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搜尋專案、作者
透過關鍵字、作者名稱快速找尋內容。
觀看專案
翻閱簡報可由下方進度欄位的左右鍵調整或是由右側欄位快速瀏覽上下頁面。
想要放大視窗吉寶也提供全螢幕瀏覽喔!
臺灣原住民族向來以天籟歌聲享譽國際,不同族群也有音樂表現形式。其中,原住民族的古謠傳唱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古謠不僅是一種音樂表現形式,更多時候承載了古老的歷史與祖先的生命,是以口相傳歷史的原住民族相當重要的紀錄。本專案以排灣族古謠為主題,介紹排灣古謠的幾種類型並提供欣賞,引領各位透過古謠了解排灣族的心靈世界。
收藏、儲存、分享專案
收藏喜愛的專案、日後方便再次瀏覽。如果想微調、編輯可「儲存專案」至我的專案。
利用各大社群分享讓專案內容的能見度更加曝光,同時宣傳作者。
古巴的音樂一直為人津津樂道,熱情的搖擺,豐富的旋律,獨一無二的樂 曲風格,令許多人為之
介紹〈來甦〉以及其他具代表性的排灣族歌謠。
蒙古的音樂嚴格來說並不豐富,不像定居的農耕民族,可以在農暇時發展各種多樣的音樂形式。但不同地區的蒙古族:從西伯利亞的布里雅特、卡爾梅克到青海和四川,從阿拉伯、新疆到中國東北…在各地與不同民族相互影響下,發展出多樣的音樂傳統、舞蹈和服飾。
介紹世界知名的古典音樂節:德國拜魯特音樂節、奧地利薩爾茲堡音樂節、瑞士琉森音樂節、英國BBC逍遙音樂節、義大利維洛納競技場音樂節。
介紹音樂三要素、樂音與噪音的差別、生活中常見樂音的小趣事(如上下課鐘聲、垃圾車的音樂等)。
普通高中/音樂(一)丙版/第11章/漫遊音樂史/臺灣福佬系音樂/宜蘭民謠〈丟丟銅仔〉/恆春民謠〈思想起〉/江湖調〈勸世歌〉/歌仔戲《薛平貴與王寶釧》/嗩吶曲牌〈風入松〉
普通高中/音樂(二)丙版/第12章/漫遊音樂史/臺灣流行音樂/混血歌曲〈孤女的願望〉/華語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校園民歌〈橄欖樹〉/搖滾歌曲〈亞細亞的孤兒〉/新臺灣意識歌曲〈向前走〉
普通高中/音樂(一)丙版/第10章/漫遊音樂史/臺灣原住民音樂/阿美族歌曲〈老人飲酒歌〉/魯凱族歌謠〈鬼湖之戀〉/排灣族歌謠〈來甦〉/布農族祭典〈祈禱小米豐收歌〉/賽夏族祭典《矮靈祭祭歌》
作者於 2017年02月13日 加入吉寶系統,喜歡他的創作就關注他吧!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排灣古謠
音樂即生活,音樂即歷史
林廣財《百年排灣風華再現》
排灣族分布區域
排灣族以臺灣南部為活動區域,北起大武山地,南達恆春,西自隘寮,東到太麻里以南海岸。依現行行政區域,主要分布區域為屏東縣及臺東縣的12個鄉,以及臺東市的新園里。
排灣族人的音樂觀
排灣族語詞中沒有等同於「音樂」的詞彙,詞彙的缺乏顯示排灣族並無類似西方音樂的概念,但不代表排灣族人生命中缺乏音樂。相反的,排灣族人生活中隨處可見音樂元素,尤其是歌謠,勞動時有歌、戀愛時有歌、結婚時有歌,連取笑別人或長輩敘事都有歌曲。排灣族不但善於歌舞,也善於以各種藝術形式來表達生活與杜會制度。
排灣族的音樂
排灣族的「音樂」,除了古謠演唱外,尚有勇士舞、鼻笛演奏、林班歌曲、五年祭樂舞等類型。
勇士舞
傳統社會中,勇士歌舞是「男人的歌舞」,勇士舞展現排灣族青年的強悍,可簡易分為「獵人歌舞」及「馘首歌舞」。
口鼻笛演奏
鼻笛與口笛是排灣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樂器。過去,口、鼻笛吹奏者是以男性為主,但在技藝式微的情況下目前已有女性鼻笛傳藝師,如少妮瑤.久分勒分。
排灣族雙管鼻笛
林班歌曲
1950至70年代,隨著原住民族部落青年走出到林班、都市間工作,藉由歌唱抒發生活情境與流浪心聲,林班歌曲多反映原住民族當下時代背景與心境。
