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一個空間有限和具有明顯地理區域,文化產業和設施高度集中的地方。這些集群由文化企業和一些自主經營或自由創作的創意個體組成。園區內特殊活動可包括兒童玩樂的場所、圖書館、開放和非正式的娛樂場地。在這些園區中鼓勵文化運用和一定程度的生產和消費的集中。
然而園區的定義範圍也有可能擴展到聚落、甚至是整座城市。然而不變的是文化園區是文化創意、生產與消費的結合。
主要功能
文化園區基本的前提是文化生產與消費活動的呈現,文化產業的核心內容是創意,而創意靈感的獲得往往來自於與其他同行相互接觸的刺激,在眾多的活動中特別是多樣化文化聚會地點的出現,通常能充分提供人們之間的相互交流以獲取靈感。因此,文化產業園區的發展策略通常會考慮到是否能發揮出群聚效應。
建築形式
John Montgomery認為最適合一個文化園區活動空間的城市環境應傾向於有一個半徑為400公尺,建築平均5至8層。文化園區應具有多功能的公共領地,作為人們聚會交流的空間,也為園區內的商業行為提供場所。
成功的文化園區大都傾向具有幾個具有活躍、滲透性強、臨街地帶的街道,或至少有一些便於活動的節點,使人們在其間可以容易地進行移動。
社會意義
1. 遊客參觀之後能形成和保留園區的印象,而這些印象的形成取決於文化園區的活動、風格、形象與歷史脈絡的塑造。
社會意義
2. 成功的文化園區應是創新和創意的地方,並將這些具前瞻性的理念帶入園區的建築設計、內部裝飾、甚至是整體的營運策略等方面。
社會意義
3. 文創園區應刺激新的理念,成為新產品和新機會能得以開拓、努力嘗試的地方。因此,文創園區意義尤其體現在具有歷史和發展意義、園區身份和形象及知識性、環境意識等方面。
產業型
主要是以豐富的人文環境,如景觀、地方文化、藝術或工藝傳統為基礎而建立的類型。其獨特之處在於其工作室效應和文創商品的差異化。具代表性的例子為法國的弗雷努瓦當代藝術工作室。
機構型
其基本特徵是具有一統籌機構進行園區規劃,並分配產權、商標與園區位址給承租商。例如日本東京的惠比壽花園廣場,而我國大部分知名的文創園區也大都採取此種模式。
博物館型
通常是圍繞博物館網絡而建,位於具有悠久歷史或文化的城市市區,並透過其本身的密度能造成系統性效應來吸引遊客。著名的案例為西班牙畢爾包的古根漢美術館
都市型
這種類型的文創園區主要是通過使用藝術和文化服務,賦予城市新生命以吸引市民,抵抗工業經濟的衰落,並為城市塑造新的形象。代表性案例為德國的魯爾工業區。
我國案例
我國在2002 年把文創產業開始視為重要的政策方針時,也開始著手推動文創園區,並選擇了台北、台中、嘉義、花蓮酒廠舊址及台南倉庫群等五處作為示範園區。
負面批評
然而文創園區的評價也並非全然正面,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很多藝術活動或文創產業在廢棄工業廠區或沒落街區特別興旺,其原因在於年輕、有創意的人才通常都沒有太多資金。但隨著園區的知名度提升,該區的房租也隨之水漲船高,等到房租高到創作者無法負擔的時候,創作者就只好另覓他處作為創作空間。而原來的地點則只能淪為空殼。
負面批評
以我國的經驗為例,大部分的文創園區都將空間整建與營運管理外包給民間企業,但是在民間企業以利潤為主要考量下,造成的結果是租金過高,有心從事文創產品開發的人無法進駐,真正進駐的反而是餐廳、酒館、咖啡館、書店、精品店等與文創產業不相干的商家,其面積竟占了總使用面積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負面批評
此外,部分學者也認為文創園區的主要功能應該是作為一個工作場所,而不是消費場所,也不是賣場,更不是觀光景點。然而國內現有幾個大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充其量僅為「文創產品市集」,未能形成一個發想與創作的聚落,或集合產業鏈之內的上中下游公司來形成群聚效應,並共同開發與產製新技術、新的商業模式。
文創動動腦
1.你居住的地方有任何的文化創意產業存在嗎?不論是大規模的園區或是小巧的手作市集,請觀察他們販售的商品特性與價格,並進行簡單的介紹。
2.承上題,這些商品會引起你消費的慾望嗎?你認為文創商品跟其他類型商品最大的差異為何?然後再想看看文創產業又跟其他產業有什麼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