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搜尋專案、作者
透過關鍵字、作者名稱快速找尋內容。
觀看專案
翻閱簡報可由下方進度欄位的左右鍵調整或是由右側欄位快速瀏覽上下頁面。
想要放大視窗吉寶也提供全螢幕瀏覽喔!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蘇聯的一群設計師、藝術家與建築師與風格派相比,他們關心創造一個以新材料架構的世界,並推崇以機器打造新世界的使命,建立一個富強的俄羅斯,他們認為設計師如同無名英雄一般,作品是為了社會與國家機器服務。在設計上推崇結構的理念,認為簡約且大量生產的物品可以大大提升生活水準,設計的產品必須配合工業生產以及可取得的原料。
收藏、儲存、分享專案
收藏喜愛的專案、日後方便再次瀏覽。如果想微調、編輯可「儲存專案」至我的專案。
利用各大社群分享讓專案內容的能見度更加曝光,同時宣傳作者。
20世紀之初,一批藝術家和設計師體認到新時代來臨的必要性,他們不再迴避機械所帶來的形式,也不避諱使用新材質。設計師認為既然現代化與工業化形式已經無法抵擋,與其規避它,還不如找尋新的風格,於是結合裝飾藝術與機械化的新美學誕生了。
二戰結束後,出現了戰後嬰兒潮,家庭開始需要廉價又多樣性的產品。在傢俱的設計上,產品必須符合不同時期家庭的需求。另外,戰後各國也開始發展設計運動,並也產生各國的風格與代表人物。1920年代,義大利從自由主義轉為法西斯主義。在法西斯政府的統治下,貿易以國內軍事需求為中心,在30年代發展出造船、交通運輸製造、化學工程等重大工業,為二次大戰後的工業打下良好的基礎。戰敗國義大利受到美國大規模的經濟與工業技術援助,直接扶植工業的發展。而美國的流線型與工業生產模式對義大利產生重大的影響;設計風格取美國流線風格,將球莖狀美學加以修飾,創造優美、典雅、獨特的雕塑感的產品風格。
後現代主義是一股反現代主義的思想,反對現代主義造成的同質現象,是現代主義之後反對單一表現形式而起的眾家分明的力量。60年代,因為聚集了廣大的消費群眾、年輕的消費市場的崛起和經濟及科技的樂觀主義,而發展出所謂的”通俗革命”(Pop Revolution)。新一輩的設計師企圖用一種更加具有情感表達的途徑,來展現新一代的民主精神。設計師的靈感來自趣味、變裝、異類、不恭敬、狂野、任意等,在流行音樂、平面廣告和服裝時尚的形式上表露無遺。
德國在1945年戰後,努力復興戰前的榮景,加速堆動著機械標準化,而逐漸形成了「新機能主義」的基礎,產品不但具有高度形式化、幾何化、標準化,也更加表達出機械的美學。
1980年代初期,一群引領米蘭設計界的家具和產品設計師,成立了曼菲斯集團。曼菲斯名稱來自古埃及首都及貓王唱片,代表歷史元素與流行文化的關係,象徵著一種矛盾、綜合全然不同的素材的「新的國際風格」。
受到普普的影響,後現代以叛逆的態度使用歷史引證、假仙、浮誇、個性化和多彩色來對抗現代主義無彩色和中性的色彩,並且使功能和造型完全脫離,在極簡的造型加上複雜的形體或是將昂貴的材質用在俗媚的造型。
新藝術興於1880年代晚期的歐洲,當時的設計師和建築師希望打造新的風格,迎接新的年代。受到英國美術工藝運動的鼓舞,新藝術主張揚棄歷史主義,也因此常被稱為是第一個真正屬於現代、國際的風格。
戰後日本百廢待舉,經過15年的勵精圖治,經由生產汽車、照相機、電視等尖端科技產品,成為世界矚目的工業大國。日本平面設計發展史的開始應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設計師開始仿效美國,成立設計公司,強化兼具功能及理性的設計風格。
作者於 2016年03月14日 加入吉寶系統,喜歡他的創作就關注他吧!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1910s~1930s 蘇聯構成主義
◎1910s-1930s蘇聯構成主義起源
10月革命成功後,蘇聯成為第一個共產國家,領導者列寧強調無產階級專政,強調國家機器的重要性,主張建立以工人階級、無產階級為中心的嶄新國家機器。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相對於風格派,他們比較關心創造一個以新材料架構的世界。
◎1910s-1930s蘇聯構成主義
一群知識份子為革命理念為之狂熱,並推崇以機器打造新世界的使命,建立一個富強的俄羅斯。認為設計師如同無名英雄一般,作品是為了社會與國家機器服務。
在設計上推崇結構的理念,認為簡約且大量生產的物品可以大大提升生活水準,設計的產品必須配合工業生產以及可取得的原料。
在想法上,大都是來自於抽象幾何語彙以及藝術家對創造性表現的純粹可望。設計上,刻意用粗糙的紙張表達樸實無華的刻苦精神。不強調平面細節裝飾,僅作結構的調整。
紅色代表勞工熱血與革命、黑色代表機械般的進步精神
◎亞歷山大·羅德琴科
羅德琴科是一位多才藝的構成主義藝術家,有許多經典的攝影作品,也創作出許多經典的海報設計。他嘗試以不尋常的角度與特殊的光線來表現熟悉的東西,並強調帶畫面的動感斜形構圖。
在設計《無所不知的書》中,「書」這個單字是從張嘴大叫的女子口中喊出來,及用擬聲方式表現文本,透過斜線型的編排,加強聽覺感官。
羅德琴科作品
◎埃爾·李西次基
李西次基是最多才藝的構成主義藝術家,他把現代科技原則奉為藝術感知和創作的決定要素。他從事印刷、攝影實驗,製作家具和書籍,將構成主義理念傳播出去,與包浩斯、荷蘭風格派等建立聯繫。
李西次基作品
列寧去世後,由史達林全面控制政權後,於1932年宣告抽象藝術和設計是違法的,只有蘇維埃現實主義才是唯一合法的藝術,構成主義在蘇聯就此結束。
克魯特西斯作品
◎現代應用
羅德琴科強化文字的醒目編排方式,激勵著當代設計師將文字「中立」和「透明」的概念進行突破,積極「讓文字說話」。如:讓文字放大與圖像進行呼應,訊息將能引人注目。
知名設計師寶拉·雪兒為紐約藝術節設計的系列海報,以文字環繞著主角,將文字既作為訊息,也視為圖。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