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欣力
2008年,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以民間自主力量,於臺南府城發起「老屋欣力」運動,以「人」作為核心價值來進行歷史環境與老房子的保存,並鼓吹民眾支持優質老屋活化案例、分享舊城美好在地生活。
欣力宣言
古都基金會認為各地興起老房子再利用的風潮中,創造出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正面價值,但也有不少令人憂心的負面現象。為了能回歸當初推動的初衷與理想,特別在「歷史保存與再生的推動」、「在地文化特質的延續」、「經營理念的傳遞」、「老屋再利用的責任」、「老屋再利用的限制」、「歷史環境的願景」等方面,提出下列宣言:
守護在地歷史文化價值,不盲目復舊。
有別於「凍結式」的狹隘保存,並超越「懷舊」、「鄉愁」、「仿古」與「臆測」的品味流行。將更真實、更包容、更開放的保存與再利用觀點,普及一般民眾;透過親身體驗、教育推廣與經驗分享,扎根於各個階層。
珍視多元常民生活元素,不虛假造作。
在亟欲擺脫功利、趨同、庸俗與缺乏自覺的台灣社會中,重新認識在地的「人」、「文」、「地」、「產」、「景」,並能細心感受歷史環境中的生活、生態與生命,為後代營造適合居住的環境。
認同公益回饋與利潤分享,不炒作哄抬。
追求商業、投資與觀光利益時,也能認同經濟以外的多元價值,並以各種方式支持文化發展與公共福祉。透過誠實、認真的經營,感動消費者與訪客,杜絕過度「商品化」、「跟風」與「掠奪」的惡性循環。
友善土地環境與鄰里社區,不干擾破壞。
重拾傳統惜物愛物與節制資源使用的純樸秉性與智慧,尊重既有土地倫理與社群脈絡,並為建構符合新時代的環境價值而努力。
恪守公眾安全並尊重專業判斷,不敷衍貿進。
謹慎評估原有結構負荷與構造現況,不超限使用。更不為滿足經營效益與空間美學,犧牲建築安全;或因便宜行事而忽略消防逃生與衛生。
鼓勵創新思維,成就美好生活,展現歷史城市應有的格局與氣度。
促成歷史環境中合宜的保存、合宜的使用,讓歷史價值與元素融入日常生活,並激發新的創意與想像。同時,讓歷史保存成為文化的必要,結合藝術與教育,成為城市建設的核心與內涵。
活化風潮
2010年之後,這股老屋熱潮開始蔓延擴散。受到臺南影響,全台各地頻頻出現民間自主整修活化老屋案例;臺北、臺中、嘉 義、屏東、臺東、花蓮等縣市政府,也在既有文資保存和都市更新的行政思維之外,將老屋活化納入施政計畫或制定相關地方法規。在「老屋欣力」所引領的風潮之下,一條城鄉文化保存新出路已然開展。
老房子運用的100種想像
老屋保存不是一昧的復舊,而是延續其生命,使其符合現代生活需求,作為連結過去與未來之橋梁。因此,其使用也應過透過建築背後的設計工法、人文故事與產業歷史,來開創更多的可能性。以下我們就來看看關於老房子運用的100種想像吧!
衛屋茶室
日治時期鄰近臺南火車站一帶,曾經是陸軍官舍、郵電機關用地、鐵路倉庫設施等密集的地方,戰後因接收日人設施,留下為數不少的日式木造建築。如今這些城市紋理逐漸掩埋於現代化的建物中,衛屋便隱身於裝潢新穎的咖啡廳與荒廢空地間的窄巷裡。
三連棟的日式木造平房原為報社宿舍,經營者上鳴在尋覓工作室空間時意外發現了這裡,藏在水泥高牆後的老屋才得以重見天日。為了回歸房子的本質並合宜地使用,陳設上使用了榻榻米、木製拉門,並保留玄關、緣側、中廊下等空間,還精巧打造極富禪味的庭園造景。
國度豐收教會
位於台南車站北側鐵支路旁的三棟磚造倉庫,屋齡已有七、八十年。以前在這裡發放過糧食,也曾供紅十字會、軍方、藝術家、郵局等不同使用,伴隨都市發展而蘊含著豐富的歷史身世。
屋頂上有著醒目的紅色十字架,加上原有紅磚建築外觀,讓老倉庫倏地成為崇敬的場所。由於牧師有著建築相關背景,懂得老建築的美,將原有的輕鋼架天花板拆除後,西式木屋架自然外露,搭配周邊白色牆壁以及具現代感的燈具,不僅滿足了大型聚會需求,更使空間氣勢不凡。
連晟旅行社
由於老闆在水仙宮附近長大,對府城的歷史空間有著一份特殊情感,因而興起利用老屋開設旅行社的念頭。
這座1930年代民權路傳統街屋,曾經經營過畫廊,老闆保留了大部分畫廊時期的裝潢,僅改變牆壁顏色。街屋前半部做為展場空間,放置紅色老沙發椅、圓型、方型的木頭桌椅,天井部分用窗簾相隔,並結合後半部作為旅行社的辦公室,利用天井落下的光線,辦公空間氣氛十足。
寮國咖啡
在吳園和開隆宮之間的狹窄巷弄裡,不時傳來一陣陣烘煮咖啡的馨香。四個紅色數字刻記在一樓地板上,標示著建築物在1966年改建落成。早期這裡是拖鞋工廠兼住家,利用前院空間的設計與布置,現為一家小巧別緻的店,尤其老闆濃濃的心意,也成為吸引人的一方角落。
門外兩座圓形檜木桌,使到訪顧客得以享受一段寧靜時光。老闆說,經營咖啡店一點都不浪漫,除了要有新鮮的咖啡豆和合適的機器,還需敏銳的觀察力因應多變的沖泡環境因子。主人在調製咖啡的過程中所領受到的,也正是老屋經營的真實處境。
Bing Cherry
Hair Salon
當你經過台南小西門圓環時,就會留意到這棟造型特殊的蘇氏五間厝,進屋後沿著狹窄的樓梯往上,映入眼簾是木頭原味的窗框。由三位好友組成的工作團隊,相處上有著極佳的默契,使得分工十分適宜。
老闆獨愛的空間擺放著一張沙發椅,旁邊置有兩張造型簡單的白色椅子和親手打造的魚缸,搭配午後灑入的溫煦光線,洋溢著幸福感。店內採用一對一的服務方式,美髮師會與顧客作詳細的溝通,鼓勵顧客在完成造型後能親手打理。對老房子以及髮藝的用心,使老屋的經營內容多元且生動。
草祭二手書店
座落在南門路上的二手書店,整體空間由前後兩棟房舍所組成,前棟約是1966年興建,後棟稍晚,前身原是印刷工廠。其與全台首學比鄰而居,兩者書香氣息不謀而合,經常旅人、遊客、尋書者紛至沓來,形成台南的藝文新風景。
前棟的書區內設計一個鉛字版格屏,傳遞出此屋新舊歷史的對話。銜接前、後棟的中庭空間,則以舊有的碎磚浴缸與家具置景,作一轉折的連結,後棟地下室最有特色,以裸露的鋼筋支架、氣勢磅礡的大片書牆,以及寬長的木梯,使空間更加具有層次及景深趣味。整體空間格局經過費心調修後,有著文學般的風景,不同視角隱含諸多韻味與驚奇,如同一篇篇值得閱讀的本章。
佳佳西市場旅店
午後陽光穿過台南西市場入口旁的老樹,微風輕曳的樹影映射在白色牆上,這是建於1970年代的佳佳大飯店,由女建築師王秀蓮所設計,早期相當具有知名度。老飯店數十年來見證了府城舊市區的興衰,2006年因生意難以為繼而暫時歇業,後由打開聯合文化旅店公司接手經營。
佳佳西市場旅店以回收概念為主題,在建築外觀設置數個凸窗,使室外的人文風景得以進入室內。並規劃30處房間各有不同主題,以觀察台南文化出發,如名為淮山舖房、紅娘布房的房間,是以府城的傳統產業中藥、布店為裝飾元素,又如名為崇文書房、織女線房,則點出地景特色。
關於你的第101種想像
每棟老房子的背後都蘊藏著一個故事,而許多地方的歷史也有值得我們重視之處。假若今天有棟很棒的老房子想讓你改造,你會想把它轉變成什麼有趣的形式呢?上網查查資料,然後嘗試提出一個設計方案,老房子還有許多超越你想像的可能性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