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搜尋專案、作者
透過關鍵字、作者名稱快速找尋內容。
觀看專案
翻閱簡報可由下方進度欄位的左右鍵調整或是由右側欄位快速瀏覽上下頁面。
想要放大視窗吉寶也提供全螢幕瀏覽喔!
北投溫泉浴場建於1913年6月17日,為臺北州仿照日本靜岡縣伊豆山溫泉的方式興建而成,是當時規模最大、最華麗的公共浴場,由臺北廳公共衛生單位管理經營。1921年日本皇太子裕仁來台,乃增建二樓30多坪御休所;1997年二月內政部定為第三級古蹟,之後由市政府民政局整修為北投溫泉博物館。
收藏、儲存、分享專案
收藏喜愛的專案、日後方便再次瀏覽。如果想微調、編輯可「儲存專案」至我的專案。
利用各大社群分享讓專案內容的能見度更加曝光,同時宣傳作者。
自來水園區,或稱自來水博物館,位於臺灣台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號,國立臺灣大學水源校區對面,原為中華民國三級古蹟「臺北水源地唧筒室」,2002年2月5日公告更名,並將觀音山蓄水池、量水室、渾水抽水站列入古蹟主體範圍。現為自來水博物館。
淡水古蹟園區形象識別標誌是以古建築加上磚瓦的意象造形,代表淡水十八座古蹟建築群,水波呈現出淡水的特色,而樹葉隨著水波向上激盪有再生之意,同時樹葉也像徵著傳承,最後以代表古建築的紅磚色為主色,搭配具有重生、整合、再利用的綠色,重現淡水古蹟之美。 「淡水」是一個位於觀音山下、淡水河出海口的小鎮,自然景觀因為有淡水河與觀音山的孕育,造就出豐富多樣的水岸與山系生態,其地理位置,更因淡水位於進出大臺北盆地之咽喉,從過去至今一直是北臺灣之鎖鑰,並具有軍事及經濟上的重要性。 淡水豐厚的面貌,需回溯自西方海權向世界擴張版圖的歷史談起,十六世紀初期,因臺灣位處掌控進入中國、韓國、日本與南洋群島的地理位置,突顯了當時淡水重要的防禦性、加以海上頻繁的船隻往來,而成為經濟、政治、軍事的重要據點,是故,淡水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為此,荷蘭、西班牙、英國、法國、日本這些帝國船隊在淡水登陸、殖民、生活發展,他們在此遺留下的事蹟、建築與多樣文化,也讓淡水成為擁有豐富文化資產的城市。 因此,當我們翻開淡水歷史人文的發展史,即可發現淡水一直以來的多元與特殊是如何生成的,歡迎您來這個有「東方威尼斯」之稱的迷人小鎮,細細品味它風情萬種的人文與多樣文化吧!
法務部獄政博物館、嘉義舊監獄,位於臺灣嘉義市東區,為臺灣唯一完整保存的日治時期監獄建築。該監獄興建於日治時期大正八年(1919年),大正九年(1920年)3月竣工,大正十一年(1922年)正式啟用,於民國九十四年(2005年)5月26日公告為國定古蹟。此外,這棟建築在2001年的歷史建築百景徵選活動中獲得了第59名。 該建築從2009年12月28日開始為期600日曆天的修復工程,並在2011年9月完工使用。目前此建物是做為「獄政博物館」使用。
宮原眼科生機勃勃,除眼科醫院外,曾為臺中衛生院、第一性病醫院、北方餃子館、中大理髮廳全泰計程汽車行、合德紙業公司、青年戰士報、聖林補習班、東洋計程汽車行、遊覽車出租公司及台灣日報營業處等。 當觀念普遍尤執著於保存舊建物應整舊如舊時,宮原眼科打破「原樣復原」迷思,改採「現況保存」、「新舊並置」、「新舊共融」的交叉方式建構,其著眼不再凍結時空和保持過去,而在於延續過去,賦予建築物的新的生命力,尤其以當代建築元素與舊建築元素並列,告訴後人以前到現在發生什麼事?此即文化資產保存的最大意義。
「有形文化遺產」即傳統意義上的「文化遺產」,根據《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其包括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歷史文物、歷史建築、與人類文化遺址等。
2008年,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以民間自主力量,於臺南府城發起「老屋欣力」運動,以「人」作為核心價值來進行歷史環境與老房子的保存,並鼓吹民眾支持優質老屋活化案例、分享舊城美好在地生活。
四四南村位於台北市三張犁,位置約為現今信義路五段、基隆路二段、松平路、莊敬路一帶,為國民政府遷台後所興建的眷村之一,村內居民全為聯勤第四十四兵工廠的廠工,因位於四四兵工廠之南,故名四四南村,當地居民多以「南村」稱呼之。
剝皮寮歷史街區內保存有相當完整的清代街型、清代傳統店屋、日治時代市區改正後的立面以及光復後改建面貌,其建築空間見證了艋舺市街的發展,對於都市紋理的延續深具意義。