影片為少妮瑤改編排灣族林班歌曲〈都不回頭看看我〉
排灣族主要的音樂類型 --歌謠傳唱
排灣族以歌唱為音樂主要表現形式,長久流傳至今的歌謠即為古謠,古謠記載了祖先的智慧與生活經歷,由於歌謠僅能仰賴口傳方式保存,隨著耆老的凋零,許多珍貴的歌曲陸續面臨失傳的危機。
排灣古謠相關專輯
排灣古謠的類型(1)
從演唱方式可歸納分類為:
此曲由泰武國小演唱,齊唱歌謠追求同中求異,是非常重視個人詮釋技巧的唱法。
排灣古謠的類型(2)
從歌詞內涵來歸納:
排灣古謠分為兩大類,分別為祭儀歌曲與非祭儀歌曲,非祭儀歌曲中又可再分為童謠以及生活歌謠,生活歌謠中則囊括結婚場合歌謠、工作勞動歌謠、情歌、娛樂舞蹈歌謠等多種內容。
祭儀歌曲 〈送祖靈之歌〉泰武國小演唱
祖靈祭為排灣族古老傳統祭典,因每五年的收獲祭舉行,而有五年祭之稱。本曲為祭儀中恭送祖靈時吟唱之歌謠。
非祭儀歌曲--童謠 〈A-Li-An(朋友歌)〉,《AM到天亮》
這是一首排灣族兒童玩捉迷藏時所唱的童謠。歌詞中的A-Li-An為男生間朋友稱呼,Da-La-Fa則為女生間朋友的稱呼,因為是捉迷藏時所唱,所以歌詞中也含一到十的數數。
非祭儀歌曲--生活歌謠
婚禮場合歌謠
〈Uwanaiyui 婚禮之歌〉 泰武國小演唱
此曲為泰武部落rurangiyan家團於婚禮場合吟唱之歌曲。
〈Nalivan婚宴結束曲〉 《東排三聲代》
專屬頭目家族的結婚曲,是獻給頭目家族的公主。於婚宴進行至尾聲時族人們交叉牽手圍圈跳團體舞時吟唱,內容有不捨新娘即將離開娘家並祝福新娘婚後生活幸福美滿等意涵。
工作歌/勞動歌曲
〈Iyai 不要小看我的心〉
這是一首工作歌。在山間農田工作時所唱,藉以調劑身心,忘記勞動帶來的勞累感;婦女聚在一起編織刺繡時,也會以此唱出對過去的懷念、對生活的感慨。
情歌
〈Lu limai 妳是如此的美麗〉
Lu limai過去是中、北排灣常唱的情歌曲調。以群山象徵女孩的全部,以細雨象徵男孩的愛戀,以自然景物傳達內心的情愫,也表現出排灣族充滿詩意表達方式。
〈tjakudain 無奈〉 《百年排灣 風華再現》
這是一首傷心的情歌,敘述想起離去的情人傷心卻又無可奈何的心情。
敘述歌
〈aljus〉蔡清安演唱
這是一首表達思念祖先的歌謠,排灣族祖先太陽神誕生在陶壺後蘊育並保佑後代,並交代排灣族的後代永遠不要忘記自身文化與歷史。
諷刺歌
〈Vangau 諷刺歌〉泰武國小演唱
此曲為嘲諷他人的歌謠,歌詞以借喻的方式嘲笑他人笨手笨腳。
娛樂舞蹈歌
〈Aiyaui 歡樂歌〉泰武國小演唱
此為屏東佳興部落歌曲,歌詞大意為邀請在場者一同唱歌跳舞,並敘述自身家族。
排灣古謠的吟唱是口傳歷史的一部分
過去幾千年裡,原住民族群的知識與歷史透過口傳、祭儀與身體力行不斷傳承給下一代,其中,傳唱至今的歌謠也是排灣族祖先留下的珍寶。
在部落耆老逐漸凋零下,許多古謠正面臨失傳的困境,有感於傳承文化的使命,許多部落族人開始回溯、收集許多古謠並進行傳唱,陸續有專輯的發行及公開演出,盼望族人莫忘祖先叮嚀,也希望世人聽到屬於原住民族的聲音。
欣賞了這麼多的排灣古調,你是否對排灣族的音樂有些認識了呢?這些美麗的古謠,不只是曲子動聽,更是展現排灣族說話的藝術,透過優美的歌詞,闡述歷史、述說生活感受與憂愁。
如果聽不過癮,2017年3月10日至11日在兩廳院有一場以排灣族古謠吟唱的演出,邀請您一同來聆聽排灣族的故事,現場感受排灣族的文化與情感。
泰武古謠傳唱 與佳興部落《太陽的女兒》
以排灣族高齡86歲女頭目孫江萬花的生命故事出發,透過20多首代代傳唱的古謠搭配這位長者從出生、童年、戀愛......的故事,吟唱長者的生命故事以及族人對土地與生命的崇敬。
泰武國小古謠傳唱隊多年來採集並傳唱歌謠,帶領傳唱隊的查馬克老師最早也是從佳興部落開始採集古謠。這次《太陽的女兒》的製作也邀請佳興部落族人參與,透過耆老與年輕族人傳唱部落生命史。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