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搜尋專案、作者
透過關鍵字、作者名稱快速找尋內容。
觀看專案
翻閱簡報可由下方進度欄位的左右鍵調整或是由右側欄位快速瀏覽上下頁面。
想要放大視窗吉寶也提供全螢幕瀏覽喔!
寶藏巖,又稱寶藏巖觀音寺、寶藏巖觀音亭、寶藏巖寺、石壁潭寺、觀音媽廟等。址在臺灣臺北市汀州路三段230巷,靠虎空山小山坡而建,為福建泉州安溪移民的信仰中心,主奉觀音菩薩,安溪移民無不參拜。1997年8月5日, 由臺北市政府公告指定「寶藏巖」為市定古蹟。今日則以二次大戰後,外省移民違建居住的寶藏巖聚落聞名。
收藏、儲存、分享專案
收藏喜愛的專案、日後方便再次瀏覽。如果想微調、編輯可「儲存專案」至我的專案。
利用各大社群分享讓專案內容的能見度更加曝光,同時宣傳作者。
四四南村位於台北市三張犁,位置約為現今信義路五段、基隆路二段、松平路、莊敬路一帶,為國民政府遷台後所興建的眷村之一,村內居民全為聯勤第四十四兵工廠的廠工,因位於四四兵工廠之南,故名四四南村,當地居民多以「南村」稱呼之。
駁二藝術特區是一個位於臺灣高雄市鹽埕區的藝術園區,以前衛、實驗、創新為理念來打造國際藝術平台。
彩虹眷村位於臺中市南屯區春安路56巷,是條色彩繽紛、充滿童趣彩繪的巷道;這些色彩繽紛的人像、動物與色塊,因其擁有令人感動的在地元素,讓許多遊客特地前往觀賞,也讓這個孤寂的眷村熱鬧起來。
宮原眼科生機勃勃,除眼科醫院外,曾為臺中衛生院、第一性病醫院、北方餃子館、中大理髮廳全泰計程汽車行、合德紙業公司、青年戰士報、聖林補習班、東洋計程汽車行、遊覽車出租公司及台灣日報營業處等。 當觀念普遍尤執著於保存舊建物應整舊如舊時,宮原眼科打破「原樣復原」迷思,改採「現況保存」、「新舊並置」、「新舊共融」的交叉方式建構,其著眼不再凍結時空和保持過去,而在於延續過去,賦予建築物的新的生命力,尤其以當代建築元素與舊建築元素並列,告訴後人以前到現在發生什麼事?此即文化資產保存的最大意義。
「有形文化遺產」即傳統意義上的「文化遺產」,根據《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其包括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歷史文物、歷史建築、與人類文化遺址等。
2008年,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以民間自主力量,於臺南府城發起「老屋欣力」運動,以「人」作為核心價值來進行歷史環境與老房子的保存,並鼓吹民眾支持優質老屋活化案例、分享舊城美好在地生活。
自來水園區,或稱自來水博物館,位於臺灣台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號,國立臺灣大學水源校區對面,原為中華民國三級古蹟「臺北水源地唧筒室」,2002年2月5日公告更名,並將觀音山蓄水池、量水室、渾水抽水站列入古蹟主體範圍。現為自來水博物館。
北投溫泉浴場建於1913年6月17日,為臺北州仿照日本靜岡縣伊豆山溫泉的方式興建而成,是當時規模最大、最華麗的公共浴場,由臺北廳公共衛生單位管理經營。1921年日本皇太子裕仁來台,乃增建二樓30多坪御休所;1997年二月內政部定為第三級古蹟,之後由市政府民政局整修為北投溫泉博物館。
作者於 2016年03月14日 加入吉寶系統,喜歡他的創作就關注他吧!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關於寶藏巖……
過去呢?
位於公館水岸旁的「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其歷史軸線除了包含市定古蹟的寶藏巖寺,更泛指從此廟附近延伸出的歷史聚落,此聚落主要由六〇及七〇年代所興建的違章建築所形成。這些建築依山傍水而建,蜿蜒錯落且複雜,呈現臺灣特殊的聚落樣貌。
二〇〇四年,寶藏巖正式被登錄為歷史建築,以聚落活化的形態保存下來。從二〇〇六年底,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開始進行聚落修繕的工程。二〇一〇年十月二日,「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正式營運。
寶藏巖以「聚落共生」概念引入「寶藏家園」、「駐村計畫」與「青年會所」等計劃,用藝、居共構的做法進行活化保存,創造聚落多元豐富的樣貌。藝術村不僅搭起了聚落居民,以及駐村藝術家之間的媒合平臺,也地域本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關於寶藏巖……現在呢?
藝術村規劃
目前寶藏巖國藝術村設有14間藝術家工作室,做為國、內外駐村藝術家工作及生活的空間。除此之外也規劃了排練室、展覽室及戶外展演空間。從聚落下方臨河岸邊的綠地眺望,整片的斷垣殘壁綿延成為歷史斷面,更形成了閱讀寶藏巖豐富的歷史紋理與具歧異多義的空間結構的線索。
閣樓青年會所
青年會所取名為「閣樓」,坐落於臺北市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內,提供國內外文化創意產業人士與參與寶藏巖活動之一般大眾申請入住,希望藉由「住居」開放於世界的體驗,亦即藉由自然的場所精神及人居的場所精神的結合和世界展開對話。
寶村柑仔店
寶村柑仔店的1樓除了有滿足聚落內民生需求的雜貨外,也會販售寶藏巖聚落傳承昔日好味道的家常菜,滿足遊客的胃。同時也會在櫥窗中展示寶村食譜與藝術村內微型群聚駐村藝術家們的作品,希望帶給民眾感受不同以往的寶藏巖聚落日常體驗。
寶藏巖藝術燈節
隱身在臺北市角落的寶藏巖,如同城市中的一盞光……從2012年開始舉辦的寶藏巖燈節,嘗試顛覆傳統與匯入新意,邀請來自各地的藝術家以寶藏巖獨特地形為創作舞台,創造出無可取代的燈光作品。
關於寶藏巖……未來呢?
藝居共生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作為「藝居共生」的典範,特別重視藝術家進駐後與居民和參與民眾所碰撞出的火花。而藝術家們的創作計畫也大多與社區互動有關,作品本身有時甚至靜悄悄地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假如有一天你來到寶藏巖,不妨仔細瞧瞧有哪些小巧思正躲了起來~
小巧的藝術創作
滿溢牆面的彩繪
不管遠望或是沉思
藝術都閃耀著光芒
邁向什麼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1. 上網查查寶藏巖拆遷問題的爭議,原先身為違章建築的聚落,為何可以重獲新生?你認為保存這個地方的價值跟意義是什麼?你生活的地方有沒有類似的案例呢?
2. 隨著寶藏巖的知名度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擾動這寧靜的地方。有人認為「藝居共生」的理想反而妨礙居民的生活權益,你怎麼想?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