作者於 2016年03月14日 加入吉寶系統,喜歡他的創作就關注他吧!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歷史小檔案
大正2年(西元1913年)6月,台北州廳運用了公共衛生的經費5萬6千餘元,仿照日本靜岡縣伊豆山溫泉的方式,興建了北投溫泉公共浴場。
始建的規模為兩層,入口處在二樓,有涼亭、換鞋玄關。因當年泡湯的男女比例較為懸殊,浴場內最主要的是以服務男賓為主的大池,重要的賓客在南側還設有獨立的浴室和休息間。
戰後,公共浴場因管理單位更迭,而終至荒廢,1998年10月31日在地方熱心居民的奔走下,經過臺北市政府的斥資整修,現今以「北投溫泉博物館」作為定位,正式重新開放使用。
建築特色
整座建築的構造以磚木及鋼筋混凝土完成,一樓用櫥窗,二樓使用雨淋板式的木結構,屋頂為了透氣設有通風窗,整座建築頗似英國的鄉間別墅,外觀典雅,並與北投公園融為一體。
展區介紹
目前北投浴場已經轉型成一個介紹北投地區文化的博物館。走進館內,中央有個日式風情的大片榻榻米和室,兩旁的展示區,有公共浴場興建的簡介,跟說明社區推動成溫泉博物館的經過;其中展覽廳,是專門放映四五零年代臺語的經典老電影,您可以在電影中,看到北投地區當年的景觀。
暖暖泉水,悠悠故事
此展區為當時服務女賓的小浴池,主要的大型浴池服務男賓。當時女性鮮少單獨泡湯,通常是以家眷身分前來。由浴場空間大小配置,可窺知當時男尊女卑的保守社會風氣。
建築廊道
本區主要介紹溫泉博物館建築的風格、以及細部設計,而在此廊道中也展出許多獨特的建築構件,包括了日式平瓦、日式鬼瓦、牆面磚、木欄杆柱頭、門鎖、臺北縣議會燈罩等。
溫博管窺大北投
從溫泉博物館的重生,可看到北投社區的凝聚力與向心力。物語長軸、大事誌和古地圖展示,將北投的古往今來呈現眼前,告訴大家如何集結民間力量,讓在地文化在北投閃閃發光。
百年風華-北投石
北投石是正式學名,也是全世界唯一用台灣的地名來命名的礦石。它的產地只有日本玉川及台灣的北投溪,其共通特性為生成於青磺溫泉水,且具有微量的放射性元素鐳。
百年風華-大浴池
大浴池是北投溫泉博物館的精神所在,也是整棟建築物最重要的空間,號稱當時東亞最大型的溫泉浴場。浴池建築帶有羅馬和土耳其浴池的風格。此外為了容納更多泡溫泉的人,必須站著泡也是這個浴池的特色。
浴池旁地板的六角形磁磚遵照原先的模樣完成修復
圓拱列柱圍起的浴池以及兩側牆上的彩色鑲嵌玻璃
台語片的好萊塢
在民國四、五0年代台語片盛行的時候,北投優美的環境吸引許多電影來此拍攝,不但省去搭布景的麻煩,而眾多的溫泉旅社更提供拍片所需的內景、工作人員用餐或過夜的場所。
榻榻米活動大廳
在日本在臺時期,榻榻米大廳是當時的人在沐浴後納涼、用餐、休憩的地方,在此可以眺望整個北投谷地及公園美景,開放的室內空間通風良好。
望樓
望樓位於榻榻米大廳旁,供沐浴後的遊客休憩、欣賞北投山光水色之處。從望樓向外眺望,可以看見綠蔭盎然的北投公園及北投圖書館,是北投溫泉博物館最受喜愛的參觀區域之一。
一起.藝起
北投從繁華到沒落,再從沒落中重生,這一百年來逐步累積的在地情感與溫度,都潛藏在溫博館的一磚一瓦之中,而當古蹟轉型為博物館時,透過藝術更可以將其背後蘊含的歷史記憶,轉化成不同形式的美麗表現。
小浴池文學裝置展
小浴池過去以服務女賓為主,在這樣一個屬於女性的空間裡,邀請女性的文學創作者們,透過其文字、影像與剪紙等方式,傳達對於北投的頌讚。
水幕裝置特展.瀧
承襲大浴池做為溫泉博物館的精神所在,水幕的流水象徵北投溪瀧,訴說此地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精彩故事。
藝憶溫博.浮現時光
藉由放置溫博館的舊物件如門、窗、時鐘、溫泉大陶管、如意瓦等具有歷史年歲的符號,拼貼架構出博物館建築的意象,用以回憶過往美好時光。
北投聚繪
邀請在地學校與社團單位以北投相關主題來繪製特展室內黑板牆,生動且活潑地畫出北投在地的故事以及人文風情,以增進民眾對於北投的認識。
臺灣月琴民謠祭
從2011年起,臺灣月琴民謠祭固定於溫博館舉辦,每年皆透過音樂會傳唱,月琴彩繪裝置展、講座、講唱會等方式來保存推廣台灣的月琴文化。
駐村藝術家就是你?
1.看完以上在北投溫泉博物館舉辦的藝術展演,有沒有技癢了起來呢?恭喜你今天很幸運(也很突然)地被邀請到館內進行駐村創作!
2.請任選「浴池」、「月琴」或「北投風情」作為創作題材,無論是要使用繪畫、裝置媒材甚至是戲劇表演都可以,請發揮你無比的想像力吧~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