感都要實際測試才準,除非你對那型號已經非常透析(不過初學者應該尚未解鎖這種能力)。
舉幾個比較常見的問題...
1.弦距越低越好按,但這會跟打弦衝突
2.琴衍大條跟小條感覺不同,這算消耗品,過一段時間磨平就要換了(1萬以下的琴就別換了…)
3.琴橋平的、有角度的
4.琴頭/琴身重量比
5.弦鈕位置,fender stratocaster式的離右手很近,動作太大會碰到
6.琴身側緣是否有削圓,有人覺得這樣比較合乎人體工學
7.琴身整體是否削薄,有人不愛厚琴身
8.琴身形狀傳統與特殊造型
9.琴頸弧度平的,圓的,形狀、角度、大小…理論上越寬越平越薄比較適合練速度、solo的東西,但和弦較難按,也不適合手小的人
[外型]
如果你去問任何”老師”,”前輩”,外型重不重要? 你大概會被罵死,任何有經驗的人,幾乎都會把”聲音”擺在第一順位,但我可以告訴你,外型超~級~重~要!!
前述提及,吉他是一種別於古典圈的特殊樂器,能成為全世界最受歡迎、最騷包性感的樂器…你以為是音色使然嗎? 錯,絕對是外型。
電吉他所玩的曲風、成長的年代、外顯的舞台風格…都在告訴年輕人(初學者),它不只是樂器,還是個彰顯個性的配件,全世界也只有電吉他有這麼多造型、顏色、特殊款式…
對初學者來說,持續練習彈奏的重要性遠遠大於聲音本身,聲音是物理學/美學、外型是心理學,若你每次考試都考很爛,自然不會對念書有興趣,如果一個小孩不能對自己拿著吉他的樣子自戀,不能上台耍帥讓迷妹尖叫,又怎會有成就感繼續挖深追求音樂世界的浩瀚呢?
講一句難聽點的,除非本身Sense不差,絕大多數初學甚至無法辨別3千跟3萬元聲音的差異。至於手感,除非你能理性確定自我感覺,不然都是可以透過習慣建立的,就我賣樂器的經驗,”手感”二字在初學者”眼裡”其實就是帥,只要吉他夠帥,就算不適應也會練到適應。
堅持買好(貴)聲音那派會說,好琴才可以建立耳朵判別音色的敏銳度,學習辨別好聲音與爛聲音的差異,這是毫無根據的說法,(也常常是銷售員為了騙你買高階琴的話術)。
好壞是比較出來的,用慣了好琴去彈爛琴可以感受音質差異,反過來也是,Toyota房車開久了去開BMW跑車絕對更能明白其中差異,慢慢從初、中、高階琴換上去,對於耳朵內功訓練絕對大有幫助。所以說,只要C/P值不要誇張爛,把預算花在你喜歡的顏色、造型,對學習是有相當助益的。
[上限預算法]
預算式購買是多數人常用的方式,但要注意,吉他定價級距有時候沒啥道理的,
比如藝人Model琴,跟差不多音質的比就硬是貴一些,或是特殊科技款(自動調音、不走音搖座…)也貴一些,有時候初階款5千級距音質落差很大,高階款差5千根本聽不出來…
買賣技巧上,銷售員當然會把你最高預算”逼”出來,所以你對價格要有一定概念,真不懂,就找個高手陪你,給你些意見,有個厲害的人雙手叉腰臭臉在旁邊陪,銷售員也比較不敢扯屁話,你知道嗎,樂器行的人最喜歡外行家長帶著媽寶小孩來挑琴,他會盡其所能的吹捧哄抬每一把吉他的優點、價格…
基本上5000以下的我都歸類為初階款,說真的,除非工法太爛,不然差距真的不大,也沒啥”音色”、”好壞”可言,挑一把帥的比較重要。
1萬到3萬之間我列為中階款。如果你有這預算就要仔細挑選了,這級距落差很大,牌子多、款式多,造型跟音質也千變萬化。
3萬到10萬我定為高階款,表演、錄音上的了正式檯面,如果你有錢玩的到這種等級,應該也脫離只看外型的初學者了,音質級距會比中階款小,但音色、木材、拾音器個性風格…
很多細膩的變化會在這階段突顯出來,會比較像是在選”音色”(個性),不是”音質”(好壞)。
至於10萬以上的手工款、訂製款、特殊紀念款…如果你平常都玩這種應該也不會看這篇文XD,所以不討論。
[目的預算法]
目的購買法則是你預算比較寬裕,但必須衡量個人需求,購買精準的方式,不會花了大錢結果不適合,甚至被騙。
比如銷售員最愛講的屁話就是:「如果你要玩Rock的東西,一定要買大搖座」
我的經驗是,除非你真的需要那個音色,不然無論你是初學者、進階者…大搖都不應該是你的首選,那非常不利學習,等級不高的款式甚至連音都無法調準,(常練降弦的人要一直調音,非常之想死) 光是換弦就會消磨你學習的意志。
再來是聲音,如果你想練的是一般流行搖滾,偏愛清亮的鄉村樂音色,那重木材、雙線圈厚實的琴可能就不適合,相對的,如果你是重金屬狂人,高輸出的雙線圈就是你的最愛,簡單說,看你目的是啥,錢才會花的準要錄音?那絕對是音色第一,外型不用考慮,如果要把妹拍照,帥氣的琴就很重要,曲風是大重點,爵士、放克、金屬、流行…
每把琴擅長的領域都不同,絕對沒有所謂的全能吉他。
[有愛預算法]
所謂的”有愛”,就是盲目,盲目就沒有預算問題,真的有愛,傾家蕩產你也會弄錢出來,比如你喜歡藝人的model,你就是要它的外型跟音色,比如你就是要名牌來滿足虛榮心,就算是Gibson最爛的款式也硬要買,比如你就是要很日系的造型就算它C/P值不高比如這款式已經絕版,多少錢你都願意蒐購…正所謂”王八綠豆看對眼”,有愛,錢永遠